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多,高校要想穩定發展,則需要對大學生加強管理并合理的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幫助大學生更好的適應學校生活,從而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為日后的生活提供有力幫助。然而,由于部分高校對學生的管理還會存在一定問題與不足,從而導致思政教育的效率難以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之間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闡述了實際解決對策,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滲透工作提供有力幫助,僅供參考。
【關鍵詞】思政教育 ?日常行為 ?學生管理
引言:在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背景下,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不僅需要其具備專業知識,同時需要確保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與人文精神,能夠不斷提高并適應社會的發展模式。在此基礎上高校在實際開展學生管理的過程中,由于沒有重視思政教育的滲透工作,導致管理的效率難以有效發揮。
一、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不夠重視人文關懷
目前,各大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上都存在了一定問題。因此,要想提高管理的效率,則必須要嚴厲管教,確保學生能夠遵守校規校紀,提高思政教育工作完成的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管理的作用,然而在這種狀態下雖然能夠保障管理工作順利完成,但缺少人文關懷會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發展。還會有部分學生對這種管理模式,表面上是遵紀守法的好學生,但實際上還存在著多種難以排查的問題。
(二)不夠重視心理輔導
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管理工作,同時還需要從學生心理角度出發,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夠充分發揮管理與思政教育的作用。眾所周知,高校會設置獎學金與評級等相關政策,進而導致學生在獎學金與評優評級方面競爭較為激烈,尤其是即將畢業的學生,不僅會受畢業壓力的影響,同時還會受校內競爭的限制。因此,為了確保學生心理健康,學校需要注重心理輔導,幫助學生緩解壓力,避免影響學生的未來發展。然而由于部分高校對心理教育工作不夠重視,導致在實際開展管理工作時只是對學生的行為與出勤進行簡單管理,忽視了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導致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嚴重,無法確保其能夠適應社會,更加無法發揮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的作用。
(三)不夠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人為本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教育理念被各個階段教育所重視。然而,由于部分高校在實際開展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師,并沒有將其落實到實際,從而導致學生仍然處于被動的管理狀態,導致學生無法遵循學校的各項規則,嚴重影響學生的發展。
二、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對策分析
(一)提高思政教育的力度
由于高校在實際開展思政教育以及學生管理的過程中會存在眾多問題。因此,為了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管理存在的不足,則需要及時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并適當的開展實踐與理論知識融合教育,這樣能夠深入到學生日常生活當中,落實思政教育的核心,全方面提高其教育效率,并為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提供有力幫助。與此同時,教師在創新教學方法時,需要合理的開展多樣化活動,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注重學生的性格分析,提高學生管理的效率。
(二)高度重視心理教育工作
高校要想提高學生管理的效率,不僅需要注重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同時還需要合理的將心理教育與學生管理融合,明確學生的性格特征,并掌握學生當前學習與生活所面臨的壓力,確保能夠有效的解決學生心理障礙,避免學生受影響而無法適應社會發展,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其中針對沒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需要適當的鼓勵并引導,確保其能夠遵守各項制度,并積極參與教師所構建的活動。而針對學習壓力過大存在一定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需要制定針對性心理輔導方案,幫助學生盡快走出心理陰影,避免受其影響而難以充分發揮管理的效率。
(三)注重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實施
新課標要求各階段教育都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斷更新傳統教學理念,確保能夠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因此,高校在實際開展學生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并制定針對性教學與管理方案,為學生創設優質的學習環境,改善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避免學生受限制而無法適應校園環境。只有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并遵守校園各項管理規定,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作用與優勢。
(四)加強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針對我國高校來講,人文文化底蘊是每個學生人文內涵的重要表現。因此,高校在實際開展學生管理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認識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需要合理的將其滲透到思政教育當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個人發展,并向學生傳達責任意識,確保學生的綜合意識能夠有效提高,為人文素質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五)將每一位學生納入管理范圍
高校在實際開展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過程中,需要加強與學生溝通交流,同時需要讓學生表達自身的訴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與生活存在的煩惱與壓力,并高度重視弱勢群體的關愛,盡可能為貧困學生提供相應政策,確保其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除此之外,教師需要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管理工作,并樹立長久的發展目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過程中,無法一朝一夕發揮其作用,而是一項需要制定針對方案,并嚴格遵守相關規定的工作,需要得到高校以及教師的重視,從而能夠解決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之間存在的問題,不斷轉變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并完善高校思政教育體系提高學生管理的效率,確保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之間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蘇淼,秦雅茜. 探析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對策[J]. 科技資訊,2018,16(36):236+239.
[2]李思東. 以網絡手段促進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J]. 智庫時代,2019(36):145-146.
[3]文聰. 高校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問題分析[J]. 科技風,2015(14):228.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基于思政教育的大學生日常行為管理模式研究,課題編號:湘教工委通[2019]19號文件19F29號。
作者簡介:李錦娟(1975-),女,漢族,湖南常德人,講師,本科,主要從事經濟管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