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艷
摘 要:由于數學知識較為繁瑣,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多種思想與方法,而數形結合是屬于一種關鍵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這種思想,既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夠讓小學生更加快速掌握數學知識。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途徑,繼而提出幾點數形結合思想實踐建議,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相應參考。
關鍵詞:數形結合思想;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運用
如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形結合已是較為常見教學思想,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發揮出多種作用,促使學生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理解程度,并在加強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同時,為學生今后數學學習奠定基礎。但由于諸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關注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在教法上缺乏一些技巧和方法,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實踐運用,逐漸變成研究重點。由此以下對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展開全面探討。
一、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途徑
(一)通過數解答形
通過圖片可以將數字更加直觀地展示到學生面前,因此,當學生接觸數學圖形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如何把圖形變成數字,并從中提取數學內容計算結果。此外,由于小學生自身對于空間并沒有太多認知,這樣在學習數學圖形時就會十分困難,這時教師就可以運用數形結合思想,通過數字解答圖形,從而使學生在正確解答問題同時,加強自身空間觀念。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教材中有道問題:兩個長、寬、高均為20cm、15cm、5cm的盒子,如果想要將其裝在一起,請問如何包裝最節約材料?因為這種問題涉及到圖形,如果單憑學生想象無法得出正確結果,因此,教師就可以提前制作兩個盒子,在教學課堂中讓學生隨意擺放,通過不斷實踐學生就能夠得出哪種包裝方法最節省材料,而這時教師再適當引導小學生,以后再面對這種問題時就不需要通過實踐進行計算,因為這類問題規律為:兩者重疊位置多所需材料就會更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親自操作盒子擺放,所以能夠加強動手能力,在不斷擺放過程中學生需要時刻注意盒子,所以能夠加強觀察能力,在確定最終擺放方法時需要得出結論,所以能夠加強總結能力,不僅在其中充分通過數字解答圖形,還能夠在加強學生多種能力同時,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掌握水平,從而切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二)通過形輔助數
如果教師單純通過數字與公式講解數學知識時,容易讓學生出現厭煩心理,但按照圖片形式將數學知識展現到學生面前,就能夠將學生注意力完全吸引其中,促使學生直接對問題展開全面分析。例如:當小學數學教學教材中提到問題:一輛小汽車在甲地出發朝向乙地前進,前進過程中需要路過上坡、平地以及下坡,在上坡小汽車以20km/h速度前進,在平地小汽車以30km/h速度前進,在下坡以40km/h速度前進,整段路程一共花費六個小時,下坡花費四小時,平地花費兩小時,請問小汽車回城需要多久時間?但小學生無法直接明確變量和不變量之間的關聯,這時教師就可以運用數形結合思想,通過圖形輔助數學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圖形了解變量和不變量之間關聯,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興趣,還能夠切實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1]。
二、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建議
(一)培養學生運用習慣
除了在教師教學過程中運用數形結合外,還可以在學生面對數學難題時引導其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解答問題,培養其良好運用習慣。由于小學階段兒童注意力并不集中,在記憶方面也不夠深刻,難免會忘記運用數形結合,或是運用過程中不夠合理,這時數學教師就需要在教學時間或課余時間多加引導,使其能夠在腦海之中深刻記住數形結合思想,這樣當其在日后面對各種難題時,都可以通過數形結合思想得以解決。
(二)利用先進技術作用
如今在教學領域中涌入多種先進技術,如互聯網、計算機等,這些先進技術自身擁有多種特點,將其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之中能夠起到關鍵作用。例如:當數學教師需要在課堂中講解內容過于繁瑣,通過口述或圖片無法表達清楚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這種技術能夠將圖片與聲音集為一體,通過此技術就能夠將數學內容通過視頻形式展現到學生面前,而且多媒體還能夠將三維模型展現到學生面前,不僅可以使其更加直觀地了解線條關聯,還可以切實加強學生創新思維[2]。
綜上所述,通過數形解答能夠加強小學生空間觀念,通過形輔助數能夠增加學生興趣,加強小學生學習速度,使其在面對數學難題時輕易解決問題,因此,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著重關注數形結合思想實踐與運用[3]。但在實踐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培養學生應用習慣、利用先進技術作用,切實發揮出數形結合思想重要作用,從而在根本上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 周仁倫.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文理導航(下旬),2018(4):27-28.
[2] 劉善紅.“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 2019(14):22.
[3] 胡香敏.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