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人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但是伴隨著機遇一起來臨的還有一系列的挑戰。科學技術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得人們過度依賴這種技術。現代社會人們的計算能力已經普遍下降,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在學習數學過程之中過于依賴計算器或是一些其他的計算工具,使得學生的數學計算的正確率以及計算速度逐漸下降。文章通過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之中計算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探究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教學策略
一、計算能力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從教學任務來看,教師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教師教學工作開展的首要任務,特別是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之中,數學計算能力更是基礎環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且通過計算能力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不斷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各方面的理念都沒有完全成型,在這一階段對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數學知識運算能力進行培養也是最為有效的環節,通過長期的培養也容易幫助學生養成創新性、創造性的思維理念。
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計算能力不僅應用于數學學習,它在學生現階段甚至未來學習的任何一門理科學科之中都是最為基礎的能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之中,理科與文科之間有著實質上的差異,文科內容的學習著重于知識點內容的背誦和理解性記憶,而理科著重于對于所學內容的推理思考、內容分析,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沒有一個好的計算能力,那么日后學習相應的理科內容也會變得非常吃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之中計算能力培養與提高的方法
1.鞏固數學基礎知識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之中,無論是選擇題,還是填空或是判斷題目,學生要想得到正確的答案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該題目的解題方法進行思考。例如,在解決這一題目的過程之中會用到哪些基礎概念?哪些運算規律?所涉及的數學問題屬于哪一類型?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解題過程之中所必須考慮到的內容。學生在解題過程之中只有將這些問題理解清楚才能夠更好地開展下一步的計算活動。從通俗的角度來看,這種概念的基礎以及理解往往都是來自最為基礎的計算活動,并且是由最基礎的計算能力所決定的。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關于“分數”的基本概念時,教師需要將相關的通分、約分等一系列的概念講解給學生,并且讓學生有一個清楚的概念認識才能夠更好地掌握這一內容,并逐漸將題目的錯誤率降到最低。
2.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師還可以將數學題目之中的一些計算題目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掛鉤,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和培養,學生才能夠更加認真地投入數學計算學習過程之中。例如,教師在講解關于“四則運算”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之中合理地開展情景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在某一節假日,如果你的爸媽想要帶你出去玩,‘冰雪世界的成人門票是40元,而兒童票是半價,那么你們計算一下,你們會花費多少門票錢呢?”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通過該生活情景的營造來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列出相應的綜合算式。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這種綜合算式與我們日常學習到的混合算式題目有什么區別?之后引導學生將原本學過的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通過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既復習舊知識又學到了新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比較新鮮,學生也愿意參與到這種計算內容的學習情景之中,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重對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
在計算能力培養過程之中,口算作為學生計算能力提升的基礎,在數學學習過程之中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入門方法。數學計算題目所包含的內容有很多,其中無論是最為簡單的運算還是較為復雜的四則混合運算都是通過不同難度的口算題目混合而成的。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學生口算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學生計算能力的掌握程度。因此,在日常的數學學習過程之中,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盡可能地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設計一些針對性的題目,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計算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可以以20以內的加法以及減法或是乘除運算為教學基礎,讓學生不斷進行口算訓練。在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之后,學生在面對一些復雜的數學計算題目時,也能夠逐步分析,逐步找到正確答案。
4.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計算習慣
在學生進行計算解答題目的過程之中,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很多時候并不是無法理解題目,而是沒有一個好的數學計算習慣,使得在計算過程之中馬虎、粗心、大意。無論是簡單的運算還是復雜的運算都是一項非常嚴謹的事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可以通過教學引導讓學生養成“一看、二想、三計算”的計算習慣。學生在解題之初,需要認真地進行審題,并認真分析題目之中的任何一個數據以及運算的符號,最終確定出一個完整的計算數序,并合理地使用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在計算的同時,教師還要要求學生進行工整的書寫,盡可能地避免書寫潦草或是過多的修改影響解題。在題目解答完之后,學生還要進行運算,這是所有計算步驟之后的最后環節,也是檢驗答案是否正確的最后一步。學生在計算過程之中難免會因為沒有看清題目之中的數字或是漏掉其中的幾項內容而出現疏漏,通過驗算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得到保障。在不斷地訓練過程之中,學生計算的準確度會逐漸提升,其計算習慣也會逐漸養成。
5.強調運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教學重點側重于各個運算環節,為學生計算多個種類的數學題目提供相應教學指導,讓學生掌握更加科學合理的數學題目階梯步驟以及流程,以逐步提高學生計算速度以及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關于數學教材之中的“四則運算”法則之中的各類數學公式以及方法,通過課堂授課有意識地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分析以及理解,并展示相應的例題,開展訓練活動等掌握相應的解題技巧,使得其計算能力以及水平得到提升。
6.通過適量的練習,利用游戲活動來“刺激”學生
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需要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強化練習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想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一定要選擇合適的練習內容。其練習的形式也講究多樣性,計算的目的并非單純地進行計算,而是通過練習提高其計算能力。教師可以借助基本練習、針對練習、變式練習等,通過構建層次分明、難度適中的練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還可以尋找一些相應的游戲活動來開展,使得越多的學生投入數學課堂中。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之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項需要長期開展的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需要意識到計算能力對于提高學生計算水平的重要性,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要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提高計算能力,為日后的數學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芳琴.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8):72.
[2]王托喜.淺談小學數學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J].課程教學研究,2019(23):158-159.
作者簡介:黃覃兢(1970—),男,壯族,廣西上林人,一級教師,專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