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師生互動教學不僅是順應了新課標改革的要求,能夠讓學生一改往日只聽不說、只看不動的被動狀態,還是一種推動我國教育實踐進步的有效手段。本文從我國目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普遍現狀出發,來思考為什么要采用互動教學的方式來改進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并且圍繞這個問題的具體實施措施展開一些思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
在實施新課標改革之后,我國的教育領域涌現了很多新的內容,不僅是對老師本人提出了教學思路要能有所創新的要求,還要在整個教學模式上對以前的傳統做到“取之精華去其糟粕”。舍棄傳統教育中以老師為中心,舍棄老師講學生聽的習慣,繼承老師主導課堂節奏,為學生提供思路引導的作用。想要突破傳統教育的限制,互動式教學可以說是一種有效的解決對策。它能夠讓學生回歸課堂的中心地位,從缺乏學習主動性的課上硬著頭皮聽,課下又開始死記硬背的惡性循環里面跳出來。
一、 初中數學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意義
(一)糾正錯誤教學觀念
受到“成績就是一切”的錯誤觀念影響,很多極端的教學方式都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比如,一些老師過于強調背誦公式、典型案例的重要性,而沒有意識到數學思維的培養才是重點;有些老師只要求學生完成大量習題,而沒有考慮到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到底有何收獲;有些老師用考試成績來作為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而錯失開發他們其他潛在能力的機會;有些老師將自己看做課堂的主角,施教的目標變成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怎樣組織語言、怎樣美化課件等等。這些操作更多是老師的單方面付出,而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有些老師雖然會進行上課提問,或是叫一些同學上講臺答題,但很多情況下,這種象征性質的互動并沒有觸及問題的本質。因為這些方式只是老師為了檢驗學生聽課的認真程度,不能做到全班參與,也不能做到互動教學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二)幫助學生養成表達自我、換位思考的習慣
還有些時候,“互動”成了課堂的主題,而非“互動教學”。老師注意到了怎么和孩子們一起參與課堂,通過活躍課堂氣氛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情緒高漲,但是卻忘記了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接受知識,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所以最后的結果只能是顧此失彼?;咏虒W可以讓學生和老師都參與到課堂當中,充分激發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接受老師所傳遞的課堂信息。互動教學的方式除了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之間有很好的交流。老師可以布置以小組為合作單位的任務,小組內的成員必須通過交流與合作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每個人的能力、觀點都不盡相同,所以這個過程中也能夠培養他們形成表達自我、換位思考的習慣。
二、 傳統課堂互動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學生成績下降是課堂教學成效不佳的直接表現,也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最終表現形式。簡單來看,學生學習成績與學習狀況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幾乎全部來自課堂,因此,當課堂學習不理想時,學生也會隨之出現成績下降的情況。但需要注意的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很多,課堂教學成效只是一個較為簡單淺顯且直接的因素,但這也同時標志著我們互動課堂教學努力的失敗。
(一)學生被動接受
在傳統課堂中,數學教師即便開展互動教學,也很難取得理想中的教學成效,這是由于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并不是師生良好的、正常的互動,而是由數學教師完全主導的、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這種被動并不是由學生引起的,而是被教師強勢灌輸的,蘇聯教育學家凱洛夫以“填鴨式”的教學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教師與學生互動間的強勢問題,而學生被動接受正是傳統課堂中互動教學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因為學生們是完全被動的,因此,他們并不會主動與教師互動,這種情況下,往往是教師怎么說,他們怎么做,教師引導完全不起作用,學生做不到完全理解,更無法舉一反三。
(二)課堂枯燥乏味
造成課堂枯燥乏味的原因有很多,如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學生過于被動,甚至教學內容跟不上學生學習情況都有可能造成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氛圍。在互動教學中,幾乎所有的數學教師都會采取“我問你答”的教學方法,這一方法雖然能夠讓學生回答,但在更多情況下,大部分學生不樂意被點名的,他們也因此變得更加被動,課堂氛圍也因此更加枯燥,從教學成效來看,提問式互動并沒有改變課堂枯燥乏味的本質,甚至讓學生更加感覺到枯燥與乏味。
(三)學生態度消極
當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時,學生并不能采取抵觸措施或者帶有消極情緒,他反而會覺得不知所措,只能麻木地跟隨教師學習,但是,當學生在師生互動關系中處于完全被動的情況下,學生會升起抵觸情緒,他們的學習態度會轉化為消極的、敷衍的學習行為,這種情況是以上兩種問題程度加深后學生的反饋表現,也就是說,學生在長期的被動接受與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下,會采取消極的、敷衍的態度,在通常情況下,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抵觸會轉化為對課堂教學的反感,最后才會完全轉變成消極的學習態度,這種消極的態度遠遠比上課調皮搗蛋危害更多,學生有可能喪失學習的動力,動搖學習的信念,甚至會對未來感到彷徨。
