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盼
【摘?要】準備活動是體育活動的基礎和前提,是體育活動前的“熱身”。初中體育課堂應注重準備活動的使用和實效。審視初中體育教學實際,發現體育教師對準備活動重視程度不足、準備活動形式過于單調等,導致體育活動的低效和乏味,影響體育活動的有效性的提升。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初中體育準備活動教學的實際問題,對體育準備活動開展的方法和策略進行探討,以供廣大初中體育教師同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初中體育;體育教學;準備活動;問題對策
準備活動是體育活動的基礎和前提,是人體進入運動狀態前的“沖鋒哨”。理論上,準備活動能夠促進人的血液循環加快,需氧量適當增加,人體代謝增快,使全身肌肉處在良好的運動狀態,使運動神經的傳導作用和反應速度提升起來。因此,準備活動是體育活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教學不得小覷的環節之一。但是,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授課伊始的準備活動,往往因為教師重視程度不夠、學生抵觸過于單調的活動形式,而大多流于形式。這樣的問題對于初中體育教學有著極大的阻力和弊端,需要一線體育教師予以重視,加強實踐,適當創新,從而激發學生活動興趣、幫助學生做好熱身、促使學生交流合作,從而為高效、活潑、有趣的體育課堂奠定基礎。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僅對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準備活動的開展的方法策略問題,進行簡單闡述,以期共享。
一、思想上高度重視
顧名思義,準備活動是為體育活動的準備,是體育訓練前的“熱身”。有效的準備活動的開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對體育訓練的熱情,為體育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作為體育教師,首先要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然而,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對于準備活動的積極作用和重要意義認識不夠,使得體育課堂上,教師對該環節常常敷衍了事,或者組織學生慢跑幾圈,或是拿出籃球、跳繩等體育器材讓學生自由活動,讓準備活動的環節,成為“散放羊”的活動形式,降低準備活動的有效性,讓體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這些問題的存在,主要是長期以來我國教育界對于德智體美勞教育發展在實踐上的偏頗。作為體育教師,首先重視體育這門學科的教學,在新課改背景下,對體育教學的方法進行創新,樹立對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負責的教育心態,探討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對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都高度重視。準備活動也不例外,不斷探索準備活動的形式和方法,改變準備活動的形式過于單調和枯燥的態勢,讓準備活動形式上豐富、趣味,真正發揮準備活動的為體育訓練的“熱身”的作用。如改變準備活動的簡單的列隊練習、圍繞操場進行跑幾圈、做單調的徒手熱身操等單一重復、又枯燥無趣、難以引發學生持續興趣的形成,讓學生對準備活動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的低效行為,而應在思想上認識和重視,教學實踐中善于反思和探討,讓準備活動得到充分體現、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改變形式過于單調和無效的弊端,讓準備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效果顯著,真正為體育訓練起到“熱身”的作用,奠基有效訓練的基礎。
二、方法上力求創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興趣,是前提。而準備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為體育訓練奠定身體機能和技能,也可以充分激發初中學生對準備活動的投入興趣、引起學生對準備活動的持久熱情。因此,體育教學中,對于準備活動的有效性的探討,除了教師思想上高度重視,方法上更應該注重創新,應在充分尊重學生對準備活動形式的選擇和愛好的基礎上,創新和豐富準備活動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這樣既可以提升教師對準備活動的了解和認識程度,也可以使體育教師和學生充分地交流溝通,一定程度上消解學生對體育課、準備活動的抵觸情緒和陌生情緒,從而使得課堂之上的準備活動順利開展。
