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未來的學習階段打下扎實的語言根基,該階段語文學習的能力,與學生未來的語文素養有著直接關系。錯別字是小學生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常見的現象,本文在分析該階段錯別字頻發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以幫助調整、優化語文教學模式,降低錯別字現象發生概率。
關鍵詞:小學生;低年級;語文教學;錯別字糾正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教學啟蒙的關鍵時期,各學科知識快速積累,其中,提升語文素養,能幫助學生們在各個學習階段,都能擁有得心應手的學習能力。在該教學階段,錯別字現象頻發,因此,針對該現象制定適宜的識字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有效糾正錯別字問題,是對廣大語文教師的專業考驗。
一、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錯別字現象頻發原因
漢字的學習和研究貫穿學生接受語文教育的始終,也是語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錯別字現象頻發,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樣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自身年齡階段生理特征限制
由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偏小,精力相對旺盛,課堂上活潑愛動,學習注意力集中程度較低,課堂以外的輕微刺激,都會吸引、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的階段生理發育特點決定了,大多數人很難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沒有足夠的觀察和思考過程,進而從對漢字的學習和思考中得出自己的想法和結論,與此相對應的是,該階段學生對新知識的吸收能力非常強,對于符合自身興趣點的知識,能夠快速吸收并掌握,但往往缺乏學習的自主性,需要外界監督配合。該階段的學生錯別字問題較為嚴重,在成績優異和成績一般的學生中都是共性問題,但這是由學生自身的成長學習階段特征所反映的,并不能代表學生真實的學習能力,只要通過持續的練習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能得到相應的改善。
(二)缺乏自主學習掌握漢字的主動性
在低年級階段,學生對于漢字本身的敏感度較低,對于不同字形的區分感知教弱,因此往往容易將字形相近的漢字混淆。同時,該階段的學生對于自主學習的意識較弱,對于不認識的新字詞,也往往選擇用已經掌握的相近漢字替代,而不是主動查詢字典或求助他人,以掌握新字詞。
(三)部分語文教師教學策略有待優化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存在一些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壓縮教學課時,或者將一些自學課程直接略講,導致一些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對于一些掌握不夠充分的字詞不能及時鞏固。還有一些教師不夠充分了解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特征和學習能力,采用不符合該年齡階段學生所適應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難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還有一些教師自身的漢字素養并不完全過硬,對于學生的錯別字識別敏感度較低,不能及時、完全糾正學生的錯別字問題。同時,教師自身的漢字書寫習慣,也容易引起學生模仿。
(四)社會環境媒介錯用漢字誤導學生
電視、手機、互聯網、戶外廣告等公開媒介,是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認識、吸收漢字的重要渠道,但伴隨著社會各類媒介宣傳手段的不斷發展變化,各渠道“化用”“錯用”漢字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容易“篡改”學生對漢字的正確認知,為學生“積累”錯誤知識提供了外界環境,導致錯別字現象越來越嚴重。
(五)漢字特性增加低齡學生學習難度
對于初次接觸、學習漢字的人而言,漢字本身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尤其是對于低年齡階段,漢字抽象性較強,這就增加了學生的認知難度,筆畫復雜也增加學生的記憶難度,這一階段的學生往往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漢語學習過程中數量龐大的同音字、相近字,則往往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混淆,導致錯別字頻發。
(六)照本宣科忽略學生識字興趣培養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較小,課堂學習內容一旦乏味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很容易導致學生課堂注意力分散、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發生。在部分語文教師的識字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識要點講解,照本宣科講解字型結構,忽略對培養學生識字興趣的正確引導,缺乏正確的評價方式,導致學生自身對主動糾正錯別字的興趣不高,學習態度不夠短橫,對漢字缺乏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失去探索漢字、學習漢字的樂趣的積極和熱情,這也反映了一些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和疏漏,漢語教學指導方法有待優化。
二、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錯別字現象糾正方法
小學低年級階段正是學習、吸收漢字的關鍵時期,對于學生的錯別字問題,及時糾正、預防,能夠幫助學生加強自身學習能力,為將來的學習階段奠定堅實基礎。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語文教師應進一步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溝通,引導家長在課堂之外也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提醒家長關注對于媒介環境中“化用”“錯用”漢字的現象,并及時告知學生正確用法,以免學生形成錯誤的漢字認知,加劇學習過程中的錯別字問題。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查詢字典,自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二)培養學生熟練應用字詞
