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濱
摘 ?要:雖然現在很多語文老師能夠正確認識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但有些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實際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本研究旨在深入推進許多教師對初中語文教學和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提供明確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全面優化整體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策略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困境問題
(一)缺乏閱讀興趣。初中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與新課標的預期存在很大差距,僅有不足10%的學生對閱讀有濃厚興趣,其他學生則表示無所謂甚至抗拒閱讀。此外部分初中學生在選擇課外閱讀類型時會出現單一問題,如女生多數選擇情感類、文學類讀物,而男生則多數選擇體育類、科普類讀物。
(二)單一化的思維能力
雖然在當前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加大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視力度。但相當大一部分教師只局限于使用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回答的方式,達到學生自主完成語文閱讀學習和思維能力訓練的目的。單一化的教學模式與思維能力培養方式,顯然無法滿足中學生多樣化的閱讀學習需求,也直接影響著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效果的全面優化。
(三)缺少社會閱讀的氛圍。從目前我國的社會閱讀氛圍來看,人人變成低頭族,熱衷于從手機中獲取信息,整體的閱讀環境變有所欠缺。再加上初中學生的課業繁重,閱讀時間被嚴重壓縮,導致大家對閱讀的重視度降低。
(四)應試閱讀過于依賴答案
我國眼下正在逐步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但由于廣大中學生仍然面臨著中考的現實壓力,因此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幫助學生快速提高語文閱讀成績,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容易偏向于應試化閱讀。即要求學生閱讀思維、理解方向及對文本的解讀等,均需要與標準化的閱讀答案相切合。當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學生圍繞文本內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與意見。即便教師并未直接明確地否定學生的言論與看法、觀點,也會默默引導學生按照標準答案重新組織語文閱讀理解語言。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因此受到極大影響,其個性化、多元化的思維理念也難以得到有效發展,因此也直接制約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效果的全面優化。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師生互動交流氛圍
由于教師在教學當中的教學狀態對于學生的引導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所以教師需要完善自身的教學情緒,主動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教師要使學生在課堂當中學會互動和交流,多根據教師所描述的教學內容來進行提問和思考,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和課堂參與主動性。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放松和疏導時,要提升學生的交流熱情和動力,使學生能夠成為課堂閱讀的主人,強化學生在閱讀交流當中的活躍性。教師在科學的教學氛圍當中,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技巧和閱讀知識掌握能力,必須要創造輕松的教學環境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溝通,建立平等的教學關系,營造科學的教學范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教師要建立和諧共處、平等尊重的教學關系,使學生消除在課堂當中的緊張感,通過放松學生的心態和心情,幫助學生更好地汲取課文中的知識,創新學生的思想、觀點和學習能力,使學生感受較為濃厚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技巧。
(二)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習慣會伴隨學生終生,通過閱讀教學指導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大聲朗讀鍛煉學生的發音,并且鍛煉學生的口才,提高學生的朗讀熱情。在完成基礎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增設題目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鼓勵學生將課堂閱讀到的書籍,在課后積極踴躍地借助互聯網進行資料搜集,使學生將課堂知識逐步延展至課后。教師在教育教學當中,要使學生認識到良好習慣養成對于自身語文學習的重要影響。所以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習慣,激發學生在習慣當中的探究能力和拓展閱讀學習思維。教師要使學生學會閱讀并且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在引導學生閱讀學習的過程當中要培養學生,愛讀書多讀書,培養學習技巧和學習習慣,使學生對于讀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書籍的體驗和思考。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讀書并且喜歡讀書的良好學習心態,使學生在閱讀和思考當中,學會利用更多的工具進行閱讀和探究。教師也要進行周密的計劃安排,在設計閱讀教學環節時,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使學生能夠與教師進行合作和交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心態和閱讀習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耐心和細心,逐步地增加學生閱讀感悟能力和探究意識。
(三)激發學生的課外讀書興趣
在初中語文閱讀指導教學過程中,以興趣為導向,指導學生思考、探究。教師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動機。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性格特征,有效地插入故事或游戲。通過多媒體播放動畫等,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直觀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在學生學習新的東西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體,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極大的興趣。依據學生的特點,圖片和影視資料結合的方式,可以布置優美的音樂,給學生帶來直觀的內容。在比較冗長的理論說明中更有影響,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四)利用課堂提升學生知識掌握的能力
由于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閱讀學習思維、提升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當中,通過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領悟,使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理解,并且把握文章中的重點內容,學會深入性地解讀和分析,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教師也要在閱讀教學當中展示自己所預備的教學教案,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滲透教育教學的思想,幫助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索,使學生通過探究和思考,在閱讀當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課文掌握能力和探究能力。
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閱讀教學對學生實際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課堂實踐中,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全面調整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教學方法,科學引導學生參與閱讀課程,使學生自主參與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從閱讀、合作交流中得到提高,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麗.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9,第36期.
[2] 劉波.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8,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