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利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道德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思想教育直接影響著他們今后的價值取向。品德與社會作為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載體,只有不斷提高其教育教學質量,才能更好地貫徹德育的目標。情境教學通過創設有效的場景,可以將知識“裝扮”起來,激活課堂,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情境教學;精彩
多元文化的發展,使傳統單一、僵化的教學手段逐漸被淘汰。情境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手段,通過圖畫、故事、問題等媒介將知識呈現出來,讓學生從感官到內心多角度理解和記憶知識,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時,情境教學還體現了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是教師創新教學思想的重要表現。那么,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教師該如何運用情境呢?結合品德與社會教材的屬性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傳統的課堂被教師主宰,教師控制著課堂教學的結構,學生跟著教師的“指揮棒”學習,教師“指揮”到哪里,學生就學到哪里,完全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權,導致課堂教學一直處于低效中。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轉變這種教學思想,將課堂舞臺還給學生,讓他們盡情地展示和釋放自我,從而取得課堂效率的最大化。考慮到小學生以圖畫、聲音支撐思維活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符合他們心理需求的教學情境,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
例如,在教學教科版五年級“美麗文字 民族瑰寶”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從各種美麗的文字中激發出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之情,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歷史時空”的場景,如通過課件為學生展示甲骨文到楷書的發展歷程,讓學生領略不同時期的漢字風采。要想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單靠僵化的文字和教師的口頭說教是遠遠不夠的,情感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被喚起,多媒體就是創設這一特定情境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與多媒體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情景中洗滌心靈、抒發情感。
二、借助表演創設情境
表演是學生通過肢體動作學習知識的一種方式,特別適合活潑愛動的小學生,通過表演引入情境可以讓靜止的文字以動態的形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從直觀的表演中明白道理,提升思想認識,例如,教學教科版五年級“學會溝通和交流”,為了讓學生明白溝通的重要性,繼而主動掌握溝通的技巧,教師組織學生表演了兩個場景:一個是某同學發言超時了,主持人直接上去說“超時了”,弄得這位同學很尷尬,紅著臉走下臺去;另一個場景是某招聘會上,招聘人員嘲笑一女大學生個子矮,女生笑說“濃縮就是精華”,令主考官刮目相看。通過這兩個情境的表演,學生明白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僅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還可以得到別人的尊重。有了這層認知,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掌握溝通的技巧,增強自己的交際能力,提高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三、設計問題創設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活躍,對一切新鮮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設計有效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從而更好地融入課本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學五年級“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知道吸煙、喝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教師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出示吸煙前后肺部的變化圖,畫面上,經常吸煙的人的肺部已經呈現鏤空狀的黑色,而不吸煙的肺部卻鮮紅潤澤,強烈的對比震撼了學生。之前學生只是單純地聽說吸煙有多大危害,但從未深刻思考過,當活生生的事例擺在他們面前時,他們不得不為之一驚。此時,教師提問:看了這兩幅圖畫,有什么感想?這一開放的話題相對于直白地問“吸煙有什么危害”為學生創造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尊重他們的個性,讓他們能夠暢所欲言。于是,有的說吸煙的危害真大,有的說長大了也不吸煙……就這樣,在學生的你一言我一語中,“吸煙有害健康”的道理已經深深地烙刻在他們的腦海里,這樣的教學效果遠勝于教師千言萬語的教導。
四、結合生活創設情境
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是支撐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只有基于生活的教學才能讓學生獲得活靈活現的知識,脫離生活的教學只能讓知識猶如空氣,讓學生覺得縹渺不定,看不見、摸不著,從而失去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教學時要結合生活創設情境,減少學生對知識的遺忘。
總之,要想讓學生通過學習,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教師就要與時俱進創新教學方法,通過靈活運用情境教學讓學生得到長久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指導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