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提要]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口老齡化成為必然趨勢,為保持和延續生命活力,養老產業的科學規劃和發展是社會必然要重視的。在充分研究中日兩國人口老齡化背景基礎上,通過從養老政策、養老模式、養老成效及經驗等方面對比兩國養老產業發展情況,進一步探索養老產業發展趨勢和各自的優勢。借鑒日本老齡化發展經驗、政策設計和具體措施,我國可在基礎數據和調查測算、社會保障制度、老齡相關產業發展和家庭能力建設等四個方面,加強老齡化應對政策體系。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產業;對比;啟示
基金項目:江蘇大學2019年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910299044Z)
中圖分類號:C913.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3月23日
在國外,養老產業又叫作“銀發產業”或者“老年經濟型”產業,19世紀五六十年代已有學者開始研究,最早的為1956年法國人口學家B·皮查特發表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經濟和社會涵義》,第一次談到了人口老齡化和經濟社會之間的關系,這一階段的研究構建了養老產業理論的雛形,但是對于養老產業的概念與界定,業內并未有統一的標準。在進入90年代以后,養老產業真正進入具有實質性、有效性的發展階段。日本的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經歷了初創期、擴充期和轉換期的三個不同發展時期。其間,先后頒布了《生活保護法》《國民健康保險法》《國民年金法》《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保健法》《護理保險法》等六項法規。在這些研究與法規的基礎上,日本的養老產業發展較為成熟。
在國內,我國學者張文范于1997年最早提出“養老產業”這一概念,探討了其內涵與包括的產業范圍,但并未提出具體的發展模式;隨后唐海昌又提出養老產業的產業性質為第三產業的規劃點,為養老產業劃定了產業部門。2012年楊博維在《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思考與對策》中,提出推進養老產業發展必須由政策、養老保障、民資參與、醫療改革及觀念等全方位推動。在2018年黨的十九大閉幕之際習近平參加了廣州等地舉辦的促進養老產業發展座談會,他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在2019年召開的兩會上,養老問題仍備受關注,其中關于養老問題有了新的改革:養老金實現上調,還提出要讓養老金實現并軌,不僅是企業人員和事業單位、行政人員實現并軌,還應實現城鄉并軌。
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快、體量大,且現有制度安排和政策體系不能滿足老齡社會的發展需要,即所謂“未備先老”。作為老齡化后發國家,跟蹤和研究老齡化先發國家的制度和政策設置、改革思路及實施效果,總結經驗和教訓,對中國選擇和發展適合本國國情的老齡社會政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日本與中國一衣帶水,人種相同,文化關聯度高,老齡化進程領先且具有可比性,保障制度成熟完善。面對老齡化和少子化持續發展帶來的人口總量縮減及社會支持系統負擔沉重,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在 50 年后維持日本總人口1億人,并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這些新政策系統性強、力度大,其設計思路和具體措施值得借鑒。
一、中日人口老齡化情況對比
日本老齡化發展早于中國,但兩國發展趨勢趨于接近。日本在 1970 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比中國早了30 年左右,是目前全球壽命最長的國家,嬰兒潮時期人口全部進入老齡階段,且生育水平長期處于低位,因此成為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由此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問題。日本老齡化進程在時間和程度上均領先于我國,當前在高位發展,中國老齡化進程仍不斷加速,兩國趨勢變動節點在時間上的差距不斷縮小,老齡化步伐逐漸趨近。2014年,中國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首次超過總人口的10%,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預計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2.44億人,2050年左右達到3.32億人。擁有世界最大人口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高齡者大國。由于中國出生預期壽命和少子化程度均不及日本,兩國老齡化率和高齡化率仍將存在差距,到 21 世紀后半葉大致穩定在不同的區間。
比較顯示,目前日本老齡化進程在時間上領先中國約 20 年,并且日本老齡化的絕對水平也高于中國。我國 2035 年起 40 年的老齡化發展,無論在比例還是在相對數量上,都將在一定程度上“重現”日本的 2015 年起50年跨度的老齡化進程,以上特征體現出將日本作為研究對象的前瞻作用。兩國的差異也說明中國的老齡化速度更快,中日之間老齡化階段差距將再縮小十年。
二、中日養老產業發展情況對比
(一)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老齡化問題中,“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問題已不是簡單的個人問題,已經成為老齡化問題中亟待解決的社會命題。獨居老人、空巢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他人幫助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心理上也就越來越脆弱,對養老服務需求也日益迫切。政府有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和解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問題,比如加大財政對養老事業的供給,大力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搭建一道“安全網”。
養老服務之所以成為養老產業的發展中心,一方面是伴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失能、高齡、空巢和獨居等養老服務重點對象將大幅增加,產生了大量的養老服務需求。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預測到2020年,我國的失能老年人將達到4,200萬人,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將達到2,900萬人,而空巢和獨居老年人將達到1.18億人。另外,當前中國養老模式的頂層設計已經形成,即“9073”養老模式:90%的老年人在家中接受養老服務,7%為社區短期托養,3%為機構養老。
(二)日本養老產業發展現狀。隨著日本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快速發展,單純依靠家庭養老或靠國家養老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層次需求,于是出現了社會化、市場化、產業化的養老模式。中國在這方面也在持續研究,但日本由于起步早,政府著手建立和完善了養老服務體系,并大力發展了養老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