李云敏
摘 要:“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背景下,外語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尤其受到重視。寫作能力作為英語專業學生的主要能力之一,由于現狀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長期以來未能得以有效的提高。項目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以合作學習為基礎,以項目實踐為教學主線,被認為是可以有效提升學習者的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本文旨在探討此種教學方法在目前英語專業混合式寫作教學中的應用,以有效助力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英語專業;混合式寫作教學
英語寫作涉及學生在詞、句、段落、篇章層面對語言的把控能力,反映了學生英語思維品質、邏輯思維、創新性思維及思辨能力等質量,能夠綜合反應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和綜合素養。長期以來,盡管有諸多學者專家、一線教師不斷進行新的研究、嘗試,寫作教學效果都沒有突破性的進展。項目教學法作為一種現代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中心作用,被認為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溝通能力。
一、項目教學法的內涵、特點及理論依據
項目教學法最早由威廉·赫德·克伯屈(William H.Kilpatrick)提出(Knoll,1997)。它以學生為中心,改變了傳統教學理論與實踐分離的弊端,其核心思想是教師依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分割成若干個相對獨立的項目,邊做邊學。在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對項目完成提出要求并進行適當示范和指導,學生在項目實施中自主選擇、計劃、實施,進而形成真實的成果,項目完成后學生對項目成果進行總結,掌握實施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其顯著特點是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只進行適當的示范和指導。
項目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所提出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建構其對外部世界的知識。知識的獲得是內容、環境、學習目的和過程共同作用的結果。約翰·薩維里(John R.Savery)等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提出了以下教學原則:將一切學習活動與完成項目或解決問題相結合;幫助學習者形成完成項目或解決問題的責任感;設計真實的項目;項目和學習環境的設計應反映真實世界;學習者應具有解決問題的自主權;學習環境有助于學習者思維的發展;鼓勵學習者在不同的環境中嘗試不同的想法;幫助學習者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進行反思。
托馬斯(Thomas)2000年提出了項目學習的五大主要特點:一是項目涵蓋教學大綱中的主要教學內容,并成為內容學習以及評價的載體。二是項目針對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重大問題或驅動問題,并能夠達到最佳的學生參與度,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三是項目的設計能促使學生發現問題、設計和改進方案并創制出能夠解決問題的可行產品,又稱制品,是可以公開分享的課堂學習的成果。四是項目應最大限度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作用是資源提供者、指導輔助者,由學生自己選定和開展項目。五是項目與現實問題有關,而非單純的學科訓練。完成項目的過程體現出探究解決現實問題過程中所付出的真實努力。
二、項目教學法在英語專業混合式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一)理論啟示
1.項目設計原則
第一,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引導和適時幫助的作用;項目的制定要基于學生的興趣和實際需求,項目的主題需與學生生活和學習緊密相關,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從而切實實現預期效果。第二,知識傳遞與技能培養相結合的原則。項目教學強調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旨在使學生內化知識,獲得所需技能。第三,注重思維拓展與協作能力培養的原則。現代教育注重全人教育,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要注意核心素養的培育。
2.項目實施原則
第一,依據寫作能力及綜合能力梯度分組的原則。在項目實施時,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恰當分組,確保每組都能包含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同時,依據綜合能力選出小組組長,明確小組長及組員的職責與作用,為之后的順利合作奠定基礎。第二,學習自主權讓渡予學生,教師監督和指導的原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小組成員以話題內容為導向,通過閱讀文獻、互動討論、階段成果總結等,來完成英語語言素材的積累,并最終完成項目任務。第三,項目實施地點可從課堂擴展到課外的原則。這樣可使英語語言學習更有延續性,提高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3.項目評價原則
第一,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及師生互評相結合的多維評價原則。采用多維評價體系,可以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經驗有更為客觀、全面的認識,促進學生高效進步,同時,也有助于教師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項目教學,更好地促進自身專業化和職業化的發展。第二,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此種評價方式有助于教師客觀地、全面地評價學生在項目教學中的情況。其中,形成性評價主要是用來評價學生在項目教學中的表現,如學習態度、參與積極性、表現出的英語語言技能、思維能力、團結協作情況等;終結性評價主要是針對學生的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也就是對學生英語寫作的格式、語言、項目活動內容、觀點等進行直接考核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正確修正存在的問題與錯誤,從而促進其寫作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二)實踐應用
英語專業的學生上寫作課,更多的是針對自己實際情況,修繕現有寫作中在各個層面所出現的問題,對于他們而言,寫作理論基本上都明白,更多的是不能貼切恰當地把理論應用于實際寫作教學。因此,筆者的寫作教學采用項目教學法加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結構特點以及學生們的學情,筆者把有關文稿格式、選詞、句子、段落及篇章模塊的單元內容里相關的理論要點以微課的形式錄制成小視頻,上傳到班級微信群,要求學生課前打卡看完,課上通過具體的寫作任務發布,實現把理論應用于實踐的目的,形式是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最終的小組項目成果(即寫出來的段落或語篇)依據任務的難度來決定成果是當堂展示還是延續至課外,下次課再展示討論。如果任務難度和復雜度相對較低,就會當堂展示,反之,則課上進行一部分主要環節,項目的最終成果完成可延續至課下,之后再做最終的終結性評價。且延續至課外的項目成果完成中,小組成員可以隨時隨地在微信群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教師也可隨時隨地給予指導。對于每一個教學層面在給出項目任務時,筆者都會給予學生若干個話題供學生從中選擇最貼切自己或自己所在小組人員表達需求的話題。選好話題,經過小組討論,可以小組共同完成一個項目成果,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偏好,小組成員每人完成一項成果,項目成果的呈現方式較為靈活。如需共同完成一項成果,則需小組長在征求各方意見及通盤考慮的基礎上明確每位小組成員的分工;如是每人都完成一項成果,則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先進行相關討論,各抒己見,觸發思維,之后進行各自的寫作,完成寫作后,大家再集中討論各自寫作中所出現的具體問題,之后再修改自己的作品。對于小組成員完成多項成果的情況,先在小組內討論評出最好的一項成果,然后各小組再交換看各組的最好的一項成果,之后全班投票評出小組間的最優的一項成果,師生共同賞鑒,進而促使各自或各小組發現自己成果的不足,再進一步修改,之后再提交最終的項目成果。
如此反復的過程,充分實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有助于學生透徹理解理論知識并應用到實際的寫作當中,真正內化知識、形成真實的寫作能力、培養思維和協作能力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核心素養,切實實現素質教育、全人教育。
三、結語
項目教學法能夠真正體現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培養其寫作理論運用于寫作實踐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協作能力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核心能力,進而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高質量的跨文化交流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Knoll,M.The Project Method:Its Vocational Education Origi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Industrial Teacher Education,1997(3).
[2]Savery,John R & Duffy,Thomas M.Problem-Based Learning:An Instructional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vist Framework[J].CRLT Technical Report,2001(1).
[3]李冰.項目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