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日語專業的校企合作主要以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務性課程的雙導師形式展開,但在基礎語言類課程中尚無顯著體現。本文以“基礎日語”課程為例,探討基礎語言類課程校企合作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基礎語言類課程;校企合作;雙導師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步入新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不斷深化,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掌握扎實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運用能力的高職學生,將難以適應社會需求、勝任職場工作。為此,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務必重視校企合作,借助企業平臺,補足實踐教學欠缺的短板。高職日語亦應將校企合作納入人才培養,夯實語言教學基礎,充分利用企業資源,融入適時適宜的職場元素。
一、高職日語校企合作現狀分析
1.以2+1+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為主的校企合作形式
當前,諸多院校已形成較為成熟的2+1+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如商務日語專業,一、二年級以日語語言基礎課程為主,二年級后期加入日語語言運用類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日語能力。二年級后期至三年級前期,開設國際貿易等實務性課程,學習從事商貿類工作所必需的基礎知識;三年級后期進入合作企業實習,活用所學語言知識和實務知識,積累工作經驗。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強化實訓、實踐教學,與學校常規教學形成互補,既能提高日語專業學生就業綜合競爭力,也能保障企業人才供應,降低招聘成本。
配合2+1+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在學期中展開長期實習、向合作企業輸送人才的主要方式,校企合作還通過學生參觀企業、企業代表訪問高校、組織校企公益文化活動等形式展開,以實現專業與企業的深度密切合作。此外,舉辦地區日資企業專場招聘會、聘請企業人員進行就業創業指導等,也是校企合作多元化的表現形式。
2.實務性課程中的校企合作模式
相較與學校常規教學互補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雙平臺、雙導師”方式引企入校,讓企業專家參與部分學校教學活動,則更深化了校企合作形式。“雙平臺、雙導師”模式,不僅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中體現了職業標準和企業現場的真實要素,也在實務性課程的教學實施和考核評價中實現了校內教師、企業導師的協同育人。
黃旻婧(2018)在某高職院校“對日電子商務實務”課程中展示了雙導師協同育人的校企合作形式。在該課程中,企業導師以亞馬遜日本站為主,進行實務操作培訓;校內教師全程跟進,協助日語實踐教學、教學方法和技巧指導、學生管理等工作。同時,考核評價也將學期內店鋪運營所產生的實際業績,納為該課程總評成績的重要參考。
綜觀國內高職日語校企合作現狀可見,訂單式人才培養、實務性課程“雙平臺、雙導師”實踐,已將職場元素較好融入高校常規教學。然而,在精讀、會話、聽力、閱讀、寫作、翻譯等基礎語言類課程中,校企合作的嘗試尚有欠缺。面對綜合應用型日語人才社會需求不斷增大的現狀,在實務性課程之前,基礎語言類課程亦亟需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二、融入商務元素的“基礎日語”課程
為在基礎語言類課程實踐校企合作,使日語專業學生在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習得階段即能充分接觸真實生動的職場環境,掌握合理地道的商務日語,本專業[1]嘗試在“基礎日語”課程中,邀請企業導師參與多元化教材開發、教學過程和考核評價的實施,與校內教師配合,實現協同育人。本文將以“基礎日語”課程一年級第二學期使用《新界標日本語綜合教程》[2]第一冊第14課『アルバイトの面接』(兼職面試)完成的教學活動為例,闡述融入商務元素的“基礎日語”課程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1.雙導師合作開發多元化教材
第14課圍繞在日本留學的主人公小李參加ヨコハマ電気(橫濱電器公司)短期實習崗位(家電店鋪導購員)面試的經歷展開。雖然篇章設計生動真實,符合在日中國留學生兼職打工現狀,但與國內高職日語專業學生在高年級階段面臨的企業實習情況尚有差異。對此,本專業通過就職于東芝信息(機器)杭州有限公司、任采購部主管一職的畢業生A,邀請該公司人事部招聘負責人B,參考教材內容,共同編寫符合本專業學生需求的課文篇章。具體內容為日語專業三年級學生,參加東芝信息(機器)杭州有限公司總務部生活服務翻譯崗位的面試。在企業導師A、B的指導下,由校內教師形成新的課文文本,并由企業導師A、B再現該公司常規招聘面試現場,協助將課文拍攝成視頻教材。
2.雙導師協同實施教學過程及考核評價
在第14課的實際教學中,先由校內教師完成日語常用敬語表達(尊敬語、自謙語等)和句型「V ようと思います」「V るつもりです」「V たことがあります」等的教學,使學生掌握面試中的敬語表達技巧,并能描述個人職業發展意向、工作經歷等。然后,校內教師結合教材已有的課文、練習素材等,組織學生進行解讀學習和形式多樣的語言知識訓練。
隨后,由企業導師主導,校內教師配合完成第14課相應的實踐教學。企業導師結合2.1提及的新課文文本和視頻教材,講解日資企業實際面試中應注意的細節,包括語言表達和儀表形態、行為禮節等職場商務元素;并結合過往應聘者的真實案例,給出詳實有效的建議。此后,企業導師提供行政文秘、活動策劃等該公司近期計劃招聘的崗位,組織學生現場進行模擬面試,由企業導師B擔任面試官。模擬面試過程,由校內教師協助全程錄像,以便教學過程記錄與管理,并可供學生課后回看視頻,自我反思。
針對模擬面試過程,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分別從日語表達準確性、應聘面試專業度和有效性等維度,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其結果以形成性評價的方式,作為平時成績的重要部分,納入“基礎日語”課程的總評成績。
三、基礎語言類課程校企合作的實踐意義
邀請企業導師加入“基礎日語”等基礎語言類課程,能夠一定程度解決學生對行業發展現狀和職場環境缺乏認知的弊端,幫助學生盡早掌握能夠勝任企業工作的地道日語表達。同時,企業元素適時進入校園、滲入課堂,能夠啟發學生進行職業思考,及時開啟職業規劃,從而有利于未來的職業發展。
基礎語言類課程涵蓋“基礎日語”、“應用日語”、“商務日語”等一系列連貫性較強的課程。因此,校企合作的實踐可以形成長期延續的穩固模式,結合實務性課程的校企合作,為高校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獲取制造雙贏。
注釋:
[1]本文作者所在單位國際貿易系應用日語專業
[2]徐敏民教授、丸山千歌教授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參考文獻:
[1]張梅、劉文明.淺析高校日語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以高職院校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6):30-31
[2]王慧君、王玨.商務日語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國際公關,2019(10):104
[3]于娜、劉瑩、韓瑞深.“日語專業+傳統國際貿易公司+跨境電商”深度融合研究[J].中國市場,2019(25):182-184+186
[4]謝好.基于校企合作平臺的珠海市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之探索——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商務日語專業為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5):153-156
[5]楊維波.基于校企合作的“雙平臺 雙導師”模式實踐研究——以高職商務日語專業實踐為例[J].教育經濟,2018(11):124-125
[6]黃旻婧.高職“對日電子商務實務”課程校企合作開發探索——以廈門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8(20):59-63
作者簡介:
袁可沁(1990--)女,浙江紹興人,碩士研究生,助教,主要從事日語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