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穎
摘 要:班級建設于班級成長而言,是中心性的必要條件。文章探討了初中“以人為本”的班級有效建設模式,包括人員的合理設置與分配、組內與組間學習及才藝活動的開展、班級集體文化的營造與集體活動的舉辦,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班級建設;“以人為本”;模式建構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1-1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2-0003-02
班級建設是指通過對一個班集體的打造,使班級內學生能夠在共進、有序且溫暖的氛圍中獲得成長與發展,學會合作,同時獲得歸屬感與快樂。
以“以人為本”理念為班級建設的方向和形態,對正處青春期、容易產生迷茫與封閉心態的初中學生而言尤為重要。而具體的建構則以人員的合理設置與分配為起始,再通過開展組內與組間活動、班級集體活動等方式,由點及面地穩步開展。
一、人員的合理設置與分配
班級建設與管理的核心在于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管理,而對學生進行管理的前提是對學生有正確的認識,并在認識的基礎上以一定的學習能力與才藝為標準對其進行明確的維度劃分,以在一個較高的視角與較廣的視野下,知道班級中有何種優勢和劣勢,從而為之后學生的合作、活動等的有序、高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學習維度——劃分層級并分別制訂培育目標
學習是學校教育與班級建設的中心,因而應成為配置班級人員的首要依據,即應按照學習能力與潛質的高低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并依據各組學生學情制訂出相應的培育目標,以保障每一位學生皆在班級建設的范圍之內,同時為之后學生間的有效互助學習提供便利的條件。但在這里應該注意的是:按照學習能力分組的方式需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為前提,以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宗旨滲進每一個細節中為目標。
例如,筆者會依據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幾次測試的平均成績與成績穩定性,將其按照平均名次前18、第18至第36、第36名以后的名次劃分為學優生、中等生與后進生三個層次群體。但在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學習水平所處層級的過程中,筆者將各層次群體名稱改換為“沖頂”“山腰很累,但勝利就在前方”“細嗅薔薇,但心亦有猛虎”,以此層級不很鮮明、字詞不很刺眼的溫和方式讓學生愉悅地認清自己、清楚自己所需前進的方向。且在此基礎上,筆者還給中等生組分配兩名學優生,給后進生組分配三名學優生,以在實現資源分類的同時實現資源在優化利用目的下的重新整合。除此之外,筆者亦制定了以下三組學生的培育目標:
“沖頂”組:在促進綜合發展的前提下,找準個人優勢,進行精深培育,使名次起碼保持原地。
“山腰很累,但勝利就在前方”組:完善知識網絡,找準學習方法,名次在學期段內最少前進2名。
“細嗅薔薇,但心亦有猛虎”組:穩步打好知識基礎,名次在學期段內最少前進2名。
以名次為依據的層級劃分與培育目標的制定雖在一定程度上有應試教育的影子,但毋庸置疑的是,成績與名次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此,教師對班級學生會有清晰的了解與整體的把握,學生亦會對自身及同學在學習層次上的定位有所認知,而為之后有序、有效地學習與交流奠定基礎。
(二)才藝維度——種類分組以活躍班級藝術氛圍
學習固然是班級建設的中心,但并不是全部,因為教室場所除了有教與學的功用之外,其在本質上是人與人交往的場所,所以,其亦是學生展現自我才藝、釋放自我魅力的平臺。而這里的“才藝”則是對班級學生進行分配的第二個維度,通過該維度,可以清楚地知道班級的才藝資源及其分布情況,并對其亦同上所述一樣進行資源分配,為活躍班級的藝術氛圍奠定基礎。這將在愉悅學生身心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契合素質教育理念。
例如,在調查了班級每位學生的特長才藝之后,筆者便將班級所有的才藝資源大致分為鋼琴、唱歌、舞蹈、繪畫、表演、朗誦等幾類,而對應的才藝組則為鋼琴組、唱歌組、舞蹈組、繪畫組、表演組、朗誦組等。在進行人員分組時,筆者讓那些沒有才藝的學生自由選擇組別進入,成為所選才藝組中的一份子,參與組內的才藝話題探討與表演展示活動等,在耳濡目染中培養藝術素養,進而共同構建班級范圍內的藝術氛圍。為保證此組別成立的有序性與有效性,還需在組內進行職責劃分,如按才藝水平的高低設立組長、助手與學員等角色,以切實保證每組內有權利、義務和責任的劃分,從而避免有名無實、組別形同虛設的現象發生。
二、組內與組間學習及才藝活動的開展
在按照學習與才藝維度對班級學生進行合理配置與分組之后,則進入組內及組間的學習與才藝活動的環節,以真正使分組之于班級建設、學生成長的價值得到實現。其實現的理由則在于:在學習及才藝維度上的科學分組,創造了組內學習進步與藝術氣質塑造的空間,而此空間需要組內成員切實的合作實踐才可真正得以填充,學生亦將在此合作的過程中真正融為一體,產生歸屬感、向心力與凝聚力,班級建設才會基于良好的小組建設穩步落成。
