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內容摘要】思維導圖具有簡潔、直觀的特點,是一種形象化的知識展現模式,便于學生學習和記憶系統的知識,有利于擴展學生的思維,目前已經廣泛運用到教育領域中。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系統化地整理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的完善,也能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思維導圖的優勢,找到相應的運用策略,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思維模式,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 初中數學 高效課堂
很多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數學越來越難學,接受的是教師純理論知識的講解,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聽教師講,遇到學習瓶頸時也只能利用課余時間去解決,沒有把握住知識的整體性,學習新知識時不懂得沿用舊知識的學習經驗,處在沉悶、刻板的氛圍中,思維受到了限制,教師受到了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思維導圖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能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直觀地展現出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有助于促成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顯著的效果,給初中數學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機遇,教師要結合思維導圖的特點,指導學生形成系統且完整的數學體系,促進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結合思維導圖的特點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化的數學概念
以往初中生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抽象化的數學概念采取的是死記硬背的方式,在解題的過程中容易生搬硬套,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和運用技巧,新課標中要求初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消化數學概念,打好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結合思維導圖的特點,能將抽象化的數學概念直觀地展示出來,有助于增強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比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時,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滲透類比思想,體會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式有多種,如果只是讓學生記住純理論的知識,那么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學生無法確定該使用哪種判定定理,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依據: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再結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運用到各類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中,以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為大標題,有兩種情況:直角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斜邊和一條直角邊成比例的兩個直角三角形相似,普通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有三種情況:三邊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相似,兩邊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兩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這樣將所有的定理整合起來,學生可以清楚地對各種定理進行區分,實踐中也能快速找到對應的知識進行驗證,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利用思維導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借助思維導圖能提高學生的總結能力,有助于學生鞏固以往所學內容,將有聯系的知識串聯起來,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反思學習的能力,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的思維會越來越清晰,自發地進行知識的提煉和整合,能自主構建濃縮型的知識結構,形成自己獨有的學習模式,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以往的教學中,雖然教師也會對知識進行分類,但只是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展示出來,只能看到知識點之間淺顯的聯系,并不能挖掘其內在的關系,每個初中生的理解層次不同,如果總結的知識點太過籠統,依然無法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要借助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同一類型的知識點進行注釋和歸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看得清楚明白,運用時能將所有的知識融會貫通,并且能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
三、運用思維導圖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
思維導圖可以展示出比較清晰化的數學知識,能夠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地深入學習,逐漸強化他們的數學思維。比如人教版《不等式與不等式組》的學習中,這一單元主要包含了不等式的概念及性質以及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的應用,教師采用了思維導圖的模式,將這一單元的內容分為三部分: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放在一起,將不等式的性質及其應用綜合講解,接著學習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實施層層遞進地方式,將各個內容聯系起來,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展示出了數學知識的整體性,幫助學生建立了數學模型,逐步引導他們運用已有知識進行深入學習,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思維導圖的運用,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將45分鐘的課堂時間合理地利用起來,最大化地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能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知欲,營造出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進行良性的互動,努力實現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達到提升初中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帆.思維導圖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9).
[2]張杰.巧用思維導圖教學 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9(6).
[3]李琳娜. 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河北大學,2013.
(作者單位:遵義市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