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陽
摘 要:幼兒游戲主題構建活動是將幼兒游戲和幼兒園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的創造性游戲,活動中要尊重幼兒的意見和建議;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大膽想象;活動后要進行分享與反思;防止教師干預過多,注重幼兒的創造性體驗,促進幼兒樂觀自信的性格塑造與身心的健康成長,達到教師和幼兒在游戲與玩的過程中教學相長的目的。
關鍵詞:幼兒游戲;主題構建;體驗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7-01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7.085
主題構建活動的開展因其操作性強、能再現生活場景、易調動幼兒的想象創造空間、豐富幼兒的感知和主觀體驗、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提供幼兒的互動過程,讓幼兒學會分享、謙讓與合作,嘗試交換開拓與創新,體驗成功的喜悅與挫折歷練,促進幼兒樂觀自信的性格塑造與身心的健康成長等綜合因素,因而深受廣大幼兒的喜愛,也由此這種能讓幼兒快樂成長的教學活動越來越成為幼兒教育的主要方式,并在幼兒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幼兒教育主題構建活動的概念及現狀
幼兒游戲主題構建活動是幼兒教師讓幼兒圍繞一個中心議題,確立場地,運用豐富多彩的材料零件進行再創作,從而表達出實際生活中一定的場景、模式、實體等的創造性游戲,是一種組織行為活動。通過將幼兒游戲和幼兒園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讓幼兒學會分享、謙讓與合作,嘗試交換開拓與創新,體驗成功的喜悅與挫折歷練,促進幼兒樂觀自信的性格塑造與身心的健康成長,達到教師和幼兒在游戲與玩的過程中教學相長的目的。
幼兒教師在進行主題構建活動時,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幼兒做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的同時,更應側重幼兒的親身感受與體驗。
如果幼兒在游戲的活動中能有體驗的獲得感, 那么說明這個主題活動就是成功的。沒有獲得一定的體驗說明活動開展的失敗。因此,在開展活動時,首先是要考慮幼兒在游戲中的體驗感,精神愉悅的滿足感;其次要考慮活動對幼兒品格的塑造,能力的培養等等方面。
幼兒在幼兒園里的自主性建構游戲通常來源于區角活動,教師為幼兒的建構游戲提供拼搭素材,幼兒根據個人經驗進行建構。然而,當我們仔細研究幼兒園開展建構游戲的現狀,不難發現:許多幼兒園的自主性建構游戲流于形式化,沒有使自主性建構游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存在著建構場地過于狹小,建構材料的種類和難度十分單一,教師指導不當,不知如何入手等現狀。
二、幼兒教學中主題構建活動的過程
(一)尊重幼兒的意見,參與活動的策劃
發起討論:開展游戲活動要讓幼兒參與談論,讓幼兒發表意見和建議,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構思和創意,如在活動時的方位、地點、材料每一項的負責人是誰,怎樣分工合作等等具體問題進行逐一的落實,通過充分的討論,可以觀察和了解幼兒已具備的經驗,了解還有哪方面的經驗不足還需要豐富,最后確定出大部分幼兒和教師都比較滿意的方案后,進行簡單明了的圖示進行展示,這不僅能夠增強幼兒了解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激發幼兒對活動的參與意識。
場地的安排:方案確立后,主題活動建構的初期,就要進行主題活動場景的安排,要提供足夠大的空間場地,同時設立展示成品的地方,讓每個幼兒制作的作品能夠有擺放展示的空間。作為教師要在活動中觀察幼兒,在看似簡單卻能夠引發大多數幼兒興趣的作品、話題中,幫助幼兒確立建構主題,布置主題情境。
(二)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大膽想象
開展主題活動目的就是讓幼兒能夠自愿參加,開心地玩耍, 想要玩什么,想要怎么玩, 和誰一起玩,讓幼兒自己來定,不能由教師越俎代庖。由此讓幼兒用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感知活動的樂趣,喜悅或者挫敗等等,真正轉化為他們自身的體驗,讓幼兒印象深刻受益身心。如,臨近中秋節,我幼兒園在節日來臨前詢問中班的小朋友有沒有想做些什么活動謝謝媽媽,有的小朋友就提議做月餅,我們教師就采納了小朋友的提議,準備了做月餅的食用材料。活動中,我們為了給幼兒創造一個優質的游戲環境,最大程度地保證幼兒游戲的天性,要求教師不去限制幼兒在活動中的制作過程的隨意性,只是要求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去做,在做的過程中給幼兒講解中秋節是中華傳統文化節日有什么意義等等,帶領幼兒集體學習了做月餅的整個過程。幼兒做的月餅形狀可謂是千姿百態,憨態可掬,幼兒的想象超出成人的想象,主題活動很成功。
想象力是人類思維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可以借助想象力對類似的食物進行推斷,也可以通過想象力認識事物,提高創造力。缺乏想象力就意味著缺乏創造力。激發幼兒在活動中的想象力,大膽地去實踐活動的創作空間,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遨游在創作的興奮精神愉悅之中,作為幼兒教師這一時期的主要責任是保護幼兒的想象力創作精神,鼓勵幼兒大膽地在想象里自由地翱翔,是幼教教師的職責所在。在構建游戲時, 教師應該理智地控制成人思維,不去限制幼兒想象的天馬行空,而是引導幼兒去想象、去聯想,就是不合理的,也要給予適當的鼓勁和引導。
