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產教融合 高職 學生黨建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立項的課題《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廣東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發展路徑探索(課題編號GDGZ19Y154)》;羅定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度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性實踐研究》DJYSZ2019004。
作者簡介:時小力,羅定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學商務英語、學生黨建。
中圖分類號:D26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196
2019年黨的十九大通過了《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在深化產教融合背景下,推動人才引領發展,,改善人才供給結構失衡問題,推進人才培養改革,聚集各資源要素,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此前提下,高職院校學生黨建的外生環境和內生主體都發生了變化,黨建的陣地從以往的學校、課堂轉向了學校和企業相結合的新環境,不僅要讓學生在校園中參加各種黨組織生活、接受傳統的黨的理論學習,在進入企業鍛煉時也需要有創新性的黨建體系來培育黨的接班人[1];傳統的理念和方法受到了新形勢的沖擊,在學生進入企業后,原有的傳統灌輸理論的黨建體系需要在新的環境下做出改變;新的形勢黨建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2],需要在實施教育工作時,開展層次豐富,方式多樣的,因地制宜的黨建活動。
(一)未能同人才培養體系有機結合
在產教融合實施過程中,不同的高職院校都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現實狀況和學校的發展實際來確定各自的產教融合的模式[3]:

表1:主要模式
無論是哪種人才培養模式,學生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在公司企業或生產車間進行頂崗實習和實踐。目前各高職院校的傳統校內黨建體系發展已經比較完善,形成了“申請-投票-公示-答辯”的規范化流程,學生黨員的發展、教育管理和學生黨支部的建設也都有完善的建設標準[4]。而在產教融合實施過程中,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在校外企業實習時缺乏長效教育管理機制,很多私有企業沒有黨支部,未能有效監督學生黨員的成長過程,校外學生黨員管理缺位[5]:公司沒有固定的學生黨總支,“三會一課”無法集中召開,學生黨員的思想匯報、黨的組織生活等黨建活動流于形式,無法集中展開主題實踐活動,黨費的繳納和黨員組織關系的轉移也經常出現問題。
(二)企業文化與黨建體系沖突
企業是個體獨立的經濟實體,大部分企業的終極目標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在現實管理中,企業與勞動者存在契約關系,勞動者付出勞動,企業為勞動者的勞動支付報酬,為了讓勞動者更大限度的付出勞動,企業會對勞動者進行監督,以企業的管理制度對員工進行約束,要求員工為企業努力工作,而員工為了獲得更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勞動。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黨員也要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需要融入到企業文化中以期得到企業肯定,而這些勞動的付出是有時間和精力成本的,和學生黨員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有一定程度上的沖突,在現實情況中,企業的管理理念和學生黨員的管理理念有時并不能完全和諧統一。
在有些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如“2+1”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生并非學校統一安排到固定企業中參加實習,而是自主確定實習單位,自主實習,學生黨員成為企業員工后就要嚴格按照企業的管理規章制度來參加實習,比如按時打卡上下班、不隨便請假、不擅自離開工作崗位等,這就同高職院校學生黨建中要求定時召開組織生活、黨員定期向黨組織匯報思想等制度相沖突。
實習的學生黨員大部分分布在省內外的各個不同城市,實習單位離學校路途遙遠,學生回來參加組織生活困難,不能定時向黨組織匯報自己的思想動態,黨組織無從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由于一般企業中沒有條件設立學生黨支部,學校從企業中的得到的更多的是學生有關專業技能和工作表現的實習鑒定,很難得到學生黨員有關黨性方面的評價。
(三)學生黨員缺乏監督
部分外資企業的企業文化一味追求利潤最大化,忽視人文關懷和個人成長,不看重實習員工的學生黨員身份,而學生黨員都是各個班集體中的佼佼者,無論是專業素質還是黨性修養都能達到較高的水平,但在進入企業后,黨員的身份并不受到認同,不能助力于自身成長,會讓學生黨員產生一種“當初不如不入黨”的錯誤想法。既要求他們融入企業,認同企業文化,成為企業一份子,又要不忘初心,保持共產黨員的黨性,會讓學生黨員模糊身份認同,甚至不愿意主動表明自己的學生黨員身份。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黨員隱瞞自己身份,缺乏學校、單位和群眾的“三位一體”的監督,校方不能得到來自于企業對于學生的黨性評價,公司黨組織缺位,周圍沒有普通學生群眾的監督,使得部分學生黨員在步入實踐崗位后對自我要求放松,自我管理懈怠,不能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部分對自身要求不嚴格的黨員甚至不會來參加轉正會議,拖欠甚至拒交黨費。
(一)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目前高職院校的黨建體系是在傳統的人才培養方案背景下制定的,更多的強調的是學生黨員在校的學習成績和黨性表現,并沒有把學生在企業實習中的學習和表現納入到考量范圍,不能對學生整體表現進行準確評判。
