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月



摘要 梳理了鄉村旅游發展和鄉村旅游的理論脈絡,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以桂林市龍勝縣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為例,分析龍勝縣鄉村旅游資源優勢以及發展現狀,并對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進行探討,指出龍勝縣當前發展鄉村旅游面臨的問題,最后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龍勝縣鄉村旅游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鄉村振興;鄉村旅游;龍勝縣;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 F30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10-0109-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0.029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s the theoretical context of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rural tourism, and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On this basis, taking Longsheng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as an example, it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Longsheng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probes into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rural tourism,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hat Longsheng faces in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finally,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tourism;Longsheng County;Development patterns
??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浪潮中,全國各地紛紛推動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使得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我國旅游發展的新熱點,受到了眾多游客的追捧,已經成為帶動鄉村發展的重要方式。鄉村旅游不僅可以解決廣大農民的就業問題,還可以推進旅游產業化發展,儼然已經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旅游業集觀光、餐飲、購物等于一身,相比第二產業,具有低污染、低排放的特點,對拉動內需、促進產業轉型具有重要作用。鄉村旅游深深地植根于美麗的農村,在風景獨特的農村地區通過整合旅游資源,把脫貧工作與鄉村旅游充分結合,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方式。作為城鄉溝通的橋梁,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有利于實現城鄉優勢互補,促進農村生產經營方式變革,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對我國實現鄉村振興以及全民共同富裕,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近年來,桂林市龍勝縣依托當地特色景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培育了一批優秀的特色景點。催生了大批購物場所、娛樂場所、“農家樂”等,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景區同質化嚴重、基礎設施不完善、生態遭到破壞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龍勝縣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利于鄉村振興的推進。因此,筆者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詳細梳理鄉村振興與鄉村旅游的關系,進而通過近年來龍勝縣旅游現狀,分析當前鄉村旅游模式所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優化措施,以期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決策參考。
1 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旅游的關系研究
1.1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又規范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法規,強調“三農”問題是新時代農村建設的重點工作,鄉村振興戰略是鄉村工作開展的總體抓手。2018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重大部署,要求“把鄉村建設成為幸福美麗新家園”。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指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新,農業強、農業美、農民富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在生態文明建設全新理念指導下的一次農村綜合變革,是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的升級版的新農村建設[1]。
1.2 鄉村旅游的基本內涵
國內外各位專家學者對于鄉村旅游的定義表述方面內容不盡相同,總體來說鄉村旅游以鄉村環境為依托,以鄉村自然風光、獨特的鄉村風土人情、體現傳統文化的農事經營活動、村民傳統生活風貌以及富含特色的民居文化等旅游資源為開發對象,通過合理的規劃開發,主要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客戶群體的旅游開發經營活動。目前,鄉村旅游的開展形式和內容也比較豐富。耿紅莉[2]從旅游目的、發展經營方式與活動目的、發展項目范圍、經營主體與面積大小、利用形態、區位性和功能性質等方面總結歸納了 7 種分類標準與分類結果,詳見表1。
