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慶乾
摘要: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內在要求、“三全育人”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客觀要求三個方面簡要概述了研究生黨支部德育功能的理論蘊含,提出在堅持原有研究生黨支部做法的基礎上,以組建實驗室黨員先鋒領航員隊伍、打造交流平臺、樹立志愿服務品牌為重點舉措充分發揮研究生黨支部德育功能。
關鍵詞:研究生黨支部;德育功能;立德樹人;“三全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20)05-0074-03
近年來,為滿足大量高素質人才需求,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根據教育部公布的統計數據,2018年全國在校研究生總人數為2731257人,其中博士生389518人、碩士生2341739人。研究生教育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對薄弱問題,特別是研究生德育亟需行之有效的方法補齊短板。研究生黨支部作為黨的基層組織,貼近同學學習生活實際,開展德育方面有著眾多優勢。本文從基層研究生黨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出發,在揭示研究生黨支部德育功能的理論蘊含的同時,總結研究生黨支部德育功能的實踐路徑。
一、研究生黨支部德育功能的理論蘊含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加強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提高黨的基層組織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賦能研究生黨支部,挖掘黨建育人潛力,是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是高校“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客觀要求。
(一)強化研究生黨支部黨建育人能力,契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求
立德樹人,何之謂“德”?學者王樹萌在《厘清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德”的含義》一文中提出“德”應該超越學術界普遍認為的道德層面定義,立德樹人的“德”,是“大德、公德、私德”之總稱,與德智體美勞中“德”的含義相同,包括政治、道德、法律,即理想信念、道德品質、法治素養三個方面。何為“樹人”?“樹人”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糾正了以往研究生培養只重視知識傳授和專業能力提升的片面培養目標。
研究生黨支部的德育功能是指作為基層黨組織,在高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高校是將立德樹人根本要求轉化為具體可行方案的轉換器,而研究生黨支部就是具體可行方案的實踐者。立德樹人視域下的研究生黨支部是弘“德”主渠道之一:組織理論學習,提升黨員理論修養,是黨支部的重要工作內容,研究生黨支部通過“三會一課”(即支部黨員大會、支委會、黨小組會和黨課)制度,使得理論學習有了制度性的保障,確保弘“德”渠道暢通。研究生黨支部是“樹人”的重要途徑:立德樹人追求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研究生黨支部通過理論學習活動“習德”,同時通過開展研究生志愿服務活動、暑期實踐活動踐行理論內容。踐行活動的開展有助于研究生全面了解社會,使課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行動相結合,多點提升,立體構建自身知識體系,有利于培養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理性追求、社會情懷的社會主義建設拔尖人才。
(二)強化研究生黨支部黨建育人能力,順應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方法
推進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歸根結底是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體現在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各方面,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塑造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將宏觀要求轉化成高校育人實踐,“三全育人”必須深挖所有育人資源,打破育人空間的界限,破除育人主體的身份限制,黏連零碎育人過程,把立德樹人的要求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活動、實習實踐、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
“三全育人”是一個由各育人主體整合各類教育資源組成的開放式的協同育人系統。研究生黨支部作為高校的有機體,在“三全育人”的生態系統中,要尋找自身價值與定位,與其他育人主體攜手育人,這也是由自身職責所決定的。首先,研究生黨支部具有育人之責。研究生黨支部作為基層黨組織具備管理教育黨員、考察培養積極分子、輻射帶動普通同學的作用。其次,研究生黨支部是黨的政策宣傳站。黨的政策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進行調整,黨對社會主義建設新的部署需要及時傳達到基層每一位黨員、每一位群眾,進而統一思想,凝聚成發展的不竭動力。研究生黨支部作為黨的組織終端,及時、準確地傳達黨的理論、政策是職責所在。第三,研究生黨支部具有靈活多樣的教育手段與方法。研究生黨支部可以通過爭先創優活動,樹立學習標桿,發揮先鋒引領作用。
(三)強化研究生黨支部黨建育人能力,符合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工作規律
以學生為中心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研究生群體有著共性問題,也有不同年級、不同家庭環境等原因導致的個性發展難題,做好研究生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以下稱“三因”)。
顧海良在《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體現的理論品格和思想方法》一文中從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科學思想方法深刻概括的角度對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做出了解讀。“三因”不僅是理論上的創新突破,更是做好工作的具體方法論。首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研究生黨員與其他同學學習生活在一起,在協助解決同學學業、情感、就業、家庭等實際問題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其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時而進。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是動態變化的,從學業適應到就業求職,從導學溝通到完成學業,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問題不同。可以通過設置縱向黨支部或者建立不同年級黨支部交流溝通的機制,實施高帶低的領航工程,為研究生黨員參與解決三段式困擾問題找準發力點。第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因勢而新。研究生充滿青春活力,敢于創新,想法新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順勢而為就要貼近同學的代際特征開展工作。研究生黨支部的黨員作為同齡人,由他們進行朋輩教育,容易被同學接受,產生情感共鳴、德之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