例如,在學習維度上,筆者在先前已經劃分了學優生、中等生、后進生的層級,并在中等生與后進生組內分別配置了兩名和三名學優生,這便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單純的優、中、弱分組的局限性,為每組學生的學習進步提供了條件與空間。而在此分組形態之下,筆者會組織學生在組內以作業互助、經驗分享、答疑會、主題探究等形式去真正發揮合理的人員配置的價值,從而促使學生學習進步的目標落到實處。除此之外,筆者亦會組織開展組間競爭與合作活動,如“山腰很累,但勝利就在前方”組與“沖頂”組之間的測試競賽、“細嗅薔薇,但心亦有猛虎”組與“山腰很累,但勝利就在前方”組的測試競賽以及各組之間的經驗分享會等,以使組內人員突破組別限制,獲取更多的學習信息,同時加深其組內凝聚力及班級同學之間的感情。
在才藝維度上,筆者讓每個才藝組在對組內人員進行明確的角色定位與職責劃分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組的活動周期與內容形式等。如唱歌組每周周始一聚,以探討本周所要練習的歌曲,然后周末再一聚,以檢驗每名成員的練習成效,組長與助手則予以歌唱指導。除此之外,筆者還會讓才藝組之間進行合作,如在元旦聯歡會上,讓舞蹈組與唱歌組合作,創造一個歌舞節目。學生在此過程中所獲得的不僅是才藝,還有同學之間相處、交往與相互幫助、合作的情誼與快樂。如此,一個現代化的具有發展前途的班級將會在科學、有序的建設方式與節奏下穩步地形成,但在這里最重要的還當屬學生在表現、能力等方面的進步。
三、班級集體文化的營造與集體活動的舉辦,促進班級共融
班級是一個整體,因而再高水平的小組建設亦不足以與班級建設等同,而小組與小組間需要共融,學生與學生間亦需要共融。在初中班級中有這樣一種常見的現象:同窗共處三年,竟有同學間從未說過話,更勿論對彼此有一定的了解。交友自由的確是學生的權利,但在交友自由下形成的“小團體”并不利于班級建設,亦不利于學生自身交往能力的提升與良好人際體驗感的形成。所以,班主任在“以人為本”的班級建設理念下,還需要在小組建設之外,通過班級集體活動的舉辦來營造班級集體文化,促進班級共融、學生交流。
例如,筆者會讓唱歌組、舞蹈組、鋼琴組、朗誦組等才藝組共同打造一個班級節目,作為班級在校藝術節文藝會演上的參演節目。此間的排練則需要各才藝組人員的共同參與、共同探討與相互配合。在這里,不同組的學生就有了相互了解與相處的機會,如兩位從未說過話的學生在相處過程中顛覆了彼此曾經對對方的認知,印象或想象中對方是清高的,或者是平淡的,但實際卻是平易近人且極富才情的。同時,在合作過程中,大多數學生會產生班級歸屬感、向心力與班級自豪感,從而又使班級內的情感升溫、班級學生得以共融。在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緊張的學習之后,筆者會突破組別限制與學習能力及才藝的圈子,將全體學生帶到校園操場的籃球場上,來展開一場班級內部的籃球比賽。籃球隊員分為兩撥,不會打籃球的啦啦隊員也分為兩撥,在不停歇的加油聲、笑聲與驚嘆聲中,學生將能感知班級的溫暖、生成熱愛班級的情感。
四、結語
學生是構成班級的主體,亦是班級建設的對象與主體,其靈動而具有生命力,因而班級建設需要遵循“以人文本”的原則并突破傳統“制度類”建設模式的局限。而對班級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其需要以年為計數單位的長久時間的量變累積;亦非舉手之勞之事,其需要班主任細致、耐心的安排與逐步的指導、落實。這是身為一名班主任應引以為傲且應該真正為此付出的一項工作。
參考文獻:
[1]杜 鴻.初中班級管理要以人為本[J].教書育人,2019(1):15.
[2]孫樹英,李東升.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質量提升路徑探索[J].華夏教師,2018(9):96.
[3]賴海燕.探討初中班級建設中的情感因素[J].課程教育研究,2017(14):49-50.
[4]尋桂蓮.初中班級氛圍的類型及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5]王曉偉.淺談城區初中班級文化建設[J].中國農村教育,2019(32):35.
[6]曾 ?真.淺談初中班級自主管理建設[J].教育現代化,2018,5(44):365-367.
[7]李永才.農村初中班級管理中良好班風的建設[J].甘肅教育,2018(1):43.
[8]黃華林.準初中班級建設方法例談[J].中小學德育,2017(12):59-60.
[9]文喜平.談農村初中班級文化建設[J].甘肅教育,2017(8):27.
[10]聶靈艷.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班級文化建設水平[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6):111.
[11]段惠琴.打造優良班級氛圍——初中班級文化建設分析[J].學周刊,2019(23):160-160.
[12]冀 麗.塑造班級文化 完善班級管理[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S2):15-16.
作者簡介:葉 穎(1978—),女,廣東河源人,廣東省深圳市桂園中學生物科組長,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