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蓮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推進,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注重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來激發、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和主動性及積極性,從而實現高質量教學目標。主要從理論層面就小學語文教學生成性資源構建高效課堂的現狀以及措施方面進行詳細探究,希望能為語文教學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成性資源;教學現狀
進入小學之后,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就正式步入了系統和科學的邏輯程式中,遵循科學施教、注重各種渠道施教、利用各種資源施教也便提上日程。其中,引導教師利用生成性資源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積累知識、掌握能力尤為重要。利用生成性資源構建高效課堂,對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目標有積極意義,能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面對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形勢,教師只有創新教學觀念和模式才能對語文教學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一、小學語文教學利用生成性資源構建高效課堂的現狀
從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成性資源構建高效課堂的情況來看,其中存在的問題比較多,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1.生成性資源應用效率低下
當前有很大一部分小學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忽略了對學生進行高效學習方法的指導,缺乏對學生進行創新教學的興趣和動力,對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建構缺少系統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渠道。從學生學習的成效角度來說,只有利用生成性資源為學生構建高效學習課堂才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但從實際的課堂教學現狀我們可以發現,課堂教學中語文老師對生成性資源的理解和運用還處于萌芽狀態,甚至對有些老師來說用“懵懂無知”形容也不為過。現實中,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被動地學習語文知識,學習效率低下。教師對生成性資源的利用效率比較低,影響著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2.沒有合理開發生成性資源
面對新的教育改革發展形勢,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創新觀念和方法,才能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水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開發生成性資源的時候,沒有掌握合理的方法,使生成性資源的開發效率較低,而且開發的生成性資源質量不高,沒有和學生的學習需求相結合,沒有真正起到對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促進作用。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還沒有及時轉變,對生成性資源的作用和價值沒有充分地了解,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3.過度注重課前的預設
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將教案備寫扎實,對課堂授課流程進行熟悉,將每一個環節都在腦海中反復演繹,這是作為語文老師課前預設的基本要求,但恰恰是過于注重課前預設才導致對生成性教學資源的“視而不見”。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過度注重課前預設,追求課堂的“一帆風順”,將重點放在課前的設計上,沒有對生成性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沒有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加以重視,這就必然會造成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和課堂氛圍的僵化問題。
二、小學語文教學利用生成性資源構建高效課堂的措施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創設高效化課堂就需要在生成性資源的運用方面加強重視,以下幾點措施可供參考。
1.利用生成性資源促進學生思維創新
生成性資源課堂的構建下,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比較靈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課堂中充分發揮作用,這對提高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能力有著積極作用。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通過生成性資源的創設,能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在學習當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要適時利用生成性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教授《狐假虎威》這一寓言故事時,教師正在范讀課文內容,當讀到狐貍所說的話時,有一名學生也在出聲模仿老師的語氣朗讀。教師意識到這應該是一個利用生成性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的良好機會,便暫停了自己的范讀,讓該生就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讀。這名學生起立后大大方方地完成了寓言故事中該角色的朗讀。教師由這個“小插曲”衍生開去,進一步要求學生同桌二人相互扮演寓言故事中的兩個角色,嘗試用角色的語言進行對話,課堂立刻活了起來。教師在課堂中通過對這一“意外”所生發的生成性資源加以運用,創設角色扮演活動的情境,讓學生對寓言故事中兩個角色的語言、心理、動作、神態等進行表演,讓學生自行領會角色的特點。通過表演對話,學生能在活動中自己添加相應的臺詞,將角色以更加有趣味和形象的形式呈現出來。像這樣利用生成性資源,不只是對自己課堂教學能力和教育機智的一個鍛煉,更是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積極引領。
2.創設和諧課堂,巧用生成資源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采用多樣化的方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聯系,加強師生的溝通互動,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現狀,掌握學生學習興趣,可以為學生語文學習取得實實在在的效率打好基礎,這對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有著促進作用。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和諧的課堂,結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鮮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學生生成資源創造良好機遇。在這一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質量的有效提升。
例如《火燒云》一文的講授,文章主要對火燒云的壯觀景象進行了描述,教師在為學生講述的時候,要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對火燒云知識的認識,并聯系實際,促進學生開口表達,讓學生對自己所見到的火燒云的景象進行分享。在學生分享環節,教師發現學生怯于舉手,在略顯失望的同時,迅速調整情緒,說道:“同學們不愿意舉手做分享,是害怕自己所看到的火燒云在你的嘴巴里被描述得不漂亮、不鮮活、不生動嗎?”學生聽了老師的話后都笑了,所謂“一笑解憂愁”,立刻就有好幾個學生舉起來小手,對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進行了流暢表達。和諧課堂的創設與生成往往是水到渠成的,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利用學生靈活的思維促進學生自主地表達觀點,從學生最容易暴露的常見問題入手,巧妙運用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學生講述,在不經意間看到生成性資源帶來的意外之喜。
3.精致設計,發揮生成性資源價值
教師要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加強對生成性資源的利用,以學生為主體,深入挖掘教材,科學設計教學流程,系統研磨問題,科學預設環節。教師在課前為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精致化”學習設計,始終考慮到生成性資源的存在、出現或者隨時都會生發、生成,并且隨時將生發、生成的教學資源予以整合讓其發揮一定的教學價值,只有這樣才能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起到積極作用。
例如,某教師在教授《四時田園雜興》時,對自己的教學是這樣界定的:教學中明確目標是基礎,單元主題和童年是相關的,選擇的相應文章也和童年相關,所以教師要注重從單元導讀當中對語文要素進行充分了解和認識,將文章當中的思想情感加以明確;教學中通過明確要點,如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正確地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寫古詩,通過插圖以及文后注釋等理解古詩的內涵,體會作者在古詩當中表達的思想情感。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在課堂中主動發言的機會,為學生營造語言實踐的契機,促進學生讀古詩表達感受,激發學生對古詩內容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是促進生成性資源良好運用的重點,所以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需要和學生的學習需求相結合,充分挖掘教材當中有價值的素材,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知識,如為學生設計這樣的問題:你能否帶領大家一起朗讀古詩并解釋其大意?在朗讀中,腦海中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對古詩的內容進行深入探究,對古詩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歸納,師生互動,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對生成性教學資源的運用意識還有待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有意識地注重生成性資源的可能生發環節,以便及時利用這些生成性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當然,小學語文教學要利用生成性資源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道路還比較漫長,這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堅持閱讀與學習,堅持提煉與反思。
參考文獻:
[1]舒月琴.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有效利用生成性資源[J].科教導刊(下旬),2020(2):168-169.
[2]林婷.小學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探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3):58-59.
[3]曾雅霜.小學生語文質疑能力的培養之我見[J].華夏教師,2019(8):17-18.
[4]李秀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8,5(24):332-333.
[5]廖自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開發與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4):77.
[6]馬寶強.小學語文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開發利用[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9(8):41.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