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妮妮
摘 要:十八大以來,我市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的各項階段性目標任務,但是要穩固這一成果,還需要我們認識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針對問題和困難作出相應的決策
關鍵詞:脫貧攻堅;困難問題;對策建議
十八大以來,我市有力有序推進脫貧攻堅,圓滿完成各項階段性目標任務。但也要清醒看到,受多種因素影響,一些地方脫貧成果尚不穩固。本文就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為當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當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群眾思想認識還有偏差。一是文化程度較低。大部分農民文化教育落后,村人口中低學歷比例顯高,對新思想、新科技、新產業的認識和接受慢。二是少數村屯群眾的主體意識不強。部分群眾沒有大局觀念和發展意識,籌資建設積極主動不高,甚至阻撓項目建設。三是部分貧困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通過自我發展脫貧的愿望不強,有的甚至不愿脫貧;部分貧困群眾對就業崗位的期望值過高,“高不成低不就”,等等。
(二)農村建設規劃比較滯后。一是長期缺乏科學規劃。村屯長期缺乏科學合理規劃,房屋布局零亂,廢棄水坑(塘)仍然較普遍,家戶排水(污)溝獨立不聯通,家什、柴火亂堆亂放。二是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和管理任務依然艱巨。大規模搬遷后,解決搬遷戶的產業發展、穩定就業等還有較大困難,實現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任務依然艱巨。。
(三)基礎設施仍然相當落后。一是出行難。村級道路雖然基本硬化,但是道路等級較低,車輛通行不便。二是飲水難。由于地理位置導致水源缺乏等,部分村屯飲水難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四)農業產業結構單一。一是產業基礎薄弱,支撐力不強。產業優勢不明顯,缺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的帶動,規模化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深加工不足,產業扶貧對脫貧攻堅的“造血”功能和支撐作用發揮不明顯。二是養殖業發展徘徊不前。養殖業主要以生豬、耕牛為主,家禽為輔,規模養殖主要依托一些公司發展養殖,目前大戶少、科技含量低、成本高,制約規模進一步擴大。
(五)群眾抵御災害能力較弱。一是自然災害造成貧困和返貧現象。部分農戶家庭經濟狀況差,若遇天災意外,如種植業減產減收價格下跌、養殖業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員突然傷殘、死亡或其它自然災害等,就可能造成貧困或返貧。二是缺乏勞動力、家庭成員年老或殘疾導致貧困。目前,農村的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健全,如果家中有殘疾人、體弱或年老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員,或者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則易陷入貧困,甚至債臺高筑。
(六)基層組織建設有待加強。一是黨員隊伍老化嚴重。由于優秀青年外出務工比較多,黨員吸收工作難度大。二是組織生活難以正常開展。受制于經費和人員時間安排,三會一課等較難正常開展,基層組織引領示范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三是黨建陣地功能缺失。原村委綜合大樓建成幾十載,破舊不堪,沒有配備電腦、網絡以及打印機等,難于滿足現代辦公的需要和服務群眾的需求。
二、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對策和建議
(一)注重物質脫貧和精神脫貧相融合,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一是強化教育引導,著力推動群眾由“智弱勞缺”向“聰明肯干”轉變。依托駐村工作隊員、第一書記以及后盾單位幫扶干部駐村幫扶資源優勢,宣講扶貧形勢和兌現各項優惠政策,從思想上教育引導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轉變。要持續深入開展“雨露計劃”等教育扶貧政策,提高貧困子女教育水平和就業技能,防止代際貧困,提升家庭致富能力。二是強化幫帶激勵,著力推動群眾由“等靠懶要”向“勤勞致富”轉變。善于從賀州本地本村選好幫帶引路人,充分挖掘培養群眾身邊的致富能手以及產業大戶,發揮鄉土人才對貧困戶的示范帶頭激勵作用。強化典型引路評選宣傳,定期開展評選表彰“脫貧致富能手”、“勤勞模范”等,營造“脫貧光榮”的良性氛圍。持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農村活動,深化村規民約改革,精心選編扶貧文化精品資源,營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文化氛圍。三是強化警示懲戒,著力推動群眾由“纏鬧巧取”向“自食其力”轉變。要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契機,充分發揮法院法官便民利民聯絡室等司法機關派駐機構的作用和基層治理網格化管理的優勢,及時處理村屯糾紛,化解“三大”矛盾,織密筑牢基層安全防護網。要持續深入開展送法進村屯進校園活動,將犯罪案例警示教育送至田間地頭。要嚴打黑惡宗族勢力操縱基層政權犯罪,堅持依法治訪正導向,培育安居樂業、自食其力的發展氛圍。
