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摘 要:近代名人告訴我們:銘記歷史,是擁抱未來的最好姿態。銘記歷史,絕不是為了記住仇恨,因為那沒有意義;,銘記歷史,是為了時刻的警醒我們,和平是需要強大的實力作保障;銘記歷史,是為了讓大家回顧歷史,以史為鑒,不讓歷史重演。因此對于歷史教學應給予廣泛的關注,不斷地推進歷史教學改革,歷史老師也應該積極的創新教學方法。歷史故事作為歷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吸引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歷史興趣的重要途徑。本文主要對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究,以便提高歷史故事對歷史課堂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故事;教學應用
引言:
初中時期,學生的心智趨于成熟,需要良好的教育來培養優良的品質,歷史課堂,客觀真實,揭示人類發展的軌跡和人類曲折生長的過程。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鑒”,說明歷史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以及樹立正確的目標。但歷史教學涉及的歷史時間比較多,時間線索凌亂,學生容易失去耐心。歷史故事穿插入課堂創新了歷史課堂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融洽了師生的關系,因此創新歷史教學的方式勢在必行,本文就更好的開展歷史課堂展開研討。
一、初中歷史面臨的教學難題
(一)初中生歷史知識薄弱:初中生的歷史知識比較零散大多停留在表層的名詞認識,沒有明白歷史階段的細節。學生對歷史的認識存在于人之間的口耳相傳或者電視劇,這樣的傳播方式會存在夸大或者扭曲歷史的現象,不利于老師修正學生的歷史觀。
(二)歷史課枯燥,乏味,缺乏興趣:歷史學科的特點就是需要大量的背誦和記憶,再加上受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被要求記住標準答案,壓抑和限制了學生自己的觀點,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會存在抵觸的情緒。
(三)歷史課堂需要背誦缺乏實踐:歷史是屬于文科的范疇,因此需要記憶的地方很多。如果不反復的背誦復習,學習的成績會降低。初中階段受經濟能力的限制和現實情況的束縛,學生無法進行實踐。
二、歷史故事選擇應該遵守的原則
(一)真實性:歷史故事選擇的基礎因素就是真實,教師不能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課堂氣氛,編撰無據可考的史料,面對聊齋志怪,神話,民間流傳的故事要慎重使用,而應該在史料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簡述,盡量還原歷史的真相。
(二)針對性:故事的選擇要有針對性,歷史故事眾多,人物關系復雜。教師明確樹立講故事是為了學生加深對重難點課堂的意識,課堂時間只有45分鐘,要保證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穿插歷史故事,吸引學生興趣,千萬不能把歷史課變成故事課,會助長學生不良學習風氣。
(三)啟發性教學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需要正確的引導。歷史故事的選擇要尊崇積極健康的信息。要引導學生能夠理解:英雄人物的剛正不阿,樂于奉獻的偉大精神,奸佞小人的陰險狠毒,自私自利。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歷史故事中蘊含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歷史上偉大人物的英雄事跡,這些美好的品德可以通過歷史的課堂不斷地滲入學生的意識中,將中華民族的情感,態度,精神不斷地傳承下去。
三、歷史課堂教學方式的創新意見
(一)歷史故事的選擇途徑
首先,從教材和教輔資料中選擇。因為教輔資料是教育部統一印發的,這些都是經過專業和學者的審核才出現在課本上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真實性,根據課堂內容的需要我們可以選擇相應的歷史案例。
其次,從歷代的歷史名著中汲取。現代科考歷史依賴于流傳幾千年的歷史名著,這些大多處于史官編撰或者名人名士之手,是我們了解古代歷史的重要途徑。譬如《史記》,《左傳》,《資治通鑒》,《二戰回憶錄》等重要書籍。
最后,從各種書籍中獲取。文學作品來自生活卻高于生活,各代名士的作品都是當時社會風俗的反映,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判斷社會現象存在的真實性,為學生提供全面豐富的課堂內容。
(二)創新歷史課堂教學方式
首先,借助新的媒體傳播方式,使學生全面的了解課堂內容。借助多媒體的使用,課堂展示的內容會增加,使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書本知識。比如講到辛亥革命就可以對照當時西方社會的發展,為學生更好的理解我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埋下伏筆。讓學生體會到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使學生明白,歷史不是一蹴而就的故事,而是因果關系,有利于加強學生使命感,認真學習,加強個人修養,為祖國繁榮作貢獻。
(三)加強實踐,使歷史融入生活
大多數的人認為歷史和我們遙遠,而且歷史實踐無法落實在工作學習中。其實,歷史伴隨在我們的身邊,小到自家房屋的變化大到國際政治和國家關系的大政方針。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才能感悟歷史。博物館陳列的都是先輩的遺物,在博物館,我們可以看到古代人服飾的變化和生活習俗的變遷。在紅色革命根據地遺址,我們可以感受抗日戰爭時期的艱苦卓絕。因此,教師可以多多的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和革命遺址,培養實踐精神,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注意,增強學習的激情。
結束語:
通過在歷史課堂中有效的穿插歷史故事。注重故事的真實性和導向性,有利于增強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在重難點課堂上穿插歷史故事,有利于學生全方位的,深入的了解課堂內容,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整理知識,加深理解,緩解課堂壓力。而多媒體的使用有利于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同時加強聯系。教師引導學生積極的參加社會實踐,有利于拉近現實和歷史的距離,增強學生的價值使命感。
參考文獻:
[1]侯春生.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實施與有效途徑[J]. 新課程(中),2019(2).
[2]武銀.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2019(11):91-91.
[3]朱愛華.試論故事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成才之路,2019(21).
[4]孫玲.用歷史故事引領學生走進歷史課堂[J].考試周刊,2019(8):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