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繼英
摘? 要:伴隨著當前“新課改”教學政策的日趨成熟,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教學中,對學生相關知識復習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為了幫助學生將所學物理知識進行鞏固和扎實,教師應針對學生們的學習狀況進行考核,找到合適的教學策略進行指導,幫助學生進行更高質量的物理復習。故而,教師從學生們的學習實際出發,引入學生最感興趣的復習教學策略,使之進一步補充學生們的復習知識體系,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知識復習質量。
關鍵詞:初中學生;物理復習;質量提升;方法研究
在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復習教學,教師需重點提升學生們的物理知識復習質量。為此,教師對學生的物理知識狀況有完整的認知,決定采取綜合性的復習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物理知識復習質量。首先,教師為學生們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強化學生的物理知識認知能力。其次,教師引入專項化物理復習內容,使學生們的知識理解更完整。最后,教師結合學生的錯題設計相應考試內容,針對學生薄弱環節進行考察,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
一、注重知識基礎復習,鞏固學生認知能力
初中物理教師教授學生開展系統性的知識復習期間,應立足基礎性的物理知識,綜合提升學生的物理知識理解能力。所以,為了更有效地強化學生對于物理基礎知識的認知,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們的數學復習狀況,設計對應的基礎復習策略。故而,教師依據教學大綱為復習基礎,為學生們設計更有效的基礎復習方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知識內涵。因為,物理知識的高效率復習,需要學生對物理知識基礎有深入的了解。經過教師深入的知識探究和分析,并結合學生的物理知識認知水平,設計相應的復習教學策略。通過教師為學生們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為基礎,可有效提升學生們的物理知識復習質量。
例如,教師為學生們復習“眼睛和眼鏡”的知識內容時,就需要為學生們設計相關的考核內容,找準學生們的知識理解薄弱環節,進行有效的基礎知識復習指導。首先,教師為學生們復習講解之前的知識內容“凸透鏡成像”,使學生們對凸透鏡的知識內容有基礎性了解。而后,教師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們展示眼睛具體成像規則,使學生們理解人正常的眼睛工作原理,以及對應的“近視眼”和“遠視眼”的成像區別。通過教師為學生們綜合性講解完凸透鏡成像的知識內容,并輔助講解兩種眼疾的知識之后,可以更有效幫助學生鞏固相應的知識理解和認知,起到良好的復習教學指導作用。
二、采取專項內容復習,整理完整知識體現
當前的物理知識復習教學期間,需要教師將對應的物理知識進行細分整理,使之成為有效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更好地進行相關知識檢索,從而切實提升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水平。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想要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內容,就需要在現有知識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知識整理。此時,教師就能夠借助復習教學的契機,為學生們進行相關知識內容的整理。在實際復習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知識樹或者思維導圖的方式,為學生們進行相關知識內容的整理,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梳理物理知識內容,全面強化學生對于這一整個部分物理知識的理解水平。
例如,學生們在復習“物態變化”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依照思維導圖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分析和思考。在教師進行思維引導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主題“物態變化”的根本,對應三個狀態“固態”“液態”“氣態”。通過教師為學生們粗分著三個狀態,而后引導學生進行更為精細化的知識復習,要求學生們獨立整理各個物質狀態之間的變化規律,以及對應的溫度變化程度。有了教師進行初步的復習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細節的推論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從細節知識入手,進行更有效的知識理解。通過教師為學生們設計相關的專項復習內容,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們對物理知識整體的理解水平。
三、結合錯題綜合創編,提升物理知識水平
在教師指導學生們進行有效的物理知識復習過程中,需要通過大量的習題訓練,才能夠幫助學生將物理知識轉化為學生能夠切實理解的知識內容。與之對應,學生們進行相關習題訓練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思維認知錯誤的狀況,因而造成學生們的解題錯誤。所以,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們的物理知識水平,教師決定收集整理學生們的錯題內容,為學生們設計相應的考試內容,從而有效強化學生們的復習質量。
為此,教師需要在學生們的糾錯題庫中進行篩選,將其中學生們共性的錯誤篩選出來,并輔助進行相關題目的創新,將多個知識點進行融合再造,從而為學生們呈現出更加具有思維深度的考核題目。通過教師為學生們設計相關的錯題考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再度深究自己的復習狀態,并通過考試對自己的復習質量進行檢驗,從而及時糾正自己的復習態度和發方法,切實提升自身的復習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在指導學生們進行初中物理知識復習期間,需要結合學生們的學習實際,進行深度知識復習,有效提升學生們的物理復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曾斌.淺談高中物理復習教學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物理通報,2016(11):4-6+11.
[2]阮家列.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物理復習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J].課程教育研究,2017(04):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