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教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主要是通過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引發學生的態度體驗,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加深學生的學習感受。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其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教會學生應用知識的途徑,并且通過多元化的情境搭建開拓學生的視野,進而強化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本文將淺析如何利用情境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英語;策略分析
小學英語教學作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三大基礎學科之一,其主要教學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理念的錯誤以及教學模式的單一,阻礙了近年來英語教學的發展,本文將分析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情境教學的開展原則,提出幾點教學策略供廣大教師參考。
一、 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錯誤
教學理念的錯誤主要體現在,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分數。應試教育下,我國教學的考核標準以分數為參照,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成績還是學生的能力核定,都去參照分數作為考量指標。這導致了教師在教學當中過于拘謹,不敢大膽嘗試新式教學方法,以分數為重的概念也影響了學生的思想,師生在知識交互中有一種“無形”的默契,就是都去追求分數,而不看重能力,導致了學生只會應試,知識的應用實踐一塌糊涂。
(二)教學模式單一
教學模式的單一從學生的興趣層面可以看出端倪,學生對于英語學習興趣的匱乏,是因為教師長期固化的教學模式不能帶給學生新鮮感和良好的課堂體驗,“一言堂”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既不能發表自身的意見,也缺少表現的機會,只能夠埋頭記筆記,關注解題技巧,學生的興趣會在這種單一學習中逐漸喪失,學習效率難以提升,進而導致教師教學有效性差。
(三)學生地位被忽視
學生地位被忽視是傳統教學當中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教師把教材中的知識點和應用技巧呈現得“一覽無余”,學生只需背記,就可以直接使用,這種“拿來主義”雖然容錯率很高,節省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但是同樣的也讓學生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過于依賴教師,逐漸地形成了不愿意思考的習慣,就連教師的思路都要原原本本地進行復制,導致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不能夠對知識形成自我理解,一旦脫離教師的引導和固定的解題模板,學生就變得手足無措,缺乏基礎的應變、變通能力。
二、 小學英語情境構建的原則
(一)有效性
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情境創設的有效性,要清楚情境搭建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于教學,在情境搭建的過程中要以教材為基礎,能力提升為目標,發揮情境教學的價值,不能夠盲目地開設情境教學導致本末倒置,而是要根據所學知識以及學生階段性學習情況,來決定是否開展情境教學,從而保證情境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和發展。
(二)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其趣味性,要讓學生有參與情境教學的“沖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選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來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可以利用多媒體教輔設備,或者是一些道具,來增添課堂的趣味性,教師需要注意的是,要明確情境教學的主題,重視學生的能力提升,在強調趣味性的同時不能夠忽視教學性,小學生本來就貪玩,如果課堂氣氛過于“活躍”,學生很難收心,因此要把握好“度”,從而實現教學性和趣味性的內在統一,發揮情境教學的價值,促進學生的能力提升和發展。
(三)真實性
真實性是指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地向生活方向靠攏,因為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于學生的生活,把英語知識嵌套到生活場景當中,一是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二來也為學生應用知識的途徑提供了參照。比如在學習與打招呼有關的詞匯時,教師就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外國友人日常問候的視頻,將學生帶入“模擬對話”的情境當中,學生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學生對于知識如何運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大大提升教學的趣味性。
(四)多樣性
過去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單一,導致學生興趣缺乏,因此在開展情境教學當中,教師一定要保證教學的多樣性,讓學生抱有新鮮感,這樣可以提升教學的表現力,讓學生沉浸其中。例如在學習有關季節的單詞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和一些道具,對教室進行布置,在教室當中營造一種“季節更迭”的情境,然后利用音頻設備播放一些有關季節特點的聲音,讓學生在感官刺激下,加深對知識的感受。這種多樣化的教學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充滿積極性,對教學效果的提升有著積極的推進意義。
三、 情境優化小學英語課堂策略分析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升情境教學有效性
在使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在設計情境教學之前,分析階段性教學中學生的能力提升方向,然后以該方向為基礎,列出相關的教學內容,規劃好各個教學環節,然后從具體的教學環節當中考慮如何滲透情境化教學。教師要明確一點,情境教學是教輔手段,它不是教學的主體,要以達到教學目標為前提去開展情境化教學,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情境化教學的價值,促進學生能力提升,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例如在學習《My classroom》這一課中,這一章節的教學目標,第一課時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聽懂“What's in the classroom?A