高職學生的成長過程是動態的,必然是多方勢力影響的結果,面對復雜的政治環境和社會形勢,學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把專業教育同政治思想教育融合到一起,學校和企業共同發力,打造既“紅”又“專”的學生黨員,以點帶面,用榜樣的力量帶動群體的發展,形成示范作用,推進整個黨建體系水平提升。
在產教融合實施過程中,需提高人才培養方案中學生黨建體系的權重,把學生黨員的專業培養與市場融合,把課程的建設與崗位融合。既強調學生的專業技能,也強調學生的職業素養,既重視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技能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視學生黨員自身的黨性培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強調學生黨員的黨性、技能和專業的統一,把學生的在校專業成績和在企業的實習表現結合起來,對學生黨員進行綜合評判,入黨考察人既要觀察和了解學生黨員在校內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也要通過同企業溝通和交流來掌握學生黨員在實際工作中的表現,還需要把學生黨員在校的群眾評價和在公司的群眾評價相結合,形成多方位,多層次的評價體系,對產教融合實施過程中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有效補充。
(二)改變企業認識誤區,完善公司黨建制度
新世紀公司最寶貴的資產是人才,擁有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是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的關鍵,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員是經過學校的群眾摸排、組織考察和專業成績比較后篩選出的優秀人才,學習能力強,道德品質過硬,專業成績好,在進入企業之后能夠迅速融入企業,學習和吸收新技術,成為企業的合格員工。企業應有超前意識,充分認識到學生黨組織在企業的建設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將企業中的學生黨員作為重要的儲備力量加以培養,增加企業人才厚度,為企業將來的發展保持后勁。
企業可通過機構同設、人才共建、組織共建、活動互聯等方面加強同學校學生黨支部的合作,根據相關要求,在符合黨的政策前提下可設置企業學生黨支部,充分利用雙方的優勢,實現組織資源共享、互相補充、共同進步,將我黨善于動員和組織的優良傳統和企業嚴格的規章制度以及豐富的生產經驗結合起來,成為推動產教融合協調發展的強大動力,努力實現黨的建設提升,促進產教融合。
(三)加強學生黨員管理
在產教融合實施過程中,可以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和開展座談會等多種方式了解在企業實習的學生黨員學生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和思想動態;通過面談、微信、QQ和短信等方式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入黨的多元化動機;掌握第一線材料,為優化產教融合背景下的黨建體系提供現實依據和工作材料。
從黨支部基層工作的實際出發,同企業密切聯系,定期對黨員進行量化考核,對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和黨員的思想素質、學業情況、群眾基礎、模范作用及其在企業各方面的表現等方面進行考核,嚴把“出口”,對思想素質不過硬、學業不達標、群眾基礎不好、企業實習表現不佳的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要有相應的退出機制,以此來團結學生黨支部的隊伍,增強隊伍戰斗力。
(四)運用新媒體完善黨建系統
產教融合背景下,學生黨員有相當長的時間并不在校園內,黨建工作環境、對象和方法都發生了變化,面臨新的挑戰,需要有新的工具來完善黨建體系,爭取輿論陣地。新媒體具有開放性、便捷性、交互性等特點,學生黨建可運用新媒體加強黨建創新,充分利用開放的網絡環境為黨建工作提供便利的交互條件,通過線上平臺有針對性進行黨組織與學生黨員互動,充實線上黨建內容來提高學生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學生在校外實習期間,學校應將傳統媒體如:報紙、雜志、電視和無線廣播和新媒體如微信、抖音、微博等結合起來建立即時通訊黨建平臺,加強黨建宣傳:搭建QQ黨建群和微信黨建群,在群內引導正確輿論導向,發送學校文件和通知,補強黨建溝通系統;完善微博信息平臺,通過微博信息平臺推送重大政治新聞事件,讓學生黨員足不出戶也能了解世界政經大事,緊跟世界發展趨勢;利用公眾號或者各銀行APP內附帶功能建立黨費繳納系統等。
新時期高職院校產教融合背景下學生黨建工作能夠優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促進人才供給端改革,改善人才結構失衡狀況,是適應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推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有效途徑,這對于保證高職校園和諧穩定局面、加強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占領青少年輿論陣地、為祖國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都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學生黨員是黨的新生力量,是基層黨組織的新鮮血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成效如何不僅關系著學生個人的成長和高職院校的發展,也關系著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參考文獻:
[1]陳建名,劉雪玲.產教融合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3):102-105.
[2]李嘉.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4):31-32.
[3]蔣新革.新時代高職產教融合路徑的探索與實踐[J].職教論壇,2020(1):123-127.
[4]周建松.新時代高等職業院校黨建工作的使命與擔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2):5-9.
[5]霍仙麗.高職學生黨員校企聯動培養模式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