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東
【摘要】核心素養是人的重要素質,是人立于社會,成人與成才的最重要因素。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其產生的作用極高,除了有利于提升學生整體素養,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不過,從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成果卻不太理想,還有諸多不足之處。對此,本文探討了在小學語文教學期間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素養;重要性;策略
在教育新形勢的發展背景下,我國許多小學已經開始注重核心素養的滲透教學,核心素養教育,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教學新思路。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積累必要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熱愛母語的情感,使其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和方法,具備語文核心素養。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素養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后天培養得來的,包括個體的思想品德、解決問題的能力、待人接物的態度以及對事物的認知等要素。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語文知識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及待人接物的能力。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學會發現文字的美,鍛煉小學生的文字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及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其長期發展有重要意義,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愉悅的享受。
在當前的小學閱讀教學期間,加大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力度很有必要,這樣能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可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期間將重點詞語和句子相互整合到一起,然后在語文學習中加以應用,進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其更好地參與到語文閱讀學習中。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相較于其他學科,語文教學更具趣味性,在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切忌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地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教育,而應挑選一些優美的詩句或一些有哲理的句子,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或自主思考,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文學魅力,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培養其認識美、發現美,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贈汪倫》一課的學習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分組討論、想象當時的場景,讓學生體會李白與汪倫兩個人之間的友誼及桃花潭美景。之后也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想象的情景,再將畫贈給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此外,教師在教學時還可以使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詩句中的美景。
(二)在課后作業設計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在課后作業設計過程中,語文教師不應只讓學生做課本上的習題,而應站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高度去布置課后作業。核心素養中最重要的要求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與待人接物的能力。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并得出正確結論。例如,在《濫竽充數》一課的課后作業布置中,應引導學生對南郭先生、齊宣王的不同表現進行分析,指出南郭先生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并指出錯在了什么地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答案進行一一點評,及時指出不當之處,使學生得以改正。
(三)在讀寫融合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隨課微寫,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全面細致地解讀課標和所要教授的文本特點,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之后,選擇適合讀寫的訓練點,預設契合的教學情境,以保證其環節順利進行。針對不同的文體,微寫的訓練點有所不同。對于寫人的文章,重點可放在對人物特點的分析上;對于寫事的文章,重點可放在了解事件的經過上;對于寫景的文章,重點落在抓住景物的特點上,對于狀物的文章,重點可落在物體的特點上……
在讀寫融合的過程中,鏈接“寫”的訓練點還有很多,比如:“排比句寫景”“多角度寫景”“寫出景物不同時間的不同特點”等;再如,寫人物對話,結合文本從“寫好提示語”“注意對話獨立成段”“通過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等。由淺入深,結合課標要求,整合教材中每組文章的主題和單元習作要求,抓住每篇課文的寫作特色,幫助學生系統、科學、有層次地在品讀中感悟、在模仿中創新。在完成寫作之后,學生能夠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信心。
(四)在生活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根據現代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化的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共鳴,則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閱讀教學更好地進行。比如,學習《給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生活,竭盡所能地幫助一些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比如坐公交的時候給老年人讓座、幫助清潔工打掃衛生、去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等,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物,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
(五)在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語文教師要做好引導和規劃,引導學生除了學好語文課本上的內容,還要注意開闊自己的眼界和視野,更好地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提升自己對人和物的認識與了解,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與內涵。語文課堂上,教師應預留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當然,課外閱讀應盡量選擇與本課內容有關文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式閱讀,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學習的內容,還可以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層面,幫助學生養成多方面思考的習慣。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與偉人與學者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碰撞,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靈感與熱情,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時,應鼓勵學生將閱讀過程中發現的優美的詞匯句子、獨特的表達手法記錄下來,并對這些語言進行審美鑒賞,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豐富自己的想象,在認真剖析、鑒賞后內化成自己的語言。
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學校及教師共同的努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人文知識、科學知識、自主學習能力、責任意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完整人格的建立,可促進其核心素養的發展,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廖玲.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改革初探[J].快樂閱讀,2016(18)
[2]江鵬.巧用“互聯網+”助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11)
[3]許紅琴.聚焦延展轉變—————例談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12)
[4]譚梅,楊葉.核心素養視閾下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8(32)
(天水市秦安縣魏店鎮中心小學,甘肅天水74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