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微微
【摘要】情境教學是新課標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情境教學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情境教學是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相互交流和發展的教學過程。此外,情境教學離不開日常生活,需要回歸生活實踐,借助經驗,并通過創設情境引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此基礎之上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策略
情境教學是教師通過多方位的教學手段創設適當的情境,可通過語言、圖像、音樂等形象的教學手段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和主動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的一個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本質上是學生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互相溝通交往并共同發展的一個過程,需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原有生活經驗和知識作為基礎和出發點,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決定了枯燥的知識是不會和他們產生共鳴的,如果一味地強制學生學習,只會讓他們產生厭學的心理。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一旦學生對學習產生疲倦,那么再精巧的教學設計也是無用功。
一、創設情境教學的作用
創設情境教學有幾個重要的作用:一是增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學生的學習若僅靠外在刺激和壓力是無法持久的,只有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才會有可持續的學習動力;二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創設情境教學的一大作用就是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和吸收了一個又一個知識點;三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情境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了實踐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并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實施的策略
1.生活情境激趣,引出數學問題。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是推動學生探求內部真理與獲取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對數學知識充滿好奇心,對學會知識有自信心,那么他們總是主動積極、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意發掘教材隱藏的智力因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愉快地探索。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開頭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它卻往往影響一堂課的成敗。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開頭導語,用別出心裁的導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愛因斯坦曾把興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地探索、敏銳地觀察、主動地學習,并進行創造性地運用,進而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發展。總之,讓學生在真實、有趣、可操作的思維情景中學習,學生就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堂就能成為學生積極主動發展的場所。這樣創設情境,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求知的興趣,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就在身邊,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借助生活經驗,思考數學問題。數學學習的基礎首先是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發展數學,密切數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生活經驗是否豐富,將影響學習的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聯系學生實際,借助他們頭腦中已經積累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思考數學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數學能力。
3.回歸生活實踐,解決數學問題。把所有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同時,有助于學生對知識及其價值的理解,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因此,我們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知數學知識,學會從生活實踐中解決數學問題。生活中到處是數學,要豐富數學課堂的生活知識,學生必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積累,要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要不斷引導學生捕捉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在實踐生活中,數學隨處都有,無處不在,而且學以致用是數學的基本原則。把社會生活作為數學的大課堂,讓數學回歸生活,使學生更好地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而使他們深刻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時,要給學生一雙智慧的數學眼睛,在生活實踐中感悟,在應用交流中創新,并學會從實踐中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做到數學與生活攜手。基于此,在數字化生活中和情境化教學中,學生體會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的意蘊,并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得更加緊密,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充滿情境化、趣味化、數字化色彩,使其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三、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實施后的思考
數學課堂的情境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已成為數學學習活動的一種趨勢。但教學情境不是為了欣賞而創設,而是要結合學情,運用科學的策略,創設自然生動、簡單有效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構建一個有價值的有效課堂。學生在有效的數學課堂上會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深入理解數學知識,以在生活中靈活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1.創設的教學情境要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相契合。創設的情境要真實,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真實有效的情境能使學生有機會生成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在解決結構不良、真實問題的過程中獲取豐富的資源,同時會得到相應的知識遷移。
2.創設的教學情境要恰到好處。課堂教學情境是為教學而設立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掌握理論知識。但是,營造氛圍要適度,如果教學中一味地追求情境,就會偏離教學的正常軌道。這就要求教師認真備課,同時要明確:并不是教材上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創設情境,也不是每一個知識點都需要創設情境;對于那些內容適合、有必要創設情境的知識點,就要及時恰當地運用。同時,要把控課堂節奏。創設情境后,往往會引起學生的討論甚至爭論,這就要求教師控制課堂節奏,防止偏離中心,及時把學生的思維轉到教學內容上來。
3.創設的教學情境要有針對性和挑戰性。在實施情境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僅僅為了追求情境,絞盡腦汁地設計出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但結果卻事與愿違。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是,其所提的問題不明確且過于寬泛,使學生摸不到頭腦,把學生思維引入到廣闊的背景之中,學生漫無邊際的回答偏離了教學主題。為此,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所提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和挑戰性,使學生有機會生成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在解決結構不良、真實的問題的過程中獲取豐富的資源,同時會得到相應的知識遷移。這樣,學生才會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才能激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參考文獻:
[1]傅前曉.數學教學新理念[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2]危萍.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J].讀與寫,2015,(1).
[3]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張忠華.論教學情境的創設[J].教學與管理,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