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儉
【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國中職院校開展跨境電商實踐教學活動的現狀進行研究,針對當前跨境電商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電商實踐教學創新策略,以加強我國電商人才的培養、加快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
【關鍵詞】新媒體 跨境電商 實踐教學 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6-0041-02
跨境電商作為“互聯網+外貿”的運營模式基礎上的創新成果,逐漸成為我國對外貿易領域的新趨勢。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但是現階段我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與跨境電商企業的人才需求不相適應。在這一背景下,國際貿易中等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急劇增加,而同時跨境電商企業卻難以找到優秀的人才充實隊伍。因此,需要創新中職院校跨境電商實踐教學模式,從而推動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當前的跨境電商崗位需求,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專業跨境電商從業人員。
一、跨境電商實踐教學現狀
(一)實踐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在當前的中職院校跨境電商教學中,實踐教學僅僅是作為專業知識的補充,教師的教學模式還停留在實驗以及實習等幾個方面。部分中職院校雖然已經開始與跨境電商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但是合作交流還是以參觀為主,學生很難接觸到跨境電商真正的工作內容和本質。企業代表定期到學校開展知識講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但是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沒有實質的提升。
(二)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較為落后
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接受系統性、專業性的培訓,也就需要專業的師資隊伍來對學生進行指導和訓練。但是我國的中職院校實踐指導教師也是由專業課教師轉型過來的,缺乏跨境電商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更缺乏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因此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只能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講述,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有效地聯系起來。學生無法形成良好的知識體系,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很難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
(三)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足
很多中職院校的學生基礎較差,對復雜的跨境電商學習存在一定的困難。由于課程涉及的內容較為復雜廣泛,學生很難將課堂知識快速理解消化,更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效結合起來,導致跨境電商專業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很難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提升也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長期下來影響到學生對跨境電商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知識學習以及技術經驗的積累,會對學生日后的成長與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二、新媒體背景對跨境電商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具有較強的交互性以及共享性,對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費模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更高效、更便利的服務。
(一)新媒體環境突破了跨境電商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隨著互聯網以及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多樣化,將信息以及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進行復制與保存,實現了人們對信息的快速了解和掌握。通過互聯網,跨境電商企業的產品信息也能夠更快地在各個地方流通與傳播,突破了傳統媒介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有助于跨境電商企業形成更加巨大的社會影響,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與進步。
(二)新媒體背景提升了跨境電商企業信息的傳播效率
跨境電商要想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時期獲得提升,就要改變所打造平臺以及企業相關信息發布的及時性,解決傳統媒體信息延遲性等問題,提高信息的傳播效率。在當前社會的發展與改革過程中,人們通過微博、微信以及推特等各種即時傳播軟件進行信息交流,無論用戶身在任何地方,都能夠更加便捷地獲取產品信息。這也就意味著新媒體信息傳播能夠推動商家與用戶之間的有效互動,讓消費者對商家的產品以及企業品牌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增強對跨境電商企業的信任,同時也能夠讓跨境電商企業對消費者群體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對跨境電商平臺與企業的發展有著很強的推動作用。
(三)新媒體環境拓寬了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途徑
創新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跨境電商的創新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產業模式的約束,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市場創新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形象與市場競爭力。在新媒體環境背景下,信息傳播以及與消費者的溝通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企業營銷模式的創新,通過直播與短視頻等形式進行產品的宣傳與推廣,帶動了企業的發展。除此之外,新媒體環境也為消費者和企業之間搭建了更加直接有效的溝通渠道,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拓寬了新路徑。
三、新媒體背景下跨境電商實踐教學創新策略
(一)提高教師跨境電商實踐教學中的新媒體運用能力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中職院校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加直接有效的幫助,教師在跨境電商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微信、QQ等軟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學生也可以通過微課等形式進行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實現課堂教學的創新與優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跨境電商教學實踐過程中,借助新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跨境電商的相關案例,為學生實際應用提供更多的幫助,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提升學生參與實踐操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好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強化學生對跨境電商的學習以及應用能力,為學生適應跨境電商企業的需求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基地
我國的跨境電商人才需求量特別大,因此中職院校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與電商企業合作建立實訓基地,提高學生對行業發展以及企業需求的適應性,為電商行業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在合作過程中,可以與各個城市的電商科技園開展校企合作。隨著我國跨境電商的不斷發展,良好的商務環境為企業和學校的跨境電商開拓創新提供了優質的條件,資本與人才也逐漸進入跨境電商領域。有些企業開展云游電商項目,吸引職業院校創業者,讓學生在實訓基地就能夠獲取真實的創業體驗,為其畢業后到跨境電商企業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系統化的跨境電商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進行跨境電商實踐操作,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創業自信心與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業潛能。還可以建立遠程示范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拓寬學生的實踐操作渠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在有效掌握創新技術知識的基礎上,積累創業經驗,為學生在實際的跨境電商企業中開展工作或者自主創業都奠定了良好而扎實的基礎。
(三)合理應用電商沙盤競賽平臺
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主要是應用能力的培養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借助平臺進行操作或者競賽,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跨境電商專業技能和工作環境,學生通過熟練地運用跨境電商技術工作,掌握主流的跨境電商平臺、ERP管理系統以及物流軟件等各個平臺的操作技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跨境電商專業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學校在進行跨境電商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培養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能力,加強經驗積累,幫助學生獲得更多實用有效的跨境電商技能;同時可以在跨境電商教學平臺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開設網店、進行網絡營銷以及訂單處理、客戶服務等實踐環節,培養學生對數據的敏感性以及創業能力的創新性,為學生發展提供良好的機會和平臺。在中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科學合理地應用電子商務競賽平臺,通過電商軟件有效推動電商技能比賽的發展,讓技能訓練逐漸向課程化發展,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還能夠激發學生參與電子商務實踐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為跨境電商工作做好準備。
跨境電商是一種創新性的電子商務模式,已逐漸形成一種能夠為社會服務的電商創業模式,同時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也對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我國中職院校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用傳統模式培養出來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大部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實踐操作缺乏一定的經驗和能力,導致中職院校畢業生難以滿足跨境電商企業的工作需求。因此,各個院校要對實踐教學的模式進行創新與完善,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積累學生的電商工作經驗,從而推動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林姍.新媒體背景下跨境電商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東西南北,2019(7).
[2]張變亞.新媒體背景下跨境電商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中國報業,2019(4).
[3]趙煥明.新媒體背景下跨境電商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商業故事,2018(13).
[4]李蓉.基于跨境電商人才崗位勝任力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25).
【作者簡介】羅 儉(1980— ),男,廣西容縣人,在職研究生學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電子商務。
(責編 劉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