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迎新
【摘要】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中,積淀了先人們的智慧,學習并傳承這份沉甸甸的文化,是當下文化教育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語文作為小學學習中一門基礎的文化課,主要目的是培養小學生的思想、文化素養,讓學生們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將我國的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傳承發展下去。結合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對教學中優質的傳統文化教育狀況進行分析,并總結出將傳統文化完整地滲透到實際教學工作中的一些策略,希望能夠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工作起到幫助,更希望能增強學生的綜合國民意識。
【關鍵詞】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 滲透
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已經明確指出,語文不但是構成人類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一個人生活中必需的交際工具。所以,語文不單單是作為一門學習語言的課程,也是學習文化的媒介,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需要通過語文這門學科來進行的。巧妙地將傳統文化滲透到當前學習教育中大勢所趨,我們要全力營造出傳統文化氛圍的語文課堂,深入了解教材內容所涵蓋的意義,讓學生們在學習語文科目的同時,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一、傳統文化教育在小學語文階段的現狀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的精粹,這其中不但蘊含著多種多樣的文化知識,也包含了不同時期的民族風情和文化習俗。在漫漫的文化發展史中,留下了大量體現我國文化繁榮發展的文學藝術作品,為后人提供了可學習和鑒賞的素材。在新課程的改革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發生了改變,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們的文化素質能力。在這一點上,與傳統文化的教育作用巧妙的發生了契合,所以,當前國內大多數小學都在教學中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到古老的禮儀形式,學習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習俗。
雖然,當前已經意識到了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實踐過程中,怎樣將小學文化課堂與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優秀文化的教育作用,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都會在課堂上以故事閱讀、鑒賞、背誦的方式來學習傳統文化,但實際上,這只是了解了古詩中的一小部分,甚至是幾句話,從某種程度上講,過于片面,學生們可能根本無法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和思維比較禁錮,也沒有把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滲透到文化素質培養當中,所以整體的教學效果可以說是沒有達到目標。
二、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中的策略
(一)將傳統文化教育合理地引入到語文課堂
為了更好地將中華傳統文化內容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出調整和改變。在保障教學任務能夠完成的前提下,要著重強化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提升和培養。作為一名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傳播者,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好基礎的語文教材,將課本上的經典古詩詞和優秀文章要詳細的講解給學生,讓學生們能夠真正地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例如,令學生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領悟到個人理想的實現,需要具備堅韌不拔的精神;從漢樂府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中,學會了應該珍惜時間,把握每一分、每一秒來學習;從李白的《靜夜思》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體會到對久別故鄉的深深思念;從蘇軾《題西林壁》中,感受到廬山雄偉的自然景觀;從李紳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體會到作者對勞動人民的辛苦而心生憐愛和敬重。可見,每一句經典的古詩詞,都是值得好好學習的,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注重傳統優秀文化在課堂上的比重,將傳統文化的教育巧妙地滲透到語文教學內容中來,將教學目的與傳統文化培養合理、科學地進行搭配,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另外,教師們也可以引導學生接觸出傳統文化的課外閱讀,進一步來拓展學生們的視野,增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積累,幫助學生了解到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的精髓。
(二)創立鮮活的情境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中華傳統文化是歷經漫長的時間沉淀下來的,很多詩句都有著非常厚重的歷史感和深奧感,一方面,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限制;另一方面,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閱歷畢竟不足,所以難免有一些傳統文化內涵不易被他們理解吸收。針對這一現實情況,教師們在古詩文化教學中,要注重創建形象的教學情境,把古詩詞中所要表達的內涵用具體故事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學生才能充分的明白和理解了。例如,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詩中,表達了作者飽含的悲涼。既悲嘆國運,又悲嘆自身,把對家國之愛、艱危困厄的形勢渲染得淋漓盡致。但在末尾卻由悲而壯,迸發出舍身救國慷慨之情。學生如果單在字面意義上,是無法理解詩人的感受的,但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將自己營塑造成作者的形象,從詩人報國無門的角度,給學生們進行講解,相信學生們會對古人傳統文化情懷理解得更加透徹。
另外,教師在語文教學工作中,也可以結合當前的現實形勢,如老師可以用引導式的方式,讓大家對網絡的熱門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這一過程,就是在幫助小學生積累自己的語言詞匯量。
在詞匯量不斷積累的基礎上,對古詩詞的理解就不會有那么大的距離感。對詩文的閱讀學習,不但能品味出作者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和情感,更是對傳統文化的積淀,這也是我們要學習的精髓。
(三)利用傳統文化來調動學習熱情
在新課改中,教師們更加注重的是“以人為本”,同樣在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也要遵循這一原則。面對內涵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要學會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向學生們解析出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心理和思想上充分滿足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獲取需求。教師們可以在傳統文化的禮儀上、民族特點上、文化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傳統文化學習當中。不同民族中都有相關傳統文化的鮮明體現,教師們應該以此為切入點,抓住學生們的興趣,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更多的傳統文化作品。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組織大家觀看民族傳統文化的視頻,通過了解相關的風土人情,民族特點,來挖掘文化形成的悠久內涵。或者,教師可以以清明節、端午節和春節等傳統節日為例,讓學生們了解節日的來源、發展和慶祝的方式,并且讓學生們分組總結自己在這些節日中所學到的文化知識,利用小作文的形式來梳理自己的學習成果。這對于學生來講,不但能夠積極地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也會有助于形成相應的文化繼承觀念。老師們在期間要及時地對學生學習成果做出評價和指導,增強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信心,令其體會到傳統文化學習中的快樂。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巧妙地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還需要更多實踐探索,在引導學生對古詩詞的誦讀和學習的同時,也要了解傳統文化的來源,引導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教師們在對于傳統文化的備課中,要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念,在注重傳統文化滲透的同時,與實際相結合,推陳出新。讓傳統文化的學習與高速發展的科技同步,為今后學生在求知、工作的道路上,打下堅實的文化素質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海霞.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師素養中的重要性[J].漢字文化,2018,(1X) :47.
[2]付會改.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討[J].學周刊,2018,(25) :52.
[3]鄒琴.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