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語文教師需要從實際出發,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法。這不僅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更要從教材內容、學生已有經驗出發,進而分析、剖析并創設出富有趣味性、探究性、延伸性的教學情境。
關鍵詞:高中語文;情境教學法;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8-0053-02
引 言
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難以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應該從傳統的語文教學中總結出新的教學方式,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相對于其他方式而言,情境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但情境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始終得不到最大化的應用。大多數教師會將多媒體教學引用到語文教學中來,但是不能實現真正的情境教學[1]。筆者認為真正的情境教學需要讓學生身處于所學的課文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同時感受到語文之美。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總結多種情境教學模式,從而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
一、問題式情境的創設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往往習慣于教師機械化的講課方式,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倦情緒,對高中學習語文的興趣自然受到打擊,而采用問題式情境教學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2]。在問題式情境教學中,學生將不得不面臨解決問題的壓力,因而在該情境中,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更有動力。問題式情境通常有兩種形態:階梯式問題情境以及矛盾式問題情境,階梯式問題情境涉及的問題較為廣泛,從最基本的知識逐漸拔高,由易到難,逐步將學生帶入語文知識的學習中;而矛盾式問題情境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情況方面的差異性,在對待同一事物的時候自然會產生不同的見解,此時,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學生進行邏輯判斷,分析文章真正的內涵,最后達到高效的學習。問題式情境的創設不僅能使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能力,讓學生主動發現并解決問題。
比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教學實踐中,首先,筆者明確學生學習目標是理解分析大堰河的形象并從中體會文章用詞的精確性,領會詩人對大堰河及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其次,在教學中,筆者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進行進一步教學,在學生誦讀課文之前,將問題寫在黑板上,如提問學生這篇文章分別寫了“什么人?什么事?”隨后提問學生文章的作者與“大堰河”之間是怎樣的關系,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在學生積極探討的過程中,筆者會進行引導,讓學生更加清晰地得出問題的答案,筆者采用的是階梯式問題情境,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消除學生對學習新知的恐慌感,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學習興趣。最后,筆者對本節課的重點進行總結歸納,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教師應學會創設教學情境,以提高課堂效率。
二、競爭性情境的創設
在創設競爭情境時,筆者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及好勝心,因為學生本就非常喜歡比賽。教師應在恰當的時機設置恰當的競賽內容,這樣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更高。教師在講解與歸類識字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在班級創設競爭性情境比賽,如誰造的句子最好、最具體,誰就可以把自己的句子寫在黑板上,讓其他學生學習,并對句子造得好的學生加以鼓勵,讓其他學生對句子造得好的學生提問,可以讓句子造得好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造新的句子,如果這位學生回答不出來那么就由提問的學生自造句子,最后讓全班學生進行評價,誰造得好,誰的句子就可寫在黑板上展示,并成為真正的“榜主”。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把句子越造越好,也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思維越來越活躍。這樣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被肯定的滿足感,甚至會產生一種自豪感。這種創設競爭性情境的方法,不僅可以使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比如,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教學中,首先,筆者會布置一些關于詞句的任務,讓學生剖析這些詞句在文章中的真正內涵,讓學生進一步思考詩人如何有層次地表達情感。然后,筆者讓學生進行比賽,讓學生在課前講解自己了解的海子,最后進行投票。這種競爭性情境可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快速地了解作者。接著,在課堂上,筆者會讓學生將課下所收集的內容進行總結,然后選出完成得最好的學生,之后次拋出新的問題讓學生再次分組探究,比賽講解詩每一段分別想要表達什么,并用詞語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思想的碰撞會使回答更加完美。最后,筆者會逐一分析各組的答案,評點各組答案的優點以及不足的地方,隨后對答得較多、較好學生給予獎勵。短短的一課,不僅可以讓學生積極思考,還可以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樹立合作競爭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語言情境的創設
筆者還想到用創設語言情境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只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提高了,學習效果才會相應提高。如果筆者只是將課本內容轉述出來,則會顯得蒼白無力,學生不僅會感到課堂枯燥乏味,而且學習興趣也會大大下降,對學習語文的注意力也就無法集中[3]。因此,要想讓學生的語言表達得更為準確,同時表達出教材的意思,教師就要在教授課文的同時注入情感。只有在語言的作用下,學生才能夠通過對語言感知及對語言的記憶和想象而進入特定的情境,從而真正掌握課文的精髓。教師的教學不僅要有意境美,還要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對教材的講解應做到繪聲繪色,增強學生對情境的具體感受。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將語言與學習結合起來,將情境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進而增強對課文的句、段、篇等語言的理解。
在《語言,存在的家園》教學中,由于這一課本身就與語言有關,所以筆者在教學中直接開篇點題,逐步引導學生發現語言情境的魅力所在。接著筆者讓學生找出文章的重點,以及文章中那些可以體現語言魅力的詞并賦予其獨特的魅力。隨后,筆者帶著學生通讀全文,然后將更多的詞義講解給學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并運用多媒體對文章中的書籍來源進行一一講解,加深學生對“語言”這個詞匯的印象。緊接著筆者讓學生講講哪些書籍可以體現出漢語語言的獨特性,學生會迅速反應并舉出實例。最后,筆者再次扣題,告訴學生每個字、每句話都有存在的意義,肢體動作為什么不能代替語言,因為肢體動作所表達的內容往往無法像語言表達得那么全面。所以,教師在講解時應注重自身用詞的精確性,將自己所想與所言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從自身做起,在無形之中告訴學生語言能表達更多內容,從而讓學生真正理解語文,愛上語文。
四、表演性情境的創設
筆者還在教學中使用了創設表演性情境的方式。高中語文課文中可以扮演的角色相對較多,有很多課文具有表演性特點,可以被編成小型表演劇。不論哪個階段的學生對表演都有很強烈的欲望,興趣相對濃厚,所以筆者針對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創設表演性情境,帶領學生將課文改編成劇本,讓學生自行分配角色進行表演。由于學生對扮演角色進行表演有極濃厚的興趣,所以一定會認真地研究課文中的語言及人物性格特征。他們在獨立學習的情況下可以將語言文字轉化成形象可觀的表演和富有情感的語言對白,這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之上,學生會抓住這些課文中人物的特點,然后將課文內容完美地代入劇本中,從而挖掘更多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在《雷雨》的教學中,筆者提前將文章中的人物進行分配并讓學生自己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通過表演以及觀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中的人物。學生經過表演會或多或少地發現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點,隨后筆者在講解課文內容時,會根據學生所表演的人物來剖析文章的寫作背景,然后再對人物特點進行逐一分析,讓學生更加確切地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真正內涵。之后筆者讓學生根據筆者所講解的內容進行合作探究或獨立思考、總結文章所想表達的真正內涵。并解釋為什么作者會寫出這篇課文,他究竟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學生探討的過程中,筆者會完善自己的觀點。最后,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筆者也會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讓學生進行總結。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課后,筆者讓學生在網絡上觀看話劇《雷雨》,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表演性情境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與角色進行結合,從而身臨其境,感受文章的真正內涵。
結 語
總之,只有這樣基于情境的教學方式,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探索與學習,活躍學生的語文思維,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快樂,也使教學模式變得更加完善。同時,教師只有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使真正達到“教學合一”的境界,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王興.如何提升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4):32-33.
陳麗.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有效性路徑探究[J].新西部(理論版),2016(15):167+146.
游俊嵐.如何提升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66-67.
作者簡介:祁樹云(1980.12—) ,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