在新字詞的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字詞的具體含義,配合字詞在文章中的具體應用,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自主拓展該字詞的使用環境。在理解并掌握新字詞的基本含義和使用后,要指導學生勤加書寫,將識字和文章閱讀同步進行,鞏固學生對新字詞的認知程度,以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關注學生階段學習特點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其學習能力和身心發育特點和其他年齡段存在較大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采用符合該階段學生接受能力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對漢字的認知興趣。只有學生自身對漢字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才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學習任務中去,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是學生自身要有足夠的學習興趣。作為語文教師,要對學生日常接觸和生活的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將枯燥的漢字具象化,引導學生對容易產生混淆的漢字產生研究興趣,提高學生認識漢字、研究漢字的主動性,將學習漢字的熱情從課堂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提升教師自身漢字素養
對于語文教師而言,必須自身的專業素質過硬,才能符合作為語文教師的專業要求,同時還要把專業晦澀的漢字知識,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采用符合學生接受能力的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階段漢字認知水平,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為人師表的職業素養。同時,還要注意糾正自身的錯誤書寫習慣,以免誤導學生引起模仿,對容易錯誤的字詞要多加強調,以加深學生的新字詞的第一印象和應用方法,并引導學生進行易發錯別字的針對性訓練,幫助學生最終實現完全掌握。
(五)建立多元教學評價體系
錯別字問題是小學低年級的常見多發問題,該年齡階段的學生對外界評價的關注度非常高,對于老師的感情色彩傾向,也影響學生對待學習的積極和熱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使用表揚、鼓勵等正面積極評價方式,即使出現錯別字問題,也要慎用負面消極的評價,在學生能夠掌握常見錯別字、糾正以往的錯別字用法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幫助學生從主觀感受上,加強對新字詞正確書寫的印象認知,能夠有效避免學生在同一個問題上犯錯誤。挖掘學生在學習漢字過程中的優點和長處,并及時給予鼓勵,對于尚有欠缺的部分,也要正確指出,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學習中加以改進。
(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捕捉細節是觀察的核心魅力所在,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然而言建立發現細節、挖掘細節、感受對比的能力,通過語言的分析和組織,反映到漢字的學習能力提升維度,實現自我的剖析和成長。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善用觀察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不同事物相互之間的聯系,識別漢字本身的細微異同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用聯系和發展的視角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建立起自身的世界觀。觀察能夠幫助學生從最熟悉的事物中挖掘魅力所在,養成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培養審美情感。
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一定的觀察力,對于學生自身而言,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從中獲得優良的學習習慣,更能夠在未來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受益一生。不同的觀察者,對同一事物的觀察維度和觀察結果都不盡相同,在這一過程中,觀察者自身的特征就反映了出來,教師能夠根據其反映出來的不同特質,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和針對性教學。
三、 結語
綜上所述,錯別字問題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常見多發,這與學生在該階段的身心發育特點、學習能力特征、教師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關。糾正錯別字問題也是該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這一目標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和耐心傳授,作為教師要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漢字的正確認知,注重因材施教,引導家庭參與,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學習方式,使其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更加得心應手。
參考文獻:
[1]吳莉萍.小學生錯別字預防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1):245.
[2]吳英.小學低段學生出現錯別字的成因及對策[J].散文百家,2018(2):96.
[3]周卿華.簡析小學生常見錯別字的糾正策略[J].考試周刊,2019(90):29,31.
[4]張瑜.減少小學生錯別字的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4(20):33-34.
[5]王勝祥.淺談小學生錯別字現象及解決策略[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9(9):37-38.
[6]謝巧鴻.漢字學視野下小學生錯別字糾正策略的研究[D].廈門:集美大學,2019.
作者簡介:張巧娟,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市集美區新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