三、 師生互動教學措施分析
(一)引導學生做好課下準備來保證課堂互動的效果
課堂互動就意味著學生有一定的主動權去展示自我,而不是完全聽由老師,對于一些有難度的教學內容,學生難免會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所以課后作業的重要性就不得不需要重視起來。在初中生階段的大多數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而且也能熟練的運用一些簡單的數學公式,所以可以圍繞教科書上某個較為復雜的專題來展開自主拓展訓練。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難度適宜的訓練題目,發放相應內容的課外資料,并且對課前預習提供一定的思路,對課后作業的布置也要做到鞏固與提高并重。
同時,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互動課堂中去,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傳統互動教學中,數學教師與學生間的關系是完全主導與依附的,學生只需要跟隨教師的指導與節奏,一方面,傳統互動教學雖然能夠使得課堂有序進行,但學生卻始終缺少了一種參與感,另一方面,傳統互動教學僅僅是教師問、學生答的表現形式,學生沒有太多表現的余地。對此,我們應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自己掌握主導者的地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二)設計有趣的課堂游戲來實現互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直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關鍵,缺少興趣的學生也就缺乏了學習動力,他們只會覺得課堂枯燥乏味,即便在教師的高壓下開展學習,也難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引起學生抵觸的情緒,導致師生雙方處于尷尬的沖突關系中。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使學生由“必須學”轉變到“喜歡學”,由“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的角色中來。除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的講解,還可以設計一些比較有趣的課堂游戲,讓教學效果更佳。比如在學習“空間與圖形”這一節內容時可以讓他們自行準備不同形狀的物體,來聽從老師對某種幾何圖形的描述來搶答是什么,最后將每小組的總分來排名,表現最好的成員就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游戲活動的設計素材,最好來自學生日常,把數學知識生活化,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和老師互動起來的熱情。
(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手段來實現互動教學的生活化
數學教師要在互動中重視有效提問,這里的有效提問并不是指問題的知識點,而是指學生經過這類問題的啟發或引導所開展的思考,這種思考必須是啟發的、引導的,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的,很明顯,許多教師將“問題”作為主要互動教學手段,但忽視了問題的有效性、問題對學生啟發性。而如何判斷課堂上的提問是否有效,在于教師的提問是否給予了學生思考的方向,學生是否及時給予了反饋。需要注意的是,許多數學教師在互動課堂中,將提問環節作為了一種考查性的教學方式,但有效提問應該是啟發式。學習應當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教師需要靈活應用教學方式,讓課堂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無時無刻不處于與生活互動的環境下。在筆者多年執教經歷中,筆者發現,鮮少有學生會對教師教授的知識點感興趣,更多的學生喜歡在課堂上干些不相干的瑣事,也喜歡聽教師講述身邊的瑣事。對此,筆者開始嘗試將教學與生活相融。先進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投入一直是國之要事,其中多媒體出現在中學課堂的現象已是常事。借用現代化的技術,老師就能讓互動課堂的教學方式更加豐富,例如,老師在講解“一次函數”的內容時,可以讓函數圖像根據不同數據來實現動態展示,讓學生的感受更直觀。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學生的作業,通過屏幕投放實現全班同學都能和老師交流。
四、 結束語
數學知識的學習目的是為了鍛煉個人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對于還在成長階段的初中生來說,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互動式教學模式非常重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模式只有打破傳統才能達到高質量的施教目的這一事實已是定論。所以要在初中生的數學課堂里做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創新,實現從老師主講的傳統模式向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互動模式的轉變,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戰略。
參考文獻:
[1]陳安平.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有效性的探究[J].中學數學,2020(6):96-97.
[2]張海青.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179-180.
[3]王月華.新課改下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J].學周刊,2013(8):33.
作者簡介:茍龍武,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白關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