鄉村旅游以鄉村為依托,立足于下農村,通過這一旅游形式的開展,可以為當地帶來比較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收益。鄉村是鄉村旅游的承載地,是其生存空間和過程發生中心,鄉村振興可為鄉村旅游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強大的經濟支持,對于旅游業提質增效和轉型發展,改變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3]。
1.3 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旅游的關系
1.3.1 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旅游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增效,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加快形成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等17部門印發了《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4]?!兑庖姟访鞔_了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5項措施,包括加強規劃引領,優化區域布局,促進鄉村旅游區域協同發展;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改善鄉村旅游環境,促進鄉村旅游便利化;豐富文化內涵,提升產品品質,豐富鄉村旅游產品類型,提高鄉村旅游服務管理水平;創建旅游品牌,加大市場營銷,培育構建鄉村旅游品牌體系,創新鄉村旅游營銷模式;注重農民受益,助力脫貧攻堅,探索推廣發展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意見還提出了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加強用地保障、加強金融支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推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措施??梢姡l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有力支持。
1.3.2 鄉村旅游可以有效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鄉村旅游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對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十分重要意義[5]。首先,鄉村旅游的開展根植于廣大農村地區,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有效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推動鄉村旅游產業優化升級,加強農村結構供給側改革,培育農村經濟發展新業態,這與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興旺的要求是不謀而合的。其次,鄉村旅游的特色之一就是鄉村生態旅游,城市居民為了遠離城市到鄉村找尋身心放松之地,對于旅游地區的生態環境必然有較高的要求[6]?;诖耍覈l村旅游在規劃和實施中都越來越重視對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強調建設美麗鄉村,在開展旅游的過程中建成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正好符合了鄉村振興戰略中生態宜居的要求。最后,開展鄉村旅游,可以在旅游目的地創造很多就業機會,為當地居民提供很多就業崗位,居民將一些傳統的手工業品作為旅游產品出售給游客,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經濟收入,同時,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吸引外來投資和政府方面的資金支持,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資金活力,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當地經濟狀況,成為實現農村居民生活富裕的有力保障。
2 桂林市龍勝縣鄉村旅游資源稟賦及旅游業發展現狀
2.1 龍勝縣鄉村旅游資源稟賦
從地理區位上看,龍勝縣位于廣西東北部,湘桂邊陲,與桂林直線距離63 km,而且地處交界,是湘西南、黔東南與四川進入廣西的咽喉。從交通區位上看,隨著高速公路系統的完善,龍勝到桂林城區的時間縮短至1 h,縣內有貴廣和湘桂兩條高速鐵路,極大縮減了龍勝到達四省省會的時間,出行極為便利。龍勝縣境內公路里程接近1 000 km,且路況良好,四通八達,交運系統比較完善,各個景區緊密相連,有效保障了龍勝縣旅游業的開展。隨著龍脊大循環公路工程的快速推進,龍勝縣的交通將變得更為發達,優越的交通條件一定能快速推進龍勝縣鄉村旅游的發展。
從自然旅游資源來看,龍勝縣境內可謂風光旖旎,龍勝縣境內多山地和坡地,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形成了優美獨特的自然風光。龍勝縣境內多山,植被覆蓋面廣,氣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處。龍勝縣的自然旅游精品為龍脊梯田以及溫泉度假區,這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在整個西南地區乃至全國都非常有名,風景堪稱一絕,具有相對壟斷的優勢。此外,還有花坪自然保護區、西江坪森林旅游區、高山旅游區、泗水步尼梯田景區等,經過多年的開發、維護與宣傳,這些天然的景區形成了巨大的優勢,成為游客心中的旅游勝地。從民俗旅游資源來看,龍勝縣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76%,是個名副其實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區,且各個民族都保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民族文化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特色村寨、服飾、手工藝品等漢化程度小,保留民族特色。且龍勝縣每年都要舉辦多場節慶活動,對游客前來參觀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2.2 龍勝縣旅游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龍勝縣鄉村旅游取得了快速發展,旅游收入逐年上升,有效地推動了城鄉一體化建設。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推動了新農村建設,而且優化了龍勝縣產業結構,有效融合了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給農村發展注入了新活力,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應。