(二)注重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相融合,構建貧困村屯提質增效的發展格局。精準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都是我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確定的國家戰略,鄉村振興,擺脫貧困是前提。賀州市作為廣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要實現與全國全區同步建成小康社會,促進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機融合、互相促進,應當做到四個“牢牢把握”。一是牢牢把握新型農民這個主體,增強群眾致富本領。要搭建創業平臺,激勵吸引城市人才下鄉創業和廣大農民工返鄉創業,讓人才留得住、干得好;要加強農村干部隊伍的教育培訓,為農民的脫貧致富提供信息、政策支持;要充分發揮農村專業合作社傳、幫、帶作用,積極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二是牢牢把握產業興旺這個重點,促進農業增產增收。要按照現代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思路,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不斷提升示范帶動作用;要積極推進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等農業農村新業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讓現代農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三是牢牢把握賀州長壽勝地這個關鍵,營造“大抓產業、抓大產業”的環境。依托賀州現有的長壽資源、區位優勢,進一步完善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宜居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整治行動,著力打造美麗宜居、長壽勝地鄉村。四是牢牢把握集體經濟這個重心,擴大集體經濟收入。要發揮政府財政資金在發展貧困村經濟項目的保障作用,在貧困村扶持和發展集體項目;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面盤活閑置或低效使用的山塘、林地等各類集體存量資產,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要規范行政村專業合作社平臺建設,以其為主體協調發展集體項目,確保集體經濟項目健康發展。
(三)注重提升管理水平和以有力舉措鞏固脫貧成果相融合,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賀州長期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要得到徹底解決,必須堅持提升脫貧攻堅管理水平與鞏固脫貧成果“兩手抓”,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行動起來,大力弘揚“說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風,全力以赴推動工作落地見效。一是強化綜合性兜底保障措施。據統計,賀州剩余的1.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944戶3038人,占比22.26%(按戶計算),因殘致貧1043戶3132人,占比24.6%(按戶計算),60歲以上貧困人口2966人,占比達21.47%,這些貧困人口絕大部分都只能通過綜合性保障政策兜起來。民政部門要把無勞動能力、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以及無固定收入、無法定撫養贍養責任人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要結合賀州實際,盡快適當提高低保補助標準,確保年內全市農村低保平均保障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000元,農村低保平均補助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以上,確保兜得住、兜得牢。對因疫情影響造成生活困難的貧困老年人、殘疾人和邊緣人口等特殊群體,要簡化手續,及時納入低保,給予臨時救助等。二是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據統計,賀州已全部完成6162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現在關鍵是做好“后半篇”文章,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要盡快完善就學就醫等配套設施建設,解決好安置點搬遷群眾子女就學需求、搬遷群眾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問題,確保在8月底前安置點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建設完成并交付使用、實現安置點醫療服務全覆蓋。要大力幫助群眾就業,通過轉移就業、就地就業、設立公益崗位等多種就業渠道,確保每個搬遷戶至少有1名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要加強安置點管理和社會融入工作,加快推進社區服務建設,確保人口規模在800人以上的大型安置點在8月底前完成建設“9個中心”服務工程。三是持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要落實好自治區9部門聯合下發的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若干措施,積極爭取上級的資金支持,及時做好中央、自治區和市本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下達工作;各縣(區)要及時將扶貧資金及時分解落實到具體項目,具備條件的項目及時開工建設。要開通扶貧小額信貸“綠色通道”,適當延長受疫情影響的貧困戶和“戶貸企用”企業的還款期限。對受疫情沖擊嚴重的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經營企業、經營戶,經行業主管部門審核可減免2020年度部分收費、適當延長已發放到期的貸款還款期限并免收罰息,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四是建議創新金融扶貧新模式防止返貧和致貧。由政府統籌出資為貧困戶和生活困難的非貧困戶投保,為他們購買“政府防貧救助保險”,這將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筑起一道防貧返貧的保護墻,著力解決因病、因學、因意外、因災致貧和返貧的問題,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生活困難的非貧困人口在享受城鄉醫保、大病救助的基礎上,增加第三重保障,防止返貧和致貧。
參考文獻:
[1]豆書龍,葉敬忠.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機銜接及其機制構建[J].改革.2019(01)
[2]李年俊.鄉村振興視域下云南貧困農村經濟建設的困境和成因及路徑選擇[J].紅河學院學報.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