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


[摘要] 目的 研究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規范化健康教育的影響作用。方法 該次研究納入600名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將實施常規健康教育(2017年7—12月)的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240名納入對照組,將實施規范化健康教育的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360名納入觀察組,對比兩組的獻血知識掌握情況、獻血相關情況。結果 觀察組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的獻血知識掌握率99.17%高于對照組89.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9.727,P<0.05);觀察組一次獻血400 mL的比例占52.78%、參加機采成分血占比4.44%以及有再次獻血意向的比例51.67%均高于對照組14.17%、1.25%、18.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760、4.792、67.685,P<0.05),且觀察組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率1.11%低于對照組4.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900,P<0.05)。結論 對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實施規范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獻血知識掌握率,擴大和鞏固無償獻血隊伍,促進無償獻血工作質量提高,可使臨床用血需求得到滿足。
[關鍵詞] 街頭;無償獻血;健康教育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tandardized health education on voluntary voluntary blood donors on the street. Methods In this study,600 street voluntary unpaid blood donors were included,240 street voluntary unpaid blood donors who implemented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July-December 2017)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360 street voluntary unpaid blood donors who implemented standardized health educat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ir blood donation knowledge and condition about blood don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blood donation knowledge grasp rate of volunteer volunteer blood dono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9.17%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9.5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29.727,P<0.05); the proportion of 400mL blood don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2.78%. The percentage of blood collected by machine components was 4.44%,and the proportion of those who had the intention to donate blood again was 51.67%,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t 14.17%,1.25%,and 18.3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91.760,4.792,67.685,P<0.05),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o blood don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11%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t 4.1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900,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health education for voluntary volunteer blood donors on the stree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knowledge of blood donation,expanding and consolidating the team of volunteer blood donors,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volunteer blood donation,and meeting the need for clinical blood use.
[Key words] Street; Unpaid blood donation; Health education
血液不能人工制造或代替,而外傷性出血、血液疾病、產后大出血、行外科手術的患者對血液的需求量較高[1],因此需要通過健康、適齡的公民無償獻血。目前街頭無償獻血已成為血液來源的主要渠道[2-3],保證街頭無償獻血者的血液足量、安全對于受血者的安全十分重要,因此應加強無償獻血健康教育。該文選取2017年7—12月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600名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對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實施規范化健康教育的影響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對象為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600名,根據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240名和觀察組360名。
納入標準:18~55周歲的無償獻血者;血壓、脈搏、體溫正常的無償獻血者。
排除標準:不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的無償獻血者;近期服用過影響血小板功能的藥物的無償獻血者。
對照組240名中,男150名,女90名;年齡為18~46歲,平均(28.41±2.74)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名,高中60名,??萍耙陨?50名。觀察組360名中,男225名,女135名;年齡為18~45歲,平均(28.35±2.8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0名,高中90名,??萍耙陨?30名。兩組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以口頭宣傳、發放宣傳冊等方式進行獻血知識健康教育。