通過強化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一體化營銷推廣等方面構筑全域旅游格局,進一步促進了龍勝縣旅游轉型升級并實現跨越發展。龍勝縣通過科學統籌規劃,定位明確,有效推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表2為龍勝縣2013—2018年旅游業發展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2013—2018年龍勝縣旅游相關的統計數據均呈現快速的增長,這表明在龍勝縣科學規劃的基礎上,龍勝縣的旅游發展取得了快速的進步。具體來看,2018年龍勝縣旅游接待總人數為860.03萬人次,相比2013年增長了246.9%,年均增長49.4百分點,這主要得益于國內游客增加較快,由2013年的219.97萬增加到2018年的825.68萬,而境外游客增加相對緩慢,這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龍勝縣的大力推廣,龍勝縣的旅游吸引力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大。在旅游收入方面,隨著游客的增多,旅游收入也呈現了快速增長,由2013年的16.13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05.08億元,增長了336.2%,年均增長67.2百分點,這也主要得益于國內游客的快速增長。
? 圖1 統計了龍勝縣2010—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情況,數據顯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都呈現了快速增長。這也說明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以及相關產業的融合,極大地促進了龍勝縣的經濟發展。尤其要注意的是,2017年龍勝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超過10 000元,這說明隨著鄉村旅游的大力發展,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緩解了城鄉收入差距,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
3.2.2 旅游資源保護不到位,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要求我們要格外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龍勝縣旅游資源主要分為自然旅游資源以及民俗文化旅游資源,而這兩者的開發都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在當前的開發中,就遇到了旅游資源保護不到位的現象,進而產生了嚴重的環境問題。例如一些民族村寨在沒有詳細規劃的前提下就亂建基礎設施,使得設施建設與環境很不協調,甚至破壞了整體景觀的觀賞性。在現實中,各個旅游景點的攤位規劃也不完善,經營者環境意識較差,導致產生的垃圾隨處丟棄,沒有做好分類工作,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且在旅游過程中,很多游客的行為存在不文明現象,亂丟垃圾的現象還是存在,這給整個景區的生態造成了嚴重影響。
3.2.3 景區管理不到位,鄉村旅游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盡管旅游部門早就出臺相關景區管理辦法,但是在現實中由于游客眾多,管理人才比較匱乏,使得景區管理相對比較混亂,這嚴重影響到鄉村旅游的口碑。雖然景區有專門的衛生清潔工,但無奈于游客眾多,有時會出現臟亂差的現象。再加上大多數工作人員都是附近的村民,他們并沒有受過完整的教育或者相關職業培訓,所以他們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都有所欠缺,這也是影響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個方面。此外,有些景區還存在隨意宰客的現象,這嚴重損害了景區的名聲。受到不規范競爭的影響,有些景區互搶客源,存在到處拉客的行為,給游客很不好的印象,這些問題都是制約龍勝縣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3.2.4 鄉村旅游活動內容同質化日益嚴重,缺乏深層次的產品開發。雖然近年來龍勝縣的鄉村旅游業呈現快速發展之勢,但經過研究可以發現,龍勝縣鄉村旅游的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且游客的互動參與比較低,相關產品的內涵性一般,不足以吸引游客再次光臨。尤其是民俗文化,在具體的開發過程中,不論是活動的形式,還是民俗文化游的內容,都存在同質化的趨勢。例如“農家樂”活動,不論在哪個特色村寨,所玩的項目基本一致,很少有比較創新性的項目,而內容的同質化也降低了游客駐足觀賞的可能性。而相關的產品往往只停留在較低的水平,缺乏富有創新性的產品[8]。
3.2.5 鄉村旅游的扶貧功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在鄉村振興的政策指引下,發展鄉村旅游很大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城鄉振興,加快農村的發展。而鄉村旅游業是實現城鄉振興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對于龍勝縣這種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但目前為止,龍勝縣農村還有很多村民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有的地方沒有旅游資源,很多人不愿意離開自己家鄉去外地工作。當然,旅游扶貧中的工作機會也有限,這也是制約旅游扶貧效果的因素[9]。
4 鄉村振興背景下龍勝縣鄉村旅游發展對策建議
4.1 科學規劃龍勝縣旅游開發方向,加強監管力度
旅游業作為龍勝縣的支柱產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做好規劃工作。把龍勝鄉村旅游發展納人新農村整體規劃予以統籌安排,并扶持鄉村旅游規劃及研究[10]。近年來,龍勝縣先后出臺《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旅游發展總體規化(2014—2025年)》和《龍勝重點旅游片區發展規劃》等數十個旅游規劃,這些規劃充分考慮龍勝縣鄉村旅游實際,對正確引導和規范旅游產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在開發過程中,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力度,避免有些地方為了經濟利益而偏離規劃的行為,防止盲目開發和重復開發現象出現。
