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蘭
摘 ?要: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以來,一線教師比較青睞的一種教學方式,有著自身的價值和獨特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而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來,既是時代的要求,更是獲得理想語文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本文理論聯系實際,以部編版教材為根本參考,以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就如何將情境教學法科學、有效地落實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來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并給出了相應的參考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教學策略;案例分析
情境教學法作為新課改背景下誕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現如今發展得日漸成熟,內容也更是多樣精彩,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來,有助于獲得更精彩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將其融入其中,并促進其實現價值最大化。
一、生活情境中提高學習熱情,樹立正確學習觀
生活是一個多彩的資源庫,能夠為我們的教學活動提供很多精彩的素材,而語文又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與此同時,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我們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融入到教學實踐中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和語文的密切關系。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需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多樣、精彩的語文情境,一來讓課堂教學活動更精彩,二來讓學生看到語文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能夠立足生活,自主探究更多的語文知識,實現可持續學習。
例如,我在教學生寫“我的植物朋友”主題作文時,就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室,到操場,到校園去感受春天,和學生們一起觀察小草、小花,一起觀察植物,了解植物……在此基礎上,我和學生們邊看邊談自己對植物的認識,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植物以及理由。在這個基礎上,我再帶領學生展開“我的植物朋友”的主題作文寫作,學生們都充滿熱情,而且意識到了寫作是對生活中實實在在存在的人、事、物的記錄,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活動,而不是胡編亂造。這樣一來,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不僅讓學生寫出了內容更飽滿的作文,而且也幫助其樹立了正確的語文學習觀、寫作觀。
二、媒體情境中豐富學習感受,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現如今是信息技術日漸成熟的新時代,將信息技術融入到現代課堂教學中來,既能夠給課堂教學活動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夠讓學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為學生創設多樣、豐富的媒體教學情境,以此來讓學生獲得更好的語文學習體驗。
例如,我在教《海底世界》這篇文章時,為了改變之前我講學生聽這種枯燥的教學形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首先,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海底世界的景象,讓學生對海底世界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出了海底世界多個動植物的資料,并通過微視頻讓學生對其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對學生說道:“同學們,你們看,海底世界是多么的美,物產是多么的豐富,你們想繼續探究,對他們有更深入的了解嗎?”此時,我趁熱打鐵,趁學生興趣高漲,展開對《海底世界》這篇文章的教學,學生們都能認真地聽,最終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三、語言情境中發揮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在課堂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變嚴肅、單一的教學形式,用或幽默、或優美、或歡樂、或柔情的語言來為學生打造多樣的教學情境,這樣一來,既能夠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崇拜之情,與學生構建更好的師生關系,也能夠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有助于學生語文學習主動性的增加,更高效課堂學習效果的獲得。
例如,我在教學《聽聽,秋的聲音》這一內容時,就創設了語言情境,一上課,我便讓學生順著我的語言回憶了一下秋天的樣子:“清晨,打來窗戶,飄進來一陣涼爽的風,舒適,流遍全身,讓人突然感覺夏日已經過去,陽光不再炎熱。看,遠處的田野,金黃一片,樹上的黃葉紛紛墜落,隨風翩翩起舞,冥冥中,聽到了秋天的腳步聲……”伴隨著我的聲音,學生感覺到了秋天的氣息,此時再進入課程內容的教學,學生當然能認真聽,課堂學習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比較有效、實用的教學方式,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課程內容教學中來,既能夠讓整個課堂教學過程變得更精彩,也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好的語文學習效果。但想要促進情境教學法實現價值最大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需要更多教師的不斷探索和研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而本文給出的生活情境、媒體情境、語言情境三個策略是個人實踐之后認為比較實用、可行、有效的三個情境創設方式,當然可能不夠完善和具體,在日后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學習和探索的過程中,我還會繼續探究此問題,繼續為更理想的語文教學效果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邵志平.多元情境,讓語文課堂“五彩繽紛”[J].內蒙古教育,2016(36):19.
[2]明邦東.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