觀察組采取規范化健康教育,由經過專門培訓、溝通能力良好的醫護人員進行規范化、計劃性的獻血者健康教育:①獻血前期:醫護人員通過發放科普手冊、獻血專欄、知識講座、形象教育等方式向街頭廣大群眾普及血液知識、獻血與健康、無償獻血與安全用血、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獻血條件及注意事項等獻血相關知識。②獻血前:保持采血車、采血站內安靜、明亮、寬敞、整潔的環境;醫護人員與無償獻血者進行單獨交流,向其詢問健康狀況、飲食情況等內容,將高危行為人群、不適宜獻血人群排除,并通過發放健康手冊的方式對其進行健康指導;針對滿足獻血條件的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將獻血前注意事項、獻血期間配合事項詳細講解,介紹適量獻血的好處。③獻血時:采血者注意儀表端莊及保持良好的言行舉止。指導獻血者以平臥位進行采血,同時評估獻血者的心理狀態和對獻血知識的了解程度,及時回答無償獻血者的問題,消除其疑惑,幫助無償獻血者調整心理狀態;在獻血時與無償獻血者進行交流,轉移其注意力,保證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獻血過程中,若是有獻血不良反應發生,在進行正確處理的同時,告知其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以及對健康無較大影響,穩定獻血者的心理狀態。④獻血后:完成獻血后,指導獻血者正確按壓針眼,將獻血后飲食、運動、再次獻血間隔時間等注意事項詳細告知獻血者,獻血者在休息30 min內無不適情況發生,方可讓其離開。⑤獻血后續:針對存在獻血不良反應的獻血者,通過電話隨訪了解其身體情況;對于血液檢測不合格的獻血者,先對其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建議其去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在完成獻血后,邀請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填寫獻血知識調查問卷,發放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為100%,百分制,<70分為未掌握,70~89分為部分掌握,90分及以上為完全掌握。
②觀察兩組的獻血相關情況。
1.4? 統計方法
數據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獻血知識掌握率
觀察組無償獻血者的獻血知識掌握率中完全掌握54.72%、部分掌握44.44%、未掌握0.83%明顯比對照組數據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獻血相關情況
觀察組無償獻血者中一次獻血400 mL的比例、參加機采成分血以及有再次獻血意向的比例均比對照組高,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以來,我國公民的無償獻血意識不斷增強,為無償獻血隊伍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3]。街頭采血車、獻血屋是最為常見的無償獻血場所,但在實際工作中發現,部分獻血者的無償獻血知識缺乏,導致無償獻血的主動性、自覺性下降[4],不利于無償獻血隊伍鞏固。
健康教育是一種通過社會教育活動來讓人們自覺采取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行為的方法[5],獻血健康教育能夠提高人們對無償獻血相關知識、意義的了解程度,加強人們對血液安全的重視和關注,能夠鼓勵人們積極參與或是再次參加無償獻血[6]。常規健康教育的形式單一,存在局限性、常規化的不足,因此無法增加街頭群眾的自愿無償獻血意識。該次研究中通過建立獻血前期、獻血前、獻血時、獻血后、獻血后續的規范化健康教育程序,并由通過專門培訓的醫護人員負責實施,取得了較好的健康教育效果,觀察組一次獻血400mL的比例占52.78%、參加機采成分血占比4.44%以及有再次獻血意向的比例51.67%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獻血不良反應發生率1.11%低于對照組4.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高了再次獻血意向,這與呂亞璟等[7]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得出,通過規范化的健康教育后,獻血者一次獻血400 mL的比例占60.04%、參加機采成分血占比5.18%以及有再次獻血意向的比例61.84%,且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3%,與該文所得結果相近。分析原因在于,獻血前期通過豐富、多樣的規范化健康教育形式能夠向街頭群眾普及血液知識、無償獻血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等內容,可讓人們正確認識無償獻血和血液安全,明白科學獻血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從而有利于增加自愿無償獻血人數,有助于擴大無償獻血隊伍[8-10];獻血前的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夠排除不符合獻血條件的獻血者,另一方面能夠減輕無償獻血者的心理負擔和不良情緒[11-12];獻血時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可調整無償獻血者的心理狀態,消除不良情緒,避免因環境因素、心理因素、采血者服務態度和技術而出現獻血不良反應,從而可減少獻血不良反應的發生[13];獻血后及獻血后續的健康教育可增加初次無償獻血者的再次獻血意向。
綜上所述,規范化健康教育應用在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中可促進獻血知識掌握率和自我保健意識的提高,可保障獻血者的身體健康以及臨床用血安全。
[參考文獻]
[1]? 黃權梅,安媛媛,李秀梅.健康教育對無償獻血者的影響[J].臨床醫藥實踐,2019,28(4):314-315.
[2]? 褚新建,孟慧琴.無償獻血宣傳教育策略與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30):164-165.
[3]? 張翡艷.微信公眾平臺對無償獻血者再次獻血行為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8,8(16):142-144.
[4]? 張進.精準化無償獻血健康科普教育模式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8,31(6):691-692.
[5]? 郭瑞潔,安媛媛.無償獻血過程中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J].臨床醫藥實踐,2018,27(6):479-480.
[6]? 吳漢鐘,馬青艷.獻血健康教育微信平臺在無償獻血招募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8,20(4):102-104.
[7]? 呂亞璟,吳曉暉,趙向東.微信公眾平臺獻血健康教育對無償獻血認知度的影響研究[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7,28(6):183-184,188.
[8]? 車忠民,馬海莉,杜霞.昆明市無償獻血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實踐與創新[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7,19(6):643-645.
[9]? 王磊,黃公昌,劉法政.2016—2017年間分析街頭自愿無償獻血者不同年齡段對無償獻血的影響及其評價因素分析[J]. 中國農村衛生,2018(16):40.
[10]? 張曉貞. 2016~2017年許昌市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淘汰結果分析[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7(9):103-104.
[11]? 時慧挺. 不同血液儲存時間對紅細胞免疫功能和輸血安全性的影響分析[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1):155-156.
[12]? 劉洪濤.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快速檢測用于血站血液采集前的意義[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6):1101.
[13]? 黃小珍,曾賓.2012~2016年梅州市無償獻血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狀況調查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2017(7):163.
(收稿日期: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