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冉
摘 ?要:隨著數學教育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門愈加重視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生培養數學核心素養能夠增強推理與邏輯能力,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提升數學綜合能力。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只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過度重視教學成績的提高,卻忽略了小學生基本數學能力的培養,導致小學生未能形成科學的數學觀念,逐漸對數學課程喪失興趣。教師可以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采用拓展教材內容,培養符號意識;聯系實際生活,建立空間觀念;進行情景教學,提高推理能力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的質量,實現教學的改革,讓小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吸收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
小學數學的核心素養包含了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等幾方面,培養這幾方面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僅能夠豐富數學知識,建設科學的數學觀念,還能完善小學生的思想觀、人生觀、價值觀乃至對成長過程起到積極作用。由于教師教學理念的守舊,教學手段的單一,導致學生不能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融入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激活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整體能力的提升。
一、拓展教材內容,培養符號意識
數學符號雖然比數字發明的晚,但是數量卻超過現有的數字,不同的數學符號代表著不同含義,也代表著一段獨特創作的歷史。小學生要想培養符號意識,首先要學習利用數學符號進行計算和推理,其次可以利用符號理解數量關系和數字變化的規律,才能科學地培養符號意識。由于教師在符號教學過程中只依照教材講解符號的運用方式,未能將符號的具體含義及相關特點進行施教,導致學生對數學符號并不理解。因此,教師可以拓展教材的相關內容,教導數學符號課程以外的知識,加強小學生的符號意識。
例如:在學習“+”號時,教師可利用相關的數學符號的創作經歷加深學生的理解。即“+”號由拉丁文“et”演化而來,其中代表的含義為“和”,也有記錄表明,賣酒商人用“-”標識酒桶的酒買了多少,但是當新酒倒入大桶時,就將“-”中間加上一豎,代表“-”已被消除,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號,被廣泛運用在數字計算中。教師在進行符號教學時,融入符號相關的事件或創作經歷,不僅能打破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提高小學生課堂關注度,還能加深小學生對數學符號的記憶。
二、聯系實際生活,建立空間觀念
空間觀念是數學課程不斷改革的新型課程核心的概念,主要是幫助小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形狀,提升幾何圖形的學習,加強觀察與想象能力。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空間觀念的教學是難點之一,因為空間具有無形、無跡的特點,教師無法利用文字將空間觀念闡釋出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學生的理解。所以,教師為了建立小學生的空間觀念,可以聯系實際生活,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幫助小學生理解空間的含義。
例如:在學習“圓柱”的知識概念中,小學生較難憑空想象出圓柱的圖形,教師可以利用頂口與底部同樣大的杯子進行輔助教學。教師可以用杯子的底部作為圓柱的底面,表達圓柱底面是完全相等的兩個圓的特征,還可以利用水杯的側面表達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的特征等等。教師利用生活中的事物進行教學,不僅能夠將無形的數學概念具化出來,幫助小學生建立空間觀念,還能夠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三、進行情景教學,提高推理能力
小學生提高推理能力,能夠培養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提升數學成績,還能夠促進智力發育,使身心健康成長。推理能力本身具有枯燥性,需要一定邏輯思維與數學知識才能實現推理的結論。小學生思維發展還處于跳脫的階段,思維運用還不成熟,不容易進行長時間的思考。教師可以進行情景教學的方式,讓小學生參與其中,在情景教學外提高小學生的推理能力。
例如:學習“年、月、日”的數學知識時,教師可先進行年的教學,一年12個月可關聯12名學生,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認知分析年都具備什么知識概念,教師可先進行平年的講解,之后讓學生自行推理閏年的知識。教師在進行月的教學時,可讓學生挑出自身出生的月份,觀察當月是否有重大節日,即五月一日勞動節、六月一日兒童節等,讓學生進行相互關聯,推理月份時間。教師在日的教學中,可講解日、時、分、秒的關系,讓學生推理運算每日幾時、每時幾分等。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情景教學,能夠調動小學生內在潛力,在合理的疑問中提高小學生的推理能力,也能夠加強小學生的數學知識記憶。
總而言之,小學生培養數學核心素養是現代化教學的需求,也是提高數學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當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拓展數學教材的內容,培養小學生的符號意識,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事物相連接,建立小學生的空間概念,在課堂中進行數學情景教學,提升小學生的推理能力,進而讓小學生能夠高效地培養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秦錦修.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課堂表達[J].課程教育研究,2017(34):122-123.
[2]潘建華.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0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