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新春


【摘要】新課標明確指出:“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學會合作。”這就詮釋了未來的課堂不再是“填鴨式”的教學,而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能動性,激發(fā)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已成為新課程標準的一部分。那么,老師作為課堂主人的引導者,如何去設計課堂教學,將會面臨新的挑戰(zhàn)。
【關鍵詞】數學課堂?主動性?能動性?求知欲
學習就是學生根據現有的認知,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把未知的東西再創(chuàng)造為已知的過程。數學教育學家波利亞曾經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即是由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系。”
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數學教學以發(fā)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倡導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多種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就需要主動參與課堂的始終,老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和調控者,如何設計課堂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做到為思維而學,為理解而學,為遷移而學,為創(chuàng)新而學,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課堂中要創(chuàng)設適當情境,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求知欲
舒適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無疑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對于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來說,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又貼近生活的情景,是十分必要的,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之生活,領悟數學的奇妙所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和求知欲。如在數學“基本不等式”這節(jié)教學中,給出了這樣的情境:在北京召開的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標,會標是根據中國古代數學家趙爽“弦圖”設計的,顏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個風車代表中國人民熱情好客,你能在這個圖中找出一些相等或不等關系嗎?
這樣一個情境的設立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疑問——觀察——聯想——思考——數學化”的過程,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就會有想學、樂學、主動去學的意識。
再如在學數學必修二《空間幾何體》時,可以讓學生動手去做幾何體,然后觀察其特點,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體會,動腦探究,得出結論。學習垂直平行關系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墻角,日光燈與天花板等。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這樣的情景設計,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又可以拉近數學和生活的距離。
二、課堂中把握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揭示認知沖突
問題1:大家可以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決以上的問題?
問題2:我們今天學習了空間向量,大家能否用新的知識再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這樣,從新舊知識出發(fā),讓學生主動構成認知沖突來獲得新知識。
三、課堂上可將應試題目開放化,讓學生多角度思考,提升思維的活躍度
1.將開放性的題目直接引入
四、課堂上可適當設置競爭和合作,妥善進行獎懲,促使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
合作交流是課堂上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方式,它不僅能夠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交流中適當的設置獎懲,能極大提高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對成功的渴求,所以,它會成為提高學生課堂上的助推劑。
五、根據課堂題目難度,從心理角度引導學生能夠自主控制動機水平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一般情況下,學生學習的動機水平,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課堂上要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難度,恰當地控制學生學習動機,在學習較簡單的課題時,應盡量使得學生集中精力,而在學習較困難的課題時,則應盡量創(chuàng)造輕松自由的課堂氣氛,使學生遇到困難或出現問題時,盡量保持心平氣和的心態(tài)慢慢引導,以免造成學生緊張和焦慮,從而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總之,在新課標下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價值素養(yǎng)為導向,課堂上老師不僅要掌控課程設計,還要研究學生的心理變化,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能動性,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可以自由無阻的用他們獨特的數學視角去衡量社會,用敏銳的數學思維去觀察世界,以充滿贊美的眼光去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美!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二十一世紀中學數學創(chuàng)新教學實驗設計與探索全書[M].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2001.
[3]應之寧.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J].數學教育與教研,2005,(12).
[4]趙彩霞.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情境設計探索[J].現代教育科研論壇,2011,(04).
[5]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