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單一枯燥的語文作業會抹殺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教師應該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精心設計一些趣味性、實踐性和自主性的作業,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語文素養,更好地實現減負提質。
【關鍵詞】作業設計;有趣;差異;體驗;個性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6-0046-02
【本文著錄格式】陳向麗.作業巧布置? 減負又提質[J].課外語文,2020,19(16):46-47.
作業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對當天所學內容的識記和延伸,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然而,當前小學語文作業存在著諸多弊端,教師苦于埋頭批改,而身心俱疲。學生忙于埋頭題海,但不見效果。那么,如何提高語文作業的實效性呢?下面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談一些作業布置方面的有效嘗試。
一、妙趣橫生,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動力,是學生積極學習的最好源泉。課后要設計一些有趣的作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熱情高漲地去完成,而不是把作業當作一種負擔。如學習《落花生》之前,可以讓學生去觀察花生的外形,了解它的生長特征,并搜集它的用途;學了《晏子使楚》《草船借箭》等情節曲折的課文后,鼓勵學生排演情景小品;教學《慈母情深》后,可以讓學生幫媽媽做家務,記錄媽媽一天的生活;《小攝影師》一文可以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故事續編出來;學習了成語故事后,讓學生為成語配上圖畫,用自己的話把故事的內容復述出來……這些趣味性很強的作業,能使學生在鞏固所學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強烈的興趣,還能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實現作業設計的實效性。又如學了《兩小兒辯日》一文后,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根據文中內容填寫兩小兒辯日記錄表(表1)。
再如學了《武松打虎》后,為了激發學生閱讀水滸、了解水滸的興趣,我是這樣設計作業的:兩個月后,我們班要開展一次“走進名著”競賽活動,請大家認真準備,認真閱讀,力爭取得優異的成績。本次“走進名著”有三個競賽項目:第一,主持人說出水滸中的經典故事,選手要脫口說出這個故事的主要人物。第二,題目顯示水滸中的故事名稱,選手準確無誤地說出故事的主要內容。第三,題目顯示故事的主人公的事件,選手說出選自水滸中哪個經典故事。競賽中,學生熱情高漲,躍躍欲試,就連一些平時不發言的同學,也踴躍參加答題活動。
二、分層作業,兼顧學生差異
每個班的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所有學生做一份相同的作業,顯然會讓有的學生“興趣殆盡”,有的學生“望而卻步”。所以,作業的設計應根據具體的學情和學習能力,既要讓學優生學得有趣,又要讓學困生學得輕松,兼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體現作業的個性,增強作業的針對性。為了讓不同能力的學生自主作業,快樂作業,享受作業,我經常嘗試著把作業分成三個層次,如學完《泊船瓜洲》這首詩后,設計了這份作業:第一,背誦、默讀古詩《泊船瓜洲》,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第二,《泊船瓜洲》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江南美景?發揮想象寫一段話,畫一幅江南風光圖。第三,《泊船瓜洲》和《秋思》兩首詩表達了思鄉之情,詩人采用了什么手法來抒發內心的情感?由易到難的三個分層作業,能更好地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讓他們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去“摘果子”。又如教學《內蒙古草原》后, 我設計了這份作業:第一,閱讀。讀一讀《夏日草原》,感受別樣的草原美景。第二,寫作。摘錄文中優美的語句,仿照寫一篇寫景作文。第三,朗讀。聲情并茂地誦讀最令你難忘的、最打動你的段落。第四,繪畫。畫一畫草原美景。第五,唱歌。學唱歌曲《我和草原有個約會》《陪你一起看草原》,明天在課堂上展示。上面這些作業中,讓學生自由挑選其中一項完成。分層作業難易適中、循序漸進,給了學生一個選擇的區域,學優生可選做有挑戰性的,后進生可選做簡易的,知難而進的學生還可嘗試去做其中有難度的作業。
三、貼近生活,豐富生活體驗
生活是一個大舞臺,上演著豐富多彩的故事,它是設計語文作業的好例子。但是,如今語文作業中的“閱讀短文、選詞”等“老面孔”枯燥乏味,完全脫離了生活,根本沒有注入“源頭活水”。這樣的作業只會慢慢抹殺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樂趣,使學生感覺不到語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該布置一些“接地氣”的作業,讓學生去貼近生活、體驗生活。比如在“父親節”來臨之際,我設計了給爸爸送禮物的作業,要求如下:看誰做得既新穎又有創意,可以自己親手為爸爸做一頓可口的早餐,也可以制作一份節日賀卡,還可以幫爸爸做一件事情,然后再把過程記錄下來,把自己的心情和爸爸的欣慰寫下來。如教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文后,我讓學生了解家鄉莊浪河附近的環境狀況,通過采訪、調查問卷,了解河水污染的原因及污染區域,記錄在冊,并在活動結束后寫好河水污染總結。又如學完《王二小》一文后,引導學生嘗試情景劇的排演,課余時間,學生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導演”負責劇本,“演員們”設計裝飾、舞臺道具等,將故事活脫脫地展現了出來。再如冬天到了,一場大雪后,我就讓學生完成以“雪景”為主題的生活作業,形式靈活多樣,可以觀察雪后的樹林、雪后的校園、雪后的小河……尋找冬天的足跡,可以拍一張銀裝素裹的照片,也可以畫一幅家鄉雪景圖……在《家鄉的冬天》口語交際課上,學生興致勃勃,暢所欲言“冬天是個畫家,她把小河染白了,把柳樹染黃了”。有的吟起了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家鄉一草一木深深地烙印在了學生心中。生活化的作業可以讓學生觀察到生活中的變化,能把語文與大千世界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四、張揚個性,發揮內在潛力
班上的學生是獨一無二的,學生的專長不一,興趣不一,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師要設計“個性化”作業,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去完成。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作業設計的宗旨。如教學《江南春》后,我為學生設計一份“個性化”作業,讓他們能充分展示自己。三天后,學生交上來的作業讓人耳目一新:有的在稿紙本上美觀工整地抄了整首詩;有的畫了一幅江南春景圖,并在旁邊附上了詩句;還有的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了詩的意象……這些獨具匠心的作業中,學生的優勢得到了發揮、個性得到了張揚。又如《美麗的張家界》一文的課后作業:1.畫水彩畫。根據課文內容,自己設計一幅張家界風光圖。2.寫導游詞。把課文中主要景點梳理出來,并配上優美的文字,完成一段導游詞。3.查閱資料。利用網絡去查找張家界的相關資料,包括地理特征、著名風光、風俗人情等。4.配樂朗讀。本文語言優美,自己挑選音樂,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誦。一份精巧的設計,讓機械重復的作業一下子轉化成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做作業成為了學生的一種享受,一種樂趣。
總之,作業布置有廣闊的空間,有精彩的留白。教師的精心設計,可以把學生從題海中解脫出來,減負又提質,還可以更好地兼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