(三)活動后的總結與分享
幼兒的游戲說白了就是玩,沒有什么功力可言,幼兒的天性使然,玩就是玩,就是游戲本身,對于幼兒玩的快樂過程,對于完的本身和結果,作為幼教的我們,應該肯定幼兒們的游戲結果,隨時觀察幼兒們的表現,制造快樂評價氛圍,讓幼兒們大膽、自由地參與游戲評價。活動結束了但任務還沒有結束,一個完整的主題構建活動,應該組織幼兒結合活動內容和成果進行分享反思,進行結束后的總結、交流。這既是對活動開展的總結和檢驗,讓幼兒在總結交流、反思中認識到自己在活動中的不足和過失,提升個人能力,更好地促進幼兒的成長。
三、幼兒游戲性主題構建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主題構建活動的開展,可拓展幼兒的想象,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讓幼兒在想象的天空下,去獲得精神的感悟,活動中成功的喜悅、痛苦成敗中的歷練,所以體驗是主體目標。由此,作為幼兒教師,在開展主題構建活動時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尊重幼兒主體的自主性和愉悅性體驗,避免干預過多之弊
皮亞杰曾經指出:“在游戲中,兒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山東師范大學丁海東教授認為:“游戲是活動存在與精神存在的統一。游戲作為本體的存在,在根本上乃是一種精神的存在, 而絕不會僅是一種表層的活動形式。游戲之于教育的價值不僅體現于它可作為教育教學手段的工具,更是整個的教育教學自始至終都不可忽略的一種童年精神。”[1]幼兒教師有時候就會越俎代庖地去代替幼兒,好像是去幫助完成游戲中的任務,目的就是想要活動能夠順利地開展,盡快地完成任務。如在開始游戲的之前,就已經設定好了游戲中的成員搭檔,安排好了采購材料,使游戲活動變成了節目表演和演出,成為幼兒小組活動,改變了主題活動的目的性。讓幼兒的自主性、自主意識喪失殆盡,阻止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幼兒的快樂感、興奮性,都大打折扣,不利于幼兒的成長和游戲的體驗,這是不成功的主題活動,從對幼兒教育的角度出發,作為幼兒教師應該負擔起幼兒的保護責任,不去失職于幼兒。
其表現是:一是限制活動內容的自主權,在構建活動時有的幼兒教師為了便于管理,會自認為地安排活動中的搭建材料,自主地去安排活動的內容,安排幼兒們怎么做,這樣雖然活動時場景、場面變得有條理,好看,干凈,但卻阻礙了幼兒在參與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變為被動地去玩,去做,去游戲,很無趣,沒有激活幼兒們活動中的激情,與活動的目的相背離。二是干預搭檔選擇的自由,在活動中有的教師直接安排幼兒的玩伴和搭檔,限制幼兒自由地選擇玩伴,變為教師支配著和誰玩,去游戲,限制了幼兒的選擇玩伴的自由,游戲的效果,讓游戲變得像是表演。這兩種限制,使幼兒在教育游戲活動中的體驗度減弱,極大地影響幼兒游戲的積極性,效果大打折扣。
幼兒教師要在活動中始終觀察幼兒們的表現,這是引導與指導的基礎和前提。通過觀察幼兒們的活動表現,建構行為及利用建構物開展象征性游戲,我們才能對幼兒在活動游戲中進行有效的干預與評價,去有效地幫助幼兒解決在活動進行中出現的困難,才好確定計劃應采取的指導行動以擴展幼兒的經驗和思維。
(二)崇尚游戲的創造性體驗,避免追求構建成果的真實感
如果教師以一種敏感的、響應的、支持的方式與兒童進行互動,那么教師參與就能提高游戲水平;而另一方面,如果教師對游戲進行操縱控制,提供太多的結構性限制,或為教學目的而打斷游戲,那么通常就會損壞游戲。建構游戲以它獨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青睞,它將操作性、藝術性、創造性融于一體,還蘊含著有益于幼兒發展的隱性教育潛能,對幼兒的終身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由此可見,為幼兒創造和提供科學的自主性游戲條件與指導是幼兒園滿足幼兒自主性建構游戲需要的基本途徑[2]。
游戲是一種“重過程,輕結果”的活動。游戲的本質是非功利性的,幼兒游戲的目的就是游戲本身,而不為其他。因此,對于游戲的結果,教師應該以肯定為基礎,關注幼兒的表現,為幼兒創設寬松自主的評價氛圍,讓幼兒大膽、自由地參與游戲評價[3]。
四、結語
總體來說,集趣味性、教育性、游戲性為一體的主題活動, 要以游戲的體驗者為首要任務,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能力等為教學目的,使幼兒在活動中,還原童真童趣,讓幼兒獲得更直接的身心成長,使得幼兒教育回歸到幼兒本身,迎接美好的未來。讓幼兒熱愛生活,成為活潑、開朗、樂觀、自信的人。在幫助幼兒活動中,要有意識地讓幼兒用眼睛看、用耳朵仔細地聆聽,讓幼兒通過動手、動腦表現出他們的感受,表現出他們的想象和思考。從而讓幼兒成為祖國未來的具有健康人格的公民。
參考文獻:
[1]李東林.從馬斯洛高峰體驗理論探討兒童游戲[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10).
[2]王玉娟.區域游戲:幼兒教師游戲者身份重建的新陣地[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7):177.
[3]曹艷芬.幼兒建構游戲中教師有效指導策略的研究[J].濰坊學院學報,201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