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新
摘?要:現代信息教育在不斷的改革和深入,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適應當下的教學,需要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改變,突出新課程的改革要求。在當前的教育中,要讓學生重點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自發的進行探究和研究,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因此,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主題探究模式符合當下的教學理念,能夠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關鍵詞:主題探究模式;初中信息技術;實踐應用
一、 引言
由于主題探究模式不同于之前的教學模式,這是將學生作為課堂主人翁的中心,教師在課堂中扮演的是引導者和答疑者的身份,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轉變學生原來的上課狀態,充分發揮出學生內在的潛能,讓學生更多的去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進行解決問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改革,值得廣大教育者研究和推崇。
二、 主題探究模式與信息技術
(一)信息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成為了當下的高頻詞。在不同的領域對于不同的使用者來說,信息技術都有著不一樣的定義。在狹義的領域中,一般認為信息技術就是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等三者的結合。在廣義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是指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獲取、加工、使用等不同的功能技術。在信息技術的課程中,一般是比較認同廣義概念的。
(二)主題探究模式
“模式”這個詞語可以引申為模型、方式、典范等。在教學中,模式指的是基于傳統的教學理論體系和教學思想,可以構建出符合現代發展的基本教學框架,這種教學框架可以指導教師的教學,協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讓教學的過程變得有順序,具備一定的操作水平。一般而言,教學模式是比較有規律性的,具有穩定性等各種特點,能夠有效的指導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理論的實踐性。
主題探究學習是一種研究性的學習。學生在一定的認知和學習基礎上,利用專題式、任務式等不同的形式進行探究學習。教師在此過程中主要是啟發學生,讓學生學會使用技巧和方式,允許學生出現錯誤,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主題探究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學生原本的潛能學習,讓學習的過程能夠體現出問題、過程和開放的性質。
問題性:在主題探究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主要是根據問題為中心進行學習過程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生任務進行安排和分配,學生在主動探究過程中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問題圍繞著整個教學的過程。因此,教師的課前作業是否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主動的去完成探究,這是進行探究教學模式的一種關鍵之處。將教師的問題具有挑戰性、吸引性,那么學生才會自己主動的解決問題,教師也能更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
過程性:在主題探究教學中,強調的是學習的過程,需要學生通過自身的經歷和經驗自主的進行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盡管學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和疑惑,但是這仍然是一種收獲。作為一種經歷和成長,讓學生能夠積極的應對問題,通過頑強的毅力解決問題,給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哪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獲得任何知識性的結果,都是一種收獲,值得學生記憶。
開放性:主題探究教學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過程,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目標變得整體化。在教學中,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能力都能得到拓展。因為學生之間的個體存在差異,所以學生在面對同一個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這可以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拓展思維,多方面的認識問題。
三、 當下主題探究模式在信息教學中的現狀
(一)忽視信息素養
在當前,很多教師也都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采用了主題探究的教學模式,學生也能感受到新奇。但是信息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問題,讓學生的合作學習流于表面形式。盡管計算機成了主要的教學工具,但學生的信息素養并沒有得到有效的培養。
(二)教學理念存在問題
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并未透徹的理解主題探究的教學理念。單純的認為這種教學就是分組進行。因此,在實際上課的時候,教師就是將教學中的內容分為不同的小目標,學生分組學習不同的目標,最后總結即可。
(三)兩極分化嚴重
在當下的主題探究課程中,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強,但是有的學生卻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是學習效果,都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
四、 主題探究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主題探究模式的教學原則
問題多樣化: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不同學生都能獲得發展。因此,問題的提出就要巧妙,既不能太難,也不能過于簡單。
科學性: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學理念,尊重科學,客觀的認識問題。
個體差異性:在教學中,教室內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對于學生要探究的內容也應當有計劃、有目標的安排。
重視學生的體驗:無論學生的探究結果是否成功,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能夠體驗這種學習模式的快樂,迎難而上,具備良好的抗挫能力。
多元評價: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原有的評價過程,不再以考試作為最后的評價結果。應當分層次,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從不同的角度評價學生的過程,注重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能夠在完善的評價中認識自己的不足。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人們都說,只有對一件事充滿興趣,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更加集中,學習的效果也將會變得更好。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注重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提升,鍛煉學生的思維發展,讓學生保持靈活的頭腦,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因此。利用主題探究模式的時候,教師就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態和行為進行評價,采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在探究中保持熱情與好奇,利用其興趣來引導學生的學習,遷移學習內容,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專注力。同時,在采用主題探究模式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能夠主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利用軟件編輯圖形的時候,可以用自己帶來的照片進行編輯操作,這樣學生的興趣就能得到提高。首先,可以讓學生欣賞其他學生的優秀作品,通過這些精美的設計作品,讓學生的視覺得到沖擊,激發學生接下來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產生想要學習的熱情,對知識能夠自發的進行探究。其次,學生為了更好的編輯自己帶來的圖片,再加之教師的積極引導,學生就會有一種任務的驅動感。在這種感受下,學生才能認真的學習教材,根據教師分配的教學任務有目的的對問題進行探究,能夠發現問題解決的多種思路和途徑。最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彼此之間進行合作和交流,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解決的途徑和方式。在這種學習中,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掌握書本中的理論知識,更能在學習的時候主動的去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存在爭議和問題的地方,進行相關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全面的掌握知識。除此之外,當學生自己編輯圖片處理完成后,學生就能體驗到成功帶來的樂趣。能夠用更自信的心態面對后面的學習,不怕學習中的障礙和問題。教師也能通過激勵性的語言鼓舞學生,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打好基礎學習,體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