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璟燕
摘 要:語文是教育教學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伴隨著學生的學習生涯,它是步入社會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素養的關鍵性學科。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的思維成長和能力塑造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興趣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因此對興趣教學法的應用意義進行闡釋,并提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際應用的策略。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小學語文;應用探析
為了改變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的狀況,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學習,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興趣教學法是目前小學基礎學科教學中應用較多的一種方法,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增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水平。
一、興趣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素質教育發展的需求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成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目標。小學語文的教學理念必須與素質教育的目標保持一致,興趣教學法因此應運而生。在教學過程中應用興趣教學法,能夠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發現語文學習的樂趣而愿意主動學習,從而提升教學效率。素質教育倡導語文教學要尊重和包容學生的個性,興趣教學法即是對新課標及素質教育教學要求的體現[1]。
2.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使用興趣教學法要求教師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的機會,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分析的好習慣。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學生智力水平的發展。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愿意多想多做,自主攻克學習上的難關,能夠完成從愿意思考到善于思考的蛻變,促進智力的不斷發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情投入,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是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為以后的學習生涯奠定基礎。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興趣教學法的策略
1.教學情境化
創設教學情景能夠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教學感受,對于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突出的效果。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創建不同的教學情境,比如,在講到《秋天的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秋天下雨的場景,并配合圖片、音頻營造秋雨的氛圍,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秋雨,感受課文的文字魅力。除了進行情境化的模擬,教師也可以通過聯系生活的方式進行興趣教學。日常生活情境的再現和聯想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學生樂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實感受;教師也能夠通過學生的回答了解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以便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設置話題并展開。在講解《落花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請學生說出自己喜歡吃的一種家鄉美食,促進學生對作者寫作情感的理解。
2.教學游戲化
小學生比較喜歡游戲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放松身心,更好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中,獲得更深刻的學習體驗。成語是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展開成語接龍游戲,對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生能夠開動腦筋踴躍回答,鍛煉學生的思維活躍程度。教師要對表現良好的學生給予獎勵和表揚,對游戲失利的學生進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游戲中有所收獲。課堂小小的游戲競賽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使學生懂得合作共贏和良性競爭的道理。
3.優化教學方式
如今教學資源和教學設備非常豐富,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興趣教學。小學生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點,合理選擇課程內容的導入方式,具體可以選擇故事導入、猜謎語導入、創設情境導入等方法。信息技術對現代化課堂教學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進行課程導入時,可以選用視頻、圖片、音頻多種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比如,在講解《四季之美》課程內容之前,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四季中每個季節的美景圖片或視頻,讓學生回答這些美景分別屬于哪個季節,也可以請學生描述自己最喜歡的季節的樣子,并說明喜歡的原因。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與表達的機會,給課堂一個良好的教學開端。在教學過程中,學習知識的場所可以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根據課文內容需要可以選擇在操場或教室外校園里進行實地教學。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課外教學活動,在實踐中延伸學習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加深對知識的印象,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綜上所述,興趣教學法對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用。教師可以采取情境化、游戲化的教學手法來進行興趣教學,并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實現興趣教學法的有效應用,運用信息化手段和教學實踐活動使教育教學生活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江小莉.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應用[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7(5):102.
[2]王卓.興趣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教育,2019(4):9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