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法治意識 職業院校 思想政治課
作者簡介:斯提尼沙·吾斯曼,喀什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330
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是針對學生思想層面意識形態進行教育的課程,與學生思想觀念的確立與完善息息相關。法治意識是人思想層面對法律的認知和態度,同樣屬于意識形態上的教育內容,所以思想政治課中也應將法治意識培養作為重點。尤其在當前法治社會、法制國家建設中,更需要通過法治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滲透來提升國民整體法治意識。所以,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中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法治意識培養有助于樹立學生對法律的信仰。法律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得以穩定、和諧的重要保障,而這一穩定和諧的社會則是公民實現自身自由,追求自身幸福的基礎。由此可見,法治并非只是政府、國家的事,而是每一個公民都必須具有的意識。只有尊重法律、認可法律、遵守法律,我們的社會才真正具有公平正義,公民的幸福才能真正實現。所以,法治意識的培養正是讓學生具有這種對法律的信仰,對法律的高度認同。
其次,法治意識培養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自我保護。法律規定公民的合法權益是受法律保護的,所以思想政治課中對學生進行法治意識培養能夠讓學生清楚哪些是自身的合法權益、法律是如何對其進行保護的以及合法權益被侵害時如何運用法律來解決。這些內容的教育不但可以使學生具備利用法律進行自我保護的能力,同時也能使其樹立遵守法律,維護他人合法權益的意識,這對于學生提升自我保護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法治意識培養有助于形成學生的規則意識。無規矩不成方圓。法律本身就屬于一種規則,且是社會中最權威的規則,其具有強制力與約束力。但社會中的規則并不僅局限于法律,如道德規范、核心價值觀等也屬于一種規則,只是強制力與約束力不如法律,需要公民自覺遵守。因此,思想政治課中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能夠使其在遵守法律規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規則意識,從而在社會各項規則面前都能夠有意識的去遵守,這對于提升學生自控能力,塑造良好行為規范具有積極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和國家發展過程中一柄利器,其廣泛滲透于社會中的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雖然當前我國職業院校也開設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但在法治意識培養方面,其發展進程過慢,與法治社會建設要求相去甚遠,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程中法律相關教育內容設置偏少。在職業院校的視角中,法治意識培養即是讓學生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但知識的學習需要有相應的課程來予以支撐。但當前許多職業院校卻并未開設有專門的法律知識課程,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法律教育內容也僅局限于某一個章節或某一模塊,其整體占比過少,學生無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接受到較為全面的法律知識教育,這不利于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和強化。
其次,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法律教育能力不足。法律是具有較強專業性的內容,其牽涉到法律條款以及在實踐中的適用,所以對教師的能力要求較高。然而當前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師卻多未受過系統性的法律培訓,自身對法律法規的理解與掌握也僅存在于最表層,多是以一些簡單的法律條文進行教學,缺少對法律適用的了解和與實際的聯系,導致法律教育效果差強人意。不僅如此,教師在教學其他能力方面也存在明顯不足。第一,思想政治課中法律知識的教學方式單一,以法律知識字面意思講解為主,片面強調學生要學習法律、遵守法律,弘揚法治精神,但卻并未通過教學讓學生深刻領會到法律的作用以及法治精神內涵,教學方式呆板且過于口號話。第二,教學內容缺乏新意,即許多有關法律的教學內容都是直接來自于教材,卻以法律條文、法律概念為主,這些文字性內容很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從而無法使學生領會到法律的精髓并切身感受到法治意識的重要性。第三,針對法治教育的教學評價難以起到量化、評估與督促的作用。與其他教學科目類似,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評價也多以試卷形式進行,以最終試卷分數作為評估評價依據。這一做法忽視了學生日常法治學習中的階段性表現,這就導致學生平常不注重法律學習,最后考核時集中性的臨時抱佛腳,從而使法治意識這種需要長時間滲透方能養成的意識形態根本不能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中得到過程性熏陶,進而造成職業院校大量教育教學資源的浪費。
最后,學生受社會不良思想影響導致法治意識淡泊,提升緩慢。隨著社會發展現代學生與社會的聯系更加頻繁,即使用手機、電腦就能了解外界。但由于其自身缺乏鑒別力和自控力,所以極易受到社會中各種不良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從而使其過分追求享樂、物質而越來越無視法律,法治意識淡薄。這為思想政治課中法治意識的培養加大了難度,學生的法治意識提升也更為緩慢。
(一)加強思想政治課中法治教育的建設
