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靜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是針對在心血管內科中,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實際臨床效果,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探究。方法 選取2017年~2018年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選擇了10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次用隨機表法分為兩組,分別是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2例。結果 通過治療觀察發現,對照組相比較研究組來說,有效率明顯姚笛。而且,研究組患者的心室收縮癥狀,相比較對照組來說有更好的效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心血管內科選擇治療方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通過尿激酶開展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使治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非常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6..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018年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選擇了104例作為研究對象。各52例?;颊叨冀涍^心肌酶譜和心電圖的檢查,已經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在選擇的這些患者中,男63例,女41例。年齡39~72歲,平均(48.33±10.57)歲。通過分析梗死部位,有24人出現左心室后壁病例。其余人員都是心尖部梗死和左心室前壁梗死。對比兩組的患者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過心肌酶譜和心電圖等常規檢查,已經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其家屬已經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對本次的研究治療已經全面了解;
排除標準:患者患有肺功能或是心源性休克的情況。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該組采用的常規的治療方式,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阿司匹林、硝酸酯類藥物開展治療。皮下注射0.5 mL低分子肝素,每天兩次;同時口服阿匹斯林腸溶片300 mg/次,每天一次;如果患者的病情發生變化,在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藥物。
1.2.2 觀察組
結合對照組對觀察組的患者實施尿激酶治療,向100萬單位注射用尿激酶中加入10 mL生理鹽水溶解,再加上100 mL葡萄糖溶液(<5%),采取靜脈滴注方式給藥,30分鐘內滴注完畢。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2周。
1.3 ?評價標準
在開展評價工作的時候,是基于心血管藥物開展臨床試驗評價方法,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狀況加強關注。如果患者的病情出現變化,顯效:在ST階段的心電圖范圍超出0.15 mV。T階段呈直立狀態。波幅控制在50%以上,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有效:實際在開展臨床治療的時候,患者如果發生好轉現象,在ST階段的心電圖成良好改善趨勢。治療效果可以歸結為有效。無效:就是心電圖的波段和患者具體病狀沒有發生一定的改變。(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治療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通過一般線性模型中單變量進行分析,通過多種比較模式,開展LSD檢驗。以P<0.05為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
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就可以發現,在觀察組中,治療總有效率93.02%,明顯要高于對照組78.57%。由此可見,兩組患者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治療指標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比較分析,基于心功能指標,在經過治療后,觀察組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所示。
3 討 論
一般來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會出現的癥狀主要是心力衰竭和心肌缺血,目前主要采取的治療方法就是通過應用尿激酶進行治療。總的來說,尿激酶可以有效溶解內源性纖維蛋白。通過本次的研究可以看出,對照組患者采取的常規式治療方法,而觀察組采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添加了尿激酶。通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結論,發現對照組患者想要治療效果來說,要遠遠差于觀察組。而且治療總有效率也要明顯低于觀察組。從研究結論就可以發現,在對急性心肌梗死進行治療的時候,應用尿激酶溶栓具有更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急性心肌梗死開展治療的過程中,應用尿激酶的治療方法,具有非常好的臨床效果,能夠使患者的病癥得到有效緩解,使其心功能得到改善,非常值得在心內科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武玉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治療臨床分析[J].名醫,2018(06):45.
[1] 馬麗娜.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治療臨床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0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