black board,two lights,many desks and chairs...”并且掌握一些關于教室物品的單詞。在明確這一教學目標后,教師為了強化學生對于單詞的認識和理解,可以在課堂當中設計一個游戲,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動畫中的卡通人物手中有一些卡片,卡片對應班級中的物品,只有將這些卡片貼到對應的物品,卡通人物才能夠回家。這個時候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卡片,讓學生幫助卡通人物完成任務,比如“chair—椅子”“desk—桌子”“blackboard—黑板”,讓學生去應用這些卡片去尋找對應的物品,找到后用英語進行陳述“This is a ×××(找到的物品)”。當學生們完成任務后,教師播放卡通人物回到家中的動畫。通過一個游戲場景的營造,學生認識了單詞,并且掌握了基本用法,到達教學目標的同時,課堂的趣味性也得到了提升,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降低了課堂對學生的壓迫感,學生能夠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對學生的興趣激發和習慣培養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
(二)關注學生興趣,制定趣味化教學策略
興趣是學生學習當中最好的催化劑,有興趣作支持,學生能夠在學習當中迸發出巨大的動力。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當中應當關注學生的興趣動向,在教學當中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去添加一些元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歡做游戲,比如熟悉的“過家家”,這個游戲與小學英語教材當中的《My family》有相重合的點,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以“過家家”游戲為出發點,去設計教學。在學習《My family》這一課中,學生主要是學習一些有關家人的詞匯,并且能夠熟練地運用“This is my...”這個句型。那么教師就可以在教學當中讓學生以“過家家”游戲為媒介,分成小組,組建“家庭”,將組內的人員分配上家庭角色,然后由組內的人分別向其他人來介紹自己的家庭組成。學生在介紹過程中,既可以熟悉對課標內單詞的用法,在其他學生復述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聆聽來記憶單詞的讀法,學生之間也能夠互相糾錯,取長補短提升能力,在這種游戲構建的“家庭”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學習過程變得妙趣橫生,相比于教師領讀全班,講解知識的教學模式來說,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而且利用這種方法去進行教學,學生能夠對于家人的含義和家庭的組建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也有一定的幫助。
(三)聯系日常生活,保證情境教學真實性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把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聯系生活創造一些日常化的情境,讓學生利用英語知識來在情境當中完成一些隨堂練習,通過這種教學手段,可以強化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并且教會學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使用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對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和強化有著積極的幫助和提升作用。
例如在學習《How's the weather today?》這一課當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來營造不同的天氣場景。比如“陰雨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雨天的圖片,然后通過音頻設備播放雨天的聲音,在課前準備好雨傘,然后找出兩名學生在此場景當中,利用所學知識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有效地運用,并且在對話中提升熟練度。這種日常化的情境搭建,能夠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在提升課堂表現力的同時,能夠引發學生的感觸更加真實貼切,學生在情境當中能夠加深認識和體會,提升課堂體驗感。
(四)豐富教學內容,開展多樣化情境教學
小學英語這門學科當中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都是從學生的校園生活和課余生活為切入點,去講解一些英語中的簡單知識。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變化,去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豐富教學內容,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多樣化地開展情境教學。
例如教師想要在教學當中讓學生對單詞加深記憶,可以開展游戲教學,將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分組,組織一場“搶答賽”,以積分為評判勝負的標準,哪個小組率先回答出單詞的正確拼寫,就可以獲得積分,最終評出優勝者,通過游戲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神經緊繃起來,處于一種“比賽狀態”,這能夠刺激學生大腦皮層的活躍度,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興奮。在教學生一些句子的用法時,教師可以以教學內容為場景,進行情境還原,讓學生在情境當中開展對話練習,通過情境對話來加深學生對于語法的熟練度,強化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能力,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對話練習,對于英語的應用場景以及情緒感知能夠有進一步的理解,對知識的認知度能夠得到提高。在面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時,教師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案,能夠讓學生對英語學習保持新鮮感,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果。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教師想要發揮情境教學的價值,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首先要保證情境教學的有效性,以教學目標為基礎設計情境教學;其次要注重趣味性,以學生興趣導向為出發點去開展教學;再將英語教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給予學生應用英語知識的窗口,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最后,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用不同的情境搭建方法,讓學生的參與性得到提高,從而促進小學英語教學的發展,讓學生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得到提升和強化。
參考文獻:
[1]楊寧寧.談如何巧用情境教學法、優化小學英語課堂[J].才智,2019(30):22.
[2]陳月雙.巧用情境教學法,優化小學英語課堂[J].校園英語,2018(9):129.
作者簡介:梁弘,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