雖然職業院校法治教育知識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但同樣需要結合法治社會建設要求對其法治教育內容進行優化與完善,從而使法治教育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以達到良好的法治培養效果。
首先,要對當前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程中法治部分進行重新設計、擴充與完善。一方面,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法治部分內容占比應進一步提升,針對現代公民所需要具備的法律知識以及法律應用能力進行課程的重新設計,增加更多法律在生活中運用的內容,從而強化學生的法律應用能力。同時可以將法律內容與思想道德課程進行一定程度的融合與滲透,在其他思想道德內容教學中將法律作為一種對比性教學材料,以加深學生對法律規則和思想道德規則的理解,幫助學生樹立規則意識。另一方面,在教材的法律內容呈現形式上應進行改革,減少法律概念、條款等文字內容教學占比,轉而以更為生動形象的形式向學生揭示法律內涵。如北京物資學院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就將部分課程內容演繹為戲劇形式, 將法律法規知識內容以戲劇的形式深入學生內心,融入學生的信仰中。
其次,增加思想政治課中的法律實踐活動,即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增設一些法律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法律社會實踐活動中更加清楚的認知到法律存在的現實作用。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一些社會福利機構、法院、律師事務所中進行參觀學習,讓學生親身感受社會中的法治氛圍,進而提升自身法律修養。
最后,職業院校應圍繞學生法治意識培養營造良好地校園法治氛圍,比如在校內加強法律知識宣傳和普及,利用廣播、宣傳欄等進行常態化宣傳。班級內發動學生共同制作法律板報、法治宣傳手冊。同時還可以在校內定期舉辦一些法律競賽等普法活動,以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法治氛圍。
(二)遵循法治意識培養規律優化法治教學
法律的學習是尤其規律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根據法律學習規律來不斷優化教學。
首先,應把握好法律教育的整體性原則從宏觀著眼使學生初步領會法律存在的意義、法律的精神等。如教師應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法治意識是公民基本素質的重要觀念,并使其基本領會法治意識內涵。在實際教學中,應將法治意識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在教學組織、教學素材選擇中都圍繞法治意識培養展開,以使法律中的各種權利義務意識、規則意識等都可以形成對學生的長期熏陶。
其次,應充分重視法律的實踐性,靈活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提升法治教學趣味性和實用性。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運用案例教學法,從生活中搜集各種社會現象或法律案例來在課堂上結合理論進進行分析,或以案例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和討論這些案例所涉及到的法律概念、運用的法律條文和原理,如此就既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晦澀難懂法律知識的理解,也可以使其意識到法律在生活中存在的現實形態。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好實踐活動的作用,結合學校的教學目標靈活開展各種法律實踐活動,以再實踐中使學生接受到法治熏陶。
最后,要優化教學評價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的運用,將學生日常思想政治課堂上的表現作為重要評價指標,注重學生在法治意識構建上的階段性成果,如法律知識的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面對社會案例是否運用到法律思維進行思考、學生參與法律學習的態度變化等。如此能夠使學生轉變對傳統法治教育的認識,從而樹立正確的法律學習觀念。
(三)注重師資隊伍建設
針對當前職業院校教師法律專業能力上的不足,就需要學校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訓。一方面可以專門針對教師開設法律培訓課程,聘請相關法律人才對其進行教學,同時將法治教學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能力考核的重要指標,以提升教師群體對法治教學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應積極引進專業的法律人才加入到思想政治課教學隊伍中,為其提供專兼職兩種參與模式,以充實教師隊伍中的法律人才力量。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亦是法治社會構建的要求。因此,職業院校必須重視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滲透,并不斷優化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切實提升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的法治意識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1]郭桂銀.高中思想政治課法治意識素養的培育路徑探析[J].法制博覽,2019(20):81.
[2]盧婷婷.思想政治課培育中學生法治意識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3]潘瑜.試論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J].學周刊,2019(13):19-20.
[4]邢英.思想政治課法治意識培育路徑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