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潤
摘 要:對于學生而言,課外閱讀是拓展視野、豐富知識、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養的重要渠道。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整本書閱讀是一種重要的閱讀指導思想,應用到語文閱讀指導活動中意義重大。教師可從趣味導入、關注情節、交流感悟入手,引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不斷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整本書閱讀;課外閱讀;指導策略;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4-0036-02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教材文本的拓展,將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文本引入課堂,并且基于整本書閱讀理念,指導學生完整地讀一本書,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外閱讀不斷提升閱讀理解能力,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在整本書閱讀理念下,教師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提高自主閱讀能力和自主感悟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給予學生恰當的閱讀指導,幫助學生開啟閱讀的大門。那么,在具體的課外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應如何推進整本書閱讀,將整本書閱讀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呢?本文以《三毛流浪記》閱讀為例,探討整本書閱讀指導理念下的課外閱讀策略。
一、基于整本書閱讀指導理念,趣味導入
在引導學生正式閱讀《三毛流浪記》這本課外書之前,教師應該明確整本書閱讀的意義,并且與學生圍繞“何為流浪”這一主題展開討論。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未體驗過“吃不飽”“穿不暖”“被奴役”“被欺凌”的生活,他們對“流浪”一詞可能不甚了解。為了讓學生對這本書產生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抓住文本中的“三毛”“流浪”等關鍵詞,設計有趣的導讀環節。
“在《三毛流浪記》中,作者描述了一個叫‘三毛的小孩‘四處流浪的生活,有同學能用筆畫出‘三毛的形象嗎?”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們開始根據自己的想象,畫出《三毛流浪記》中主人公的形象。有的學生畫出這樣一幅畫:“一個小孩臉很臟,身穿破爛的衣服站在臟兮兮的泥土地上”;有的學生畫出這樣的畫:“手中拿著半個臟饅頭的小孩,雙目無神望著遠方”;還有的學生因為事先了解過故事內容,畫出了“頭上只有三根毛發的‘三毛形象”。此時,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已被激發,為后續展開閱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種趣味性、開放性、活潑的導讀環節,能夠讓學生對《三毛流浪記》這本書產生閱讀欲望。接著,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三毛流浪記》中的相關圖片,讓學生切實感受“三毛”的特征,然后呈現書中的部分內容,讓學生感受何為“流浪”。由此,教師就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閱讀氛圍,這對于調動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非常有利。
二、基于整本書閱讀指導理念,關注情節
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在課外閱讀活動中難免缺乏自覺性。但有趣的故事情節,往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產生整本書閱讀的動力。因此,要想調動學生對《三毛流浪記》的閱讀熱情,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故事情節,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主動對情節發展主線進行梳理,實現對故事情節的整體認知和理解。針對《三毛流浪記》中的故事情節,教師可以為學生梳理出主要內容:“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舊上海,一個叫‘三毛的小孩,在無父無母無親人、無家可歸、衣食無著落的情況下,過著沿街討飯的流浪生活。某天,三毛撿到一個錢包,抱著拾金不昧的精神,他把錢包交還給失主,卻被誣陷為扒手,遭到一頓毒打。當三毛以為爺叔是一個好人時,流氓爺叔卻利用他做壞事。當被貴婦人收養時,三毛以為他的好日子就要來了,殊不知他天性散漫,過不慣受管束的生活,于是他又開始了流浪的生活?!闭緯墓适虑楣澋雌鸱?、百轉千回,令學生感慨道:流浪兒的生活太艱難了。基于整本書閱讀指導理念,教師在講述故事情節的過程中,應為學生梳理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抓住主線,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挖掘情節背后隱藏的社會現實。
三、基于整本書閱讀指導理念,交流感悟
1.內容交流
師:同學們,讀了《三毛流浪記》之后,你們大致了解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對三毛的形象也有了深刻認識。誰能用一句話簡單地描述“三毛”的形象嗎?生1:三毛是一個在舊上海灘四處流浪的孩子。生2:三毛是一個頭上只有三根毛發的孩子。生3:三毛是一個無父無母、無依無靠的可憐孩子。師:同學們說得很好。相比于生活在那個年代的孩子,我們是不是特別幸福呀?生:是的,我們生活在非常幸福的新時代。師:在了解“三毛”這一人物形象之后,我們再來討論一下故事情節吧,書中有哪些情節讓你印象最深刻呢?生1:三毛有著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生2:三毛在生存艱難的情況下,能夠拒絕爺叔的利益誘惑,不同流合污,我很佩服他。生3:三毛擁有頑強的意志。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三毛意志頑強呢?生:生存非常艱難,但他從沒向惡勢力低過頭。師:(總結)同學們圍繞這本書說出了自己的理解,說明你們認真讀了這本書,讀懂了人物,了解了書中描寫的社會現實。老師很欣慰,大家真的讀懂了整本書。
2.方法指導
師:在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之后,有同學愿意分享自己的讀書方法嗎?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大家都用到哪些閱讀方法了?生1:我用了略讀和精讀。對前言部分,我基本是一掃而過;對情節比較精彩的部分,我采取了精讀的方式。生2:比較吸引眼球的內容,我讀得很仔細;不怎么感興趣的內容,我就直接跳過了。生3:整本書我都采用了精讀的方法,因為我太喜歡這本書了。師:(總結)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通??梢圆捎脪咦x、略讀、精讀等閱讀方法。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或文本內容,對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行靈活選擇。對于比較精美的語句,我們可以精讀,并且摘抄;對于介紹人物背景的內容,我們可以采用掃讀的方式,大致了解即可。想必同學們在讀完《三毛流浪記》這本書之后,對閱讀方法的應用都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老師希望你們能夠在讀整本書的過程中真正有所收獲。
綜上所述,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應該運用整本書閱讀理念,在引導學生關注文本內容的同時,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讓學生全面把握人物形象,對故事情節進行深刻認知。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適時的點撥,讓學生融入文本故事中,真正讀一本書,讀懂一本書。
參考文獻:
[1]劉長文.小學課外閱讀指導課中讀整本書的指導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9(27).
[2]周進紅,呂寶珠.整本書閱讀提升學生閱讀素養[J].北京教育,2019(06).
[3]陳烜祥.中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D].揚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