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琨
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產業結構的整改和轉型升級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途徑,完善產業布局,加強人才培養和資源利用,強化集中管理,是區域經濟產業轉型的創新路徑。本文將對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創新路徑開展簡要研究,對于目前產業結構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詳細的解決策略,推動我國經濟健康發展,保證在經濟新常態環境中,促進經濟發展。
關鍵詞:區域經濟;產業轉型;產業升級;創新路徑
一、目前國內區域經濟研究新方向
現代經濟的發展對區域經濟學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并且由于經濟學科的分化和進一步融合,區域經濟學研究必須面對新的挑戰。
根據相關的區域經濟學研究發現,區域經濟學是新時代中名列前茅的行業,也是學術的重點研究領域。目前,區域經濟在市場經濟里具有主要位置,但其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尤其是主流經濟學理論為了滿足數學能夠處理的發展邏輯,對于時間、空間做出簡單且隨意的假設,都給區域經濟學發展帶來了嚴重的阻礙。如何展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學術張力,對中國區域經濟學的理論和學科根源展開研究,是引導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發揮根本價值的理想時代的核心。
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有不同的情況,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利用經濟能量擴大現有的經濟空間,二是將相鄰的城市經濟差距縮小。所以本文主要是以長江三角洲和江蘇沿江地區為例進行分析,論述經濟區域一體化的重要戰略,其中主要是進行制度合作、基礎設施共享以及特別激勵措施進行有效結合。區域經濟主要是論證經濟一體化的多中心問題,上海經濟的發展在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的發展中尤為突出,并且還會從一個中心城市向著多中心城市發展。即使多中心城市也不會對上海的經濟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因為長江三角洲地區不會進行孤立發展,需要多城市對接上海進行發展。
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在世界上同樣名列前列,正處于新的發展時期。然而我國國土面積眾多,區域發展有較大的差異性,雖然整體平均數較高,但同時也遮蓋了內部的差異。尤其是伴隨劃分區域的縮減,區域差異越來越大。所以,這是區域經濟產業轉型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在之前的經濟討論會上,我國經濟學專家曾指出現在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五點需要重視:一是區域協調的指向性問題。我國在經濟協調方面更多的是重視東西協調發展,往往不夠重視南北協調發展,尤其需要關注東北地區的經濟狀況。二是大城市病問題。主要是各個大城市之間沒有協同合作。三是灣區經濟的打造。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代表的灣區經濟如何破解要素流動不暢的困境,是值得研究的重大問題。四是對小鎮投入經濟以及經濟回報的問題。五是貧困地區的脫貧工作難以開展。
二、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意義
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是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基本要求,可以有效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動力,是產業持續發展的中心。因為我國整體環境和經濟環境的轉變,促進了產業轉型進程的加快,這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核心,要堅定科學發展觀念,根據轉型發展詳細要求,才有創新發展戰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目標。全球化環境下,傳統的產業結構和管理形式的劣勢越發顯著,粗放式管理模式給產業健康發展帶來了消極作用,所以要求促進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有效的轉型升級途徑,預防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生部分領域投資過剩和資源損耗等問題。未來產業轉型升級將更加關注準確發現產業在國際市場體系中的位置,完善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路徑,完成資源科學配置,為節能降耗、高效率產業供給寬闊的發展范圍,是現在城市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整體來看,根據現在的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實踐可知,大部分產業面對能源缺乏、技術能力差的問題,限制了高新產業發展。所以要根據人才建設、企業定位等方向,確定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創新路徑,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三、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創新路徑研究
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目標的達成,要求在實踐中通過創新發展路徑,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采用有效的轉型路徑。以下幾項為全面研究落實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路徑。
(一)確定發展方向
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時候,會發生土地資源匱乏等問題,要求把第三產業當作完成經濟連續增長的核心渠道,著重發展第三產業,以實現經濟發展目標。通常來說,在城市建設初期,第二產業能夠發揮供給動力的源泉,但是在城市經濟建設進程中,區域經濟發展將逐漸轉向第三產業,要想實現產業升級,應確定第三產業的核心位置,從工業企業來看,在發展過程中要想構成系統化的行業規劃,根據企業本身的構造完善來看,要求構建服務業部門。舉例來說,地方政府能夠根據企業發展實踐,激勵企業把重心放在售后服務、物流、設計研發等業務發展過程中,是達成企業合理化發展的核心渠道。
(二)加強對人才引進的關注
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必須依靠人才的引領價值,需要把人才引入和培養當作產業轉型的核心根基,在建設人才團隊的環境下,全面落實所有的產業發展計劃。目前,企業間的競爭,已經開始轉變為人才的競爭企業領導人員需要確切了解人才資源的重要價值,要堅定以人為核心的發展原則,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展現人才建設的核心位置,為構建有效的轉型渠道提供便利。比如,企業能夠和科研單位、高校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構成人才產業鏈,保證企業整個運行過程中有足夠的人才供應,給產業轉型供給動力,可以促進新技術和新型技藝的開發,加強企業內部資源利用效率。此外,需要展現政府的價值,利用頒發相應的政策,招攬優秀人才積極參加到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比如科研經費補助和減稅等優惠政策的發布,增強人員對企業的忠誠度,使人員可以將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科技研發過程中。并且還需要關注企業和人才的銜接,保證科研成就及時轉變為企業生產力,給企業轉型提供技術支撐,全面展現人才資源在產業升級中的推動作用。
(三)以創新為核心完善行業發展
互聯網環境下,想要達成行業完善和發展,必須從內部資源整合著手,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損耗,從而完成企業經濟利益的提高。比如人力資源的優化發展,在選取發展戰略時,需要關注勞務人員和用戶之間信息的高度對稱,完成人力資源供給滿足市場實踐需要。目前有些人力資源開發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重點通過O2O方法,利用系統平臺采集市場資料,并立刻對自己的發展戰略目標和方向進行整改,是行業升級轉型完成的核心渠道。在落實O2O模式過程中,可以完成銷售服務和銷售產品的融合,要注重人力資源服務的加強,在實踐中達成“智慧勞務”,加強企業管理效率,給用人企業和求職人員提供優秀的服務,保證服務水平。
(四)管理模式的轉變
在新時代的經濟建設下,為大量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企業為了達到預期的經濟收益,需要轉變經濟模式,將粗放型轉變為集約發展型,不斷優化完善管理體系,有利于企業控制投入成本以及高效率的運營工作。傳統企業往往受到家族企業的限制,很難將企業發展擴大,這種家族管理模式成為企業轉型的攔路虎。現在轉變管理模式,主要是滲入轉型理念,變成集約型管理模式,此模式主要以市場為主體地位,創新管理模式,與經濟管理學相結合,形成高效管理體系。在管理模式改變的情況下,企業之間需要協調發展,在集約的條件下推動經濟的發展。在廣闊的經濟市場下,企業之間可以進行合作發展,共同探索轉型的經濟道路,進而創造區域經濟發展集聚效益。所以就需要依靠集約管理模式,提高產業運營效益。
四、結語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是符合經濟發展的必然形式,采取落實有效的發展對策,可以構建積極的產業運轉環境,促進行業改革發展,能夠給區域經濟建設提供充足的動力。文章對區域經濟產業轉型升級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參考文獻:
[1]華克思. 區域產業轉移作用機理與發展路徑研究[D].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
[2]曾現鋒. 產業轉型升級倒逼機制的作用機理及實證分析[J]. 中國集體經濟,2017(7):51-53.
[3]郭俊華,衛玲,邊衛軍. 新時代新常態視角下中國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J]. 當代經濟科學,2018(6):13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