4.2 加大宣傳和監管力度,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保護生態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旅游開發過程中非常容易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因而,龍勝縣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杜絕破壞生態現象,破壞生態的行為要嚴厲打擊,在全縣樹立建設生態強縣的目標。景區管理處以及旅游企業要通力合作,加強監督,加大宣傳,強調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堅決杜絕丟垃圾、不文明擺攤等現象[11]。此外,龍勝縣還要積極排查,規范景區攤位設置,對生活廢水、廢物等統一處理,避免隨意排污。積極排查違法亂搭亂建行為,對相關違法建設活動進行警告、處罰,切實保障龍勝縣的生態環境。
4.3 加強對景區相關工作人員的職業培訓,提高員工素質
龍勝縣旅游景區的工作人員大多是企業員工或者附近的村民,而且這些工作人員是整個景區保持運營的中堅力量。如果這些員工的素質不高、業務水平不強,將會影響到龍勝縣鄉村旅游的發展。因此,當地景區管理部門以及旅游企業,應該根據旅游發展實際,編制新的《員工手冊》,加強大家的學習能力,并加強考核力度。對于外國游客熱衷的景區,景區內工作人員要加強基本的英語學習,提高外語水平。定期要組織大家學習時事政治、景區知識及周邊旅游常識等,并邀請專家進行禮貌禮儀和服務意識的培訓[12]。制定定期考核制度,對考核不通過的員工進行警告。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提高員工素質,進而更好的服務龍勝縣鄉村旅游的發展。
4.4 根據市場需求,設計富有深度的旅游產品和項目
龍勝縣相關部門以及旅游企業等多個經營主體要聯合起來,對市場需求進行調研,擴大調研面和調研樣本,根據市場調研的結果,進行實際的反饋,對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充分論證,設計出游客喜歡的旅游產品和項目[13]。依托特色旅游資源,努力彰顯養生、農耕、民俗、鄉土等特色,增加特色景區景點,加快民族村寨舊貌換新顏工作,推動農耕文化游、節慶活動游,形成一體化的體驗式旅游。同時,通過開展“古茶樹祭祀”“開耕節”“紅衣節”“辣椒節”“紅糯節”等節慶活動,對特色文化進行宣傳。聘請優秀的民俗文化設計公司,打造創新性十足的旅游特色產品,進而促進旅游產品體系層次增多、特色增強,更好的迎合游客多樣化需求。
4.5 以旅游項目扶持為重點,推動造血式扶貧機制形成 基于鄉村振興戰略,龍勝縣依靠自身的旅游資源,強化旅游扶貧功能。近年來,龍勝縣通過樹立“全縣生態大景區,旅游扶貧一盤棋”理念,深入開展旅游精準扶貧工作,在生態、旅游、扶貧“三位一體”發展思路基礎上要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旅游扶貧路徑[14]。當前,比較成功的旅游扶貧模式有民族文化旅游扶貧模式、龍頭企業帶動發展扶貧模式[15]。民族文化旅游扶貧模式以挖掘龍勝縣民族文化為核心,整體推進龍勝縣民族村寨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民族文化服務項目和體驗產品,涌現出了以黃洛瑤寨、細門瑤寨為代表的一批民俗文化旅游村寨。龍頭企業帶動發展扶貧模式以龍頭企業為主,對旅游景區進行整體包裝,統一管理,統一運營,采用群眾集體入股方式進行合作。村寨旅游聯盟開發模式以地理位置相對集中的村寨為基礎組成旅游聯合社,挖掘特色資源,統一宣傳促銷、培訓學習,打造差異化的旅游產品。此外,龍勝縣還形成了“能人帶動”模式、“民企合作”模式、“產業集群”模式、“文化聯營”扶貧模式等,這些有效的扶貧模式具有可持續性,應該繼續堅持推廣,共同促進龍勝縣鄉村旅游扶貧取得更大進步[16]。
參考文獻
[1]付泳,張慧雯,劉春健,等.鄉村振興戰略下甘南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建議[J].旅游縱覽, 2019(4):168-170.
[2] 耿紅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理論和實務[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3] 李志龍.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系統耦合機制與協調發展研究:以湖南鳳凰縣為例[J].地理研究, 2019,38(3):643-654.
[4] 本刊記者.鄉村旅游如何助推鄉村振興[J].農村百事通, 2019(3):15-18.
[5] 尹長豐.鄉村振興戰略下環巢湖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0(4):85-89.
[6] 丁蘭.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考[J].江西農業, 2019(12):128,131.
[7] 劉聰沖.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特色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
[8] 廖林萍,陸寶福.建設“美麗廣西”背景下的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以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為例[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9(5):83-86.
[9] 潘青.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村旅游扶貧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2018(10):87-89.
[10]單新萍,魏小安.鄉村旅游發展的公共屬性、政府責任與財政支持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8(2):64-68.
[11] 陳聰.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策略研究:以廣西恭城為例[J].度假旅游,2018(7):37-38,41.
[12] 李鵬.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平頂山市鄉村旅游[J].北方園藝,2018(14): 197-200.
[13] 利劍豪,阮翀.鄉村振興背景下民族村寨旅游開發的主體研究:以龍勝縣平安寨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2):41-42.
[14] 陳萍.景區帶動型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內涵、機制與實現路徑[J].生態經濟,2019,35(6):120-124 .
[15] 楊景元,王慧玲,雷巍.論西藏民族傳統文化融入鄉村旅游發展[J].農業經濟,2018(8):46-47.
[16] 陳瑾. 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創新路徑:江西實證研究[J].企業經濟,2019(10):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