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儒琳
摘 要:泥塑藝術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各種形式豐富學生的藝術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玩耍的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為學生學習美術知識奠定基礎,將泥塑運用于小學美術教學,在豐富多彩的民間泥塑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
關鍵詞:趣味泥塑;農村;小學美術
在小學美術課程中,泥塑教學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是深化美術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小學生美術課應利用民間泥塑,鼓勵學生參與藝術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消除恐懼和緊張情緒,積極參與美術學習活動。另外,泥塑活動能鍛煉學生的耐心和細心,并兼顧質量。下面將探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民間泥塑的運用策略。
一、采用直觀教學法突破重難點
小學泥塑課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做泥塑,首先要對學生做的東西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讓學生仔細觀察泥塑的輪廓、形狀,教師要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各種民間泥塑作品,并提供相應的實物、照片和實例。指導學生進行觀察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作品的類型,然后告訴學生“泥塑”的名字,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作品的特征,最后鼓勵學生進行示范。教師在演示時要仔細觀察。教師要求學生演示怎樣做泥塑。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突出重點和難點,這不僅減少了教師的講授時間,而且讓學生明確了關鍵知識。
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中國被譽為“陶瓷之鄉”。陶器是民間泥塑的代表,是一種藝術和科技的結合。其極強的民族性,為世界各國所公認。在把民間泥塑引入小學美術課程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逐步走進泥塑世界,增強對民間泥塑的全面認識。泥塑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瑰寶,學習它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在學習各種民間泥塑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和探索性,不僅能獲得藝術知識,還能加深對歷史文化的理解。舉例來說,在學習《罐和壺》時,學生可于課前搜集陶器與陶器的資訊,為以下民間泥塑教育鋪路。學生可以搜集知識,了解壇子的概念、材料、制作方法、用途以及故事。上課時,老師可引導學生分組交流,并讓學生分享所搜集的資料。學生介紹了景德鎮著名的陶瓷作品,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民間藝術教學通過師生互動和教師的引導,可增強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借助多媒體設備強化泥塑教學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美術課程也在不斷地變革,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創新。在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通過多媒體設備加強藝術教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藝術學習環境,讓學生直觀、生動地理解知識。在民間泥塑教育過程中,要把民間泥塑運用到小學美術課中,只靠老師的講解和示范,并不能完成課程。在此基礎上,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教學內容或播放視頻動畫,直觀地向學生呈現泥塑知識,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提高對泥塑技術的深度學習。比如,在講授《我制造的車》一課時,老師先給學生講汽車制造,并介紹相關的書籍和材料,然后用多媒體設備把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先讓學生在模擬車展上領略精美的設計和美麗的車型,要全面介紹車的獨特之處,并先讓學生進行初步的講解,以泥塑制作為基礎,再向學生介紹泥塑制作的方法。用動態圖像同時向學生展示整個生產過程,對于關鍵的部分,教師通過反復的播放,設定一定的標準,加強學生對技術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將民間藝術運用于小學美術教學,認識到民間泥塑藝術與美術課程的有效結合是創新美術教育的重要策略。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直觀教學方法,逐步突破美術教學的難點,在培養學生民族自尊心的同時,也增進了學生對民間泥塑藝術的情感。
四、善用泥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造教育思想是德育思想的凈化。“模仿我的人將會存在,而創造我的人將會出現?!币匀祟惖膭撔戮窈蛣撛炀駷榻逃繕?孩子是新時代的創造者,而非舊時代的繼承者。所以,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放思想。
在很多美術課上,老師在展示作品時,更需要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反復強調要創作,但是學生除了臨摹書本,幾乎沒有什么創作。很多家長和老師聊天,說孩子從小就喜歡畫畫,為什么孩子年齡大了,卻越來越不喜歡藝術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愛好隨著年齡的增長確實有所下降。很明顯,學習藝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怎樣保持學生的興趣,讓藝術學習和藝術語言的表達變得有趣,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總之,運用泥塑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對周圍事物、對自然、對生命的認識與感受,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與精神風貌。在課堂教學中,做到語言簡潔,表現形象準確生動,熱愛學生的勞動成果和創造精神,課堂教學與游戲活動相結合。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有助于學生掌握和提高泥塑工藝,互相促進。
編輯 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