方法上創新,首先注重活動的趣味性,教師應基于教學主題、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尋找準備活動開展的“趣點”,以“趣”入手,進行準備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如足球教學的課堂上,教師除了帶領學生跑為主要形式的熱身之外,還應融入“跑”的趣味性,如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各種形式的“跑”的“熱身”,如變換各種隊形的跑,如“8字形跑”、“S型跑”、“X型跑”等,游戲的融入,讓“跑”的熱身,不再乏味,激發學生的參與的興趣,營建愉悅的體育課堂氛圍,提高熱身的有效性。準備活動的熱身,除了趣味性的“跑”的準備活動之外,還應開展專門性的熱身活動,為體育訓練埋下伏筆。仍然以“足球”的準備活動的開展為例,除了跑步熱身等之外,還應做一些與足球訓練相關的專門性的訓練,如腿部牽拉、頭部牽拉、體側牽拉、小腿折疊牽拉等,并要求學生動作到位,幅度適當,使身體達到熱身的目的。
方法上創新準備活動的形式,提高準備活動的有效性,教師還應該在授課前,利用互聯網等豐富資源,查找國內外有關體育課準備活動的多種形式,如新的準備活動操(進間操、卡通操等)、輕器械操、游戲活動等,還在課前與學生進行了充分溝通,請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準備活動形式……這樣,學生對準備活動的熱情有了顯著提高,能夠充分地投入到對準備活動的參與當中去,認真做好每一個動作,充分實現了準備活動對于體育活動的準備作用。
三、落實上注重安全
安全是永久的話題,體育教學中的安全問題,是不容小覷的問題。準備活動的開展,也應把安全元素放在首位。準備活動開展,教師不能一味“為了新而新”,一定要建立足夠的安全意識,認識到準備活動的本質仍然應該回歸到保證學生在進行復雜、激烈的體育運動時的身體安全這一點上。初中階段進行的體育活動,不乏籃球運動、足球運動這類需要學生激烈運動、人身碰撞的運動形式,即使是短跑、長跑、排球等運動,也對學生部分肌肉群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從這個角度講,教師在嘗試準備活動的創新之時,一定要立足學生的身體安全,保證學生在準備活動中充分做好熱身準備。
準備活動前,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讓學生學會自我監督,注意自身的身體的不良反應,如果有異常,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如心臟病、高血壓等的學生,不宜進行“跑”的活動等;教師應檢查場地的安全性,如是否有雜物、障礙物等,檢查器械的完好度、體育設施的牢固與否等;要求學生穿運動鞋,不帶危險物品……活動前的安全,不能忽視,活動中的安全更為重要。如準備活動時,應先注意放松,逐漸加大活動量,以減少運動傷害的現象發生。
安全問題的滲透,需要教師充分辨別每一種準備活動形式的功效和作用,并將其有機組合起來,并在合適的課堂上予以使用。例如,上文提及到的各類準備活動操(進間操、卡通操、模仿操等),大多是對全身肌肉群和運動神經予以熱身準備,這就適合在進行籃球、長跑等需要全身參與進來的運動前作為準備活動來要求學生;而對像跳遠、單雙杠這類或對下肢或對上肢有更高要求的運動,則在選擇準備活動時,應當選擇輕器械操或是重點熱身某一身體部分的游戲活動等。
四、心理上高度重視
初中體育課堂不僅是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課堂,更是鍛煉學生充分合作、培養學生合作互助精神的課堂。因此,即使是在課前的準備活動階段,教師也應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通過準備活動促使學生開展交流合作,為后續體育課上的分組活動、分組對抗等教學形式打下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準備活動時,可以選用一些學生相互之間需要共同完成的內容,從而促使學生開展交流合作。
例如,筆者在對籃球課上的準備活動進行選擇時,就選擇過分組對抗小游戲的形式,具體而言,就是將班上的學生分為五人一組,按照“A-B-C-D-E”的順序進行傳球,結束后逆向傳回,看哪一組傳的次數最多。通過這樣的對抗比賽,學生既鍛煉了上肢力量,又鍛煉了協調能力,還很有效地完成了團隊配合和交流合作,收效甚佳。
總之,準備活動應當引起初中體育教師足夠的關注和重視,一線初中體育教師更應當盡己所能,在做好體育課準備活動這一問題上盡好人事,為初中學生上好體育課堂,做好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鍛煉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張明潔.初中體育課前熱身活動管窺[J].當代體育科技,2014,4(35):97,99.
[2]全向東.淺談如何提高體育課前熱身活動的效率[J].學周刊,2016(22):197~198.
[3]張暉.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安全隱患及其消除策略[J].學周刊,2019(3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