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飛
【摘要】隨著我國數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導致傳統數學教學理念的死板式教學模式被打破,為了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可以采用“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培養小學數學教育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分析“以人為本”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作用,探究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以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優化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關鍵詞】以人為本 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以人為本,簡單來說,就是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要以受教育的對象——小學生的實際需求作為各項教學工作的根本出發點,通過滿足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來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積極性。讓小學生可以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整體教學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思想融入到小學生的教育活動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必然要求。在小學教育階段,小學階段的高年級學生在考試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觀念、內心的情感世界也在逐漸走向成熟。作為步入五六年級的高年級小學生,他們渴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尊重與理解,傳統的高壓式教學管理方法已經嚴重違背了當代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然也就難以滿足小學高效數學教學課堂的需求。而目前,被廣泛采用的以人為本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思想具有明顯的人性化特征,人性化的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于學校的尊重和關愛,會啟發學生主動的規范在學校的學習行為和聽從教學安排,最終推動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整體教學水平的快速提升,這對我國小學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一、以人為本的積極作用
(一)以人文本的含義
首先,以人文本中“人”是占據主體地位的,目前小學數學教育的對象大致上還是對“人”和“知識”的教學工作,但是在以人為本的教學要求中,要必須明確“人”的重要性是優先于“知識”的,在小學教育活動中“人”——小學生,一直是小學數學課堂的首要對象、關鍵對象和決定性環節。以人文本的教育思想絕對不是不重“知識”也不重“人”,在小學教學模式中,必須要把學生的因素確定為首要的關鍵性因素,其目的始終是為了保證小學生具有良好的積極性和創造能力。其次,隨著社會的飛速進步,尊重他人的思想也變得根深蒂固,因此在小學教學工作時,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尊重是極為重要的一點。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重點在于真正的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因素,照顧到學生的創造力。第三,人本管理的最高目標是人的全面發展,這也是人本管理的本質,是高層次教學活動中的人本觀念。第四,合作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本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指的是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和諧共處。
(二)人本管理理論與時代發展契合
在當今社會,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都是在大步邁入新時代,同時經濟實力也是推動小學教育行業飛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而且優質的基礎教育教學成果又會反過來推動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在新時代的飛速到來的背景下,不管是小學教師的教育思想、還是理論價值觀念等都開始發生了一定的革新,這也進一步推動著小學教育工作由強壓式教學模式轉變為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管理思想,要求小學教育管理工作把學生當作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小學學生要從被動的接受教育管理,轉變為主動的接受教育活動,這種以人為本的小學教育活動模式能夠大力的激發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幫助小學高年級學生德、智、體、美、勞能力的全面發展。這與教育部對小學階段素質教育的基本需求是極為符合的,現在小學階段教育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來支撐,而合格的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標準應該具備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充滿創造性這些基本素養。因此,學校和教師要以人為本開展教育工作是教育發展的歷史必然結果,優質的教育管理模式——以人為本,極大地激發了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以人為本在課堂的實施途徑
(一)將教學和生活實踐融合
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直觀想象素養是基礎的核心素養之一,是學生對平面幾何圖形想象能力的基本保證。新時代的教學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在多媒體和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更加直觀和生動地理解數學知識,備課時注意對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對教學要求的更新變化,把握好教學內容和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度。做好理論分析,弄清楚數學教學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關系。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講解《幾何》這一部分內容時,對于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的問題,解題思路中,能夠在腦海中很好的理解幾何圖形是必須要掌握的關鍵點,老師需要在課堂上重點幫助學生理解點、線、面、體的概念,不懂得它們之間的聯系是無法更深入解題的。
老師在講《面的旋轉》這一單元內容時,對于“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問題,可以對多媒體設備進行有效利用,結合小學生的生活中的事物,設計出能夠讓學生輕松理解的課件。例如,在“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這一部分內容的講解時,關于點、線、面、體,教師都可以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找到例子,如粉筆盒就是體,粉筆盒的蓋子就是面,粉筆頭可以當作點,長粉筆可以當做線,有條件的話可以在PPT中動態的呈現出來,讓學直觀地對點、線、面、體有了認識,學生可以動態的看到點多了匯聚成了線,無數線匯聚成了面,若干個面就可以變成體。通過這種直觀化學習例子,學生會感覺到這個問題學起來很有意思,就會去主動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而老師只需要引導學生用合適的思路解決問題即可,不必要按部就班地講解每一步驟。學生在實踐問題中發現學習數學的價值,這會提升學生對學習的認同感。
(二)實踐中學好數學知識
在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講解《圓柱的表面積問題》這一部分內容時,對于圓柱的表面積的問題,學生在學習期間,能夠很好地理解圓柱的表面積組成是學好的關鍵,也是教師必須要教會學生的知識點,老師需要在課堂上重點如何理解圓柱的表面積組成的方法。比如,教師提前做好一些大小不一的空心圓柱體模型,在課堂上分發給所有學生,讓學生在觀察圓柱體之后,寫出自己猜測的圓柱體表面積組成。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拆開空心圓柱體,不管是用剪刀筆直的剪開,那么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是傾斜的剪開,可能還會是平行四邊形。把圓柱體拆開后觀察圓柱體的表面積組成,和自己的猜想做一個驗證,看看是不是剛好滿足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用字母表示為:S側=ch。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課堂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采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數學學習,養成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小學高年級數學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開展,能夠有效減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隔閡,降低學生對數學教學課堂的抵觸,讓課堂教學效率更高,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凌麗.在有效對話中促進數學智慧的生成[J].江蘇教育,2016,(29) :55.
[2]趙藝.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27) :88.
[3]哈惟.關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幾點嘗試[J].新課程學習,2015,(22)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