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加奇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各種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小學數學作為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需要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課堂教學屬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過程,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更能促進發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能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的作用,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才能更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去。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興的教學模式,廣大教育者也在探索中挖掘合作教學對學生的發展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小組學習可使學生形成并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在交流中傾聽別人的意見,漸漸形成合作意識,并能學會將自己所思的抽象化內容通過語言描述給別人聽。
【關鍵詞】合作能力?數學?課堂效率
當今社會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發展的背后離不開激烈的競爭,為了適應這一發展要求,合作已成為一個人立足社會必備的能力之一。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各種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小學數學作為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需要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課堂教學屬于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和主動學習的能力。本文主要通過討論小組合作能力對小學生數學課程學習的意義,并研究如何培養小學生小組合作能力來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一、小組合作學習對小學數學課程學習的意義
《易經》有云:“二人同心,其力斷金。”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曾說過:“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由此可見,合作對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作用,只有合作才能讓同學們團結起來,發散思維,勇于創新,敢于交流,沖破束縛,積極思考,提高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有發展意義,它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合作意識,小學數學重在邏輯和思維,小組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沖破課本知識的限制,在交流碰撞中出現不一樣的觀點,從而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數學課標中明確指出:“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興的教學模式,廣大教育者也在探索中挖掘合作教學對學生的發展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小組學習可使學生形成并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在交流中傾聽別人的思想,漸漸形成合作意識,并能學會將自己所思的抽象化內容通過語言描述給他們聽。現在的小學生在家里的地位都是“全家小寶貝”的存在,難免形成驕傲自大的性格,合作交流的形式恰恰可以增加學生與他人相處的機會,從而鍛煉自己與人相處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培養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能力的主要策略
1.科學分組和有效管理
小組學習的關鍵是將班級的幾十名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但是分小組并不是簡單的人員劃分,唯有科學的分組才能體現小組學習模式的教學價值。每個小組中的人員配置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組內需要有一個交際、組織能力強且責任心特別突出的學生,組長性質的存在,需要有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同學以帶動其他學生進行學習,還需要性格比較外向的同學,一個團體的凝聚力需要活潑的氛圍,性格外向的同學更容易帶動組內的氛圍,更利于團結。如此科學配置,可以避免小組內氣氛比較尷尬,或是優等生的“一言堂”,或是討論沒有重點各說各話等等浪費時間且無效的小組合作。
但是,并不是科學分組就萬事大吉了,分組才是第一步,接下來小組管理也非常重要。小組學習并不只是一節數學課后就解散了,而是要持續進行并貫穿于整個學年的學習形式,所以必須進行有效管理才能保證小組合作的有效進行。教師可以讓學習進行自主管理,組內選舉出“組長”“學習委員”“紀律委員”“氣勢委員”等職務,分工明確,職責分配,但是這種配置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隔段時間進行重新選舉,由此促進全組同學的全面發展。每組可通過制定本組的規則,確定學習目標等形式確保小組的長遠發展,如此一來,可以保證在數學課堂上小組討論問題時進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減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2.教師的角色轉變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行使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教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經驗。學生使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堂課中的地位一般是絕對權威般的存在,不言自威,學生往往不敢與老師進行交流。在新形勢下的數學課堂,教師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角色,將課堂交給學生,自己只負責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認識平面圖形》時,以前教師總是把所有的平面圖形和相關特征都給學生列出來,然后讓學生去記憶,現在教師不妨轉變思維,讓每個小組根據課本基礎知識將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都列舉出來,每個圖形的定義、特點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然后再由老師進行修改、糾正和全班交流,這種角色轉變可有效利用小組學習方式,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更有利于記憶。
3.評價方式促發展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過程,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更能促進發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能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合作的作用,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他們才能更積極的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去。科學的評價方式可以有效激勵學生,評價方式不能局限在簡單的口頭表揚上,也不能只對個人進行評價,評價內容要注重合作過程和結果,評價方式需要多樣性。例如,評價對象可以分為個人和集體,個人評價時不能簡單的“優秀”,這樣會讓沒有得獎的同學以為自己不優秀,可設立“最奇思妙想獎”“最勇敢回答問題獎”等針對某一方面的獎項,這樣可有效鼓勵學生努力奮進,集體獎可設立“最佳速度獎”“最佳創意獎”“最佳團結獎”“最佳紀律獎”等獎項。評價內容更加多樣化,可根據小組成員的表現,有學習成績、回答問題、學習動力、問題解決、創新思維、交流溝通、團結互助、遵守紀律等多方面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可通過展板的形式在班級展出,教師針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及時的給予學生肯定積極的評價,學生在評價中自我肯定,課堂參與性高,課堂學習效率自然能提高。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能發揮巨大的能量,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大的幫助,更能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學習、交際、實踐、思維等能力,是新課改道路上的一項重大探索。小組內進行科學分組與有效管理,教師轉變角色,以及有效的評價方式都能促進小學生小組合作能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但仍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完善更有效的策略,讓小組合作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金陳琴.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初探[J].都市家教,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