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霞
摘要:學生拖延而不能按時完成課后作業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教師只有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透過現象看本質,探究原因并結合實際尋求有效解決對策,才能讓課后作業真正成為學科教學成果鞏固的有效方式,切實促進學生素養提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學校;課后作業;拖延現象;成因與對策
一所學校,一個班級,無論規模大小、人數多少,總會出現學生不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后作業,導致自身能力很難持續提升,師生關系不和諧,乃至學校、班級教學質量難以整體提高等問題。因此,探究農村小學生課后作業拖延、不能按時完成的成因,并實施行之有效的對策,以促進師生和諧關系構建、學生綜合素質和教學質量提高等顯得十分重要。那么,學生課后作業拖延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一、課后作業拖延的成因
1.課堂教學過程低效
課堂是師生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教師依據教材,圍繞教學目標,在一定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借助某些教學設備、手段和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能力,提升學科素養。但是,往往因為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不先進、課程標準和教材研讀不透徹、課時目標設定不合理、教學設備落后,以及教學方式、方法不科學等,導致教學效率低下,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不扎實。如此情況,課后作業對于學困生來說幾乎可有可無,要讓這些很少或者沒有掌握課堂教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生按時完成課后作業,只能是紙上談兵。
2.學生學習習慣較差
個別學生拖延不能按時完成課后作業,除了課堂教學低效、學生無力完成之外,還在于他們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課前科學預習、課中認真聽講、課后及時、有效復習鞏固等習慣。尤其是對完成課后作業書寫,個別學生充耳不聞,或臨時抄襲、或敷衍塞責、或能拖則拖。凡此種種,學生對學習的認識不夠、平時學習習慣不好等,導致不能按時積極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中。
3.作業布置不夠合理
課后作業,顧名思義即課堂教學后學生在掌握了一定學科知識技能基礎上,為加強鞏固所學而實施的一種教學策略及相關行為。但是,受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教師的教育理念、方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師布置作業不夠科學、合理。目前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作業布置的隨意性、單一性和大量性。教師對作業未經深思熟慮,課后隨便布置一些機械性作業,如抄寫字詞或算算式××遍(道)、背誦全文等不一而足,甚至有教師在學科間不協調,各自為陣,大搞題海戰。尤其在節假日更是超大量布置作業,各科作業紛繁復雜、連篇累牘,學生如何完成?學科知識夾生飯,學生厭學、逃學,師生關系不和諧則自然而然。除此之外,還有諸如留守兒童缺乏家教督導、學生身體特殊狀況等方面也是不容忽視的。針對以上原因,如何有效施策呢?
二、課后作業拖延的對策
1.有力增強課堂教學實效
隨著基礎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特別是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教師必須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深入研究學生個性特點,積極構建常態優質課堂,最大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目前,農村教育教學條件大幅度改善,教師應該根據農村小規模學校實際,構建適宜、有效的小班化教學模式,掌握科學教學方法,合理設定教學目標,靈活引導教學實踐,整體教學與個別指導緊密結合,實現課堂教學的堂堂清、日日清。同時,教師尤其以愛心、耐心和責任心關注學困生成長,深入研究“后進”原因,對癥施策,逐步提高,最終實現整體提升。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校教學管理的科學化、有序化是師生良好教學習慣形成的有力保障。因此,班級管理也要常態化、規范化、科學化——有怎樣的管理,就有怎樣的效益。只有在班級管理,尤其是課堂教學管理、教學實施中逐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記錄、咨詢反饋、合作交流,課后作業等習慣,才能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擁有積極的精神狀態、學習興趣和良好效益,這樣學生完成一定量的課后作業自然水到渠成。
3.科學、合理布置課后作業
小班化是目前農村學校的突出特點。如果在作業布置時帶有隨意性、不確定性,甚至懲罰性,往往事與愿違。因此,教師要在有效課堂教學的前提下科學、適度布置作業,即作業不僅要與課堂教學主題、學科知識點相吻合,還要與學生的學業認知水平相適應。作業要有多樣性和層次性,不能千篇一律,同時也要有趣味性、新穎性和靈活性,既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能深入最近發展區,鞏固學生所學。當然,如果是只有十幾名或幾名學生的班級,課堂教學中應該精講多練,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好在合作學習和個別指導中當堂完成作業,做到事半功倍。
總之,學生拖延而不能按時完成課后作業的現象不可避免,且有害無益。教師只有認真觀察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針對問題探究原因,并結合實際尋求有效對策,增強課堂教學實效,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科學、合理、靈活布置課后作業等,才能讓課后作業真正成為學科教學成果鞏固的有效手段,切實促進學生素養提升和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傅建國,于建文.創新作業33例[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