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是一種比較新穎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師生圍繞一個或者多個議題選擇文章進行閱讀和探討,最終達到統一結論的一種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群文教學是構建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能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本文深入探究了群文閱讀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的有效策略,為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推廣提出了相應的意見,旨在推動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8-0071-02
引 言
群文閱讀教學是指在一個單位時間內,師生圍繞一個議題或多個議題選取一組文章,進行閱讀或集體構建,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群文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實踐方法,其核心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教師和學生同時針對一個選題,閱讀不同的文章,最后達成一致觀點的過程。群文教學十分符合高中生的學習現狀,對他們的各項能力的培養都有益處[1]。群文閱讀不同于普通閱讀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閱讀單一的文章內容,而是選取多篇文本進行閱讀,這樣不僅能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擴大學生的閱讀知識面,提升其閱讀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增強。在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當采用多種策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一、議題多樣,發散思維
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選擇議題,教師在選用議題時不能隨心隨性,而是應當按照一定的思維方式,將群文教學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之中,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然后從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方面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從而使學生形成完整的語文學習觀,同時,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培養,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2]。
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采用挑選議題的方式,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以下是以高中語文教材為例,整理出的一些選定議題的方式,對于教師在選擇議題時有很大幫助。選定議題可以根據文章體裁、文章題材、文章作者、文章主題、社會熱點、表達方式等多方面選擇。題材議題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新聞演講稿、文言文、書信等。同時題材議題又包括人物形象、愛情悲劇、家國大事、鄉土風情等多方面議題。主題議題指與主題相近或者相關的議題。社會熱點包括時下熱門的各種問題。表達方式議題可以從用典手法、抒情議論等方面來選題。
選擇不同的選題有助于學生對不同類型的文章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從而得出更加深刻的結論。學生在不同的專題中能獲得不同的收獲和循序漸進的進步,能增長知識與才能,提升語文素養。
二、比較鑒賞,深度解讀
群文閱讀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對議題進行閱讀,從而得出統一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文本內容、寫法等多方面的比較,能夠給群文閱讀教學帶來更好的效果。比較是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在分析某一事物時,運用比較法,更能凸顯其特點。同一個詩人不同的詩讀起來會有不一樣的感覺,這體現了詩人心境的不同。同樣的境遇不同的人寫出了不同的情感,表現了面對困境時每個人的心境的不同。這些都是通過比較得到的。比較鑒賞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各種類型文章的不同之處,增強學生對各種文本的不同理解。
以高中語文教材中不同文人寫淚的詩歌為例。柳永的淚“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王實甫的淚“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岑參的淚“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白居易的淚“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楊冠卿的淚“長使英雄淚滿襟,天意高難問”,辛棄疾的淚“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這些淚的含義有些相同,有些不同,對于群文閱讀課程來說,教師應采用比較法進行教學。上面柳永和王實甫的淚表達的是戀人相離的離別之苦,岑參和白居易的淚表達的是漂泊在外的離鄉之苦,楊冠卿和辛棄疾的淚表達的是一種功業未建、國仇未報的苦。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些內容,體會其中的異同點,教師應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
同樣,同一個詩人的詩句也可以相互比較,從中能得出更多結論。比如,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國破家亡、上陣殺敵的愿景。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的詩句橫向比較更加能凸顯杜甫為國為民的寬廣胸懷。通過不同詩人的比較,學生能夠開闊眼界,培養思維水平與能力。
三、引導思維,挖掘根源
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教師的引導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3]。引導學生思維發展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合理設問”。合理設計問題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是提問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師要注重問題的目的性、趣味性、啟發性、廣泛性等。
以高中語文《孔雀東南飛》為例,教師可以結合這篇文章做出關于寫作題材的相關議題“愛情悲劇”,將《孔雀東南飛》與課外素材《梁山伯與祝英臺》《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多篇題材的相關內容相聯系,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文章在表達、敘事等方面的異同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用以下問題來引導學生,啟發他們的思維。
教師:這幾篇文章有什么共同點呢?大家概括一下,故事的結局都有什么異同呢?(這里通過對文章脈絡進行提問,引發學生思考這三篇文章的內容,從而引出下面的教學)
通過對基本內容的深入掌握,教師可以適當地提出一些深刻的問題。
教師:三個故事中導致他們愛情悲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大家概括一下。
這里通過更加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對三個故事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并思考其中的異同點,最后得出結論。
教師:在大家眼中,愛情應當是什么樣子的呢?
最后這個問題,回歸生活本質,啟發學生聯系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啟發,思考其中的內涵。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群文閱讀教學能啟發學生的思維。但是啟發思維需要一定的方法。首先,問題要目標明確,恰到好處,為教學穿針引線,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其次,問題要表述準確、指向清楚,能夠啟迪學生思維,這樣才能使學生明白教師要問什么,才能更好地回答,問題同時也能啟發學生的思維,一些問題能夠令學生茅塞頓開。最后,問題要有梯度,層層遞進,同時還要考慮結果,這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提升,一味提出簡單或者高深的問題,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
四、重視實踐,體驗教學
實踐課堂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式,進行群文閱讀教育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但是光說不練,這些教學方式就是紙上談兵[4]。“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行動教育,要從小抓起。行動是一切的根本,離開了實際行動,什么都沒有。實踐是我們的引路人,是我們的導師,是我們獲得知識的起點。實踐出真知,任何事情經過動手實踐之后印象會變得更加深刻。“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理論之一,它的重要意義是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教”是教授知識,“學”是自主學習,“做”是實踐結合。
例如,在《拿來主義》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自我學習。學生可以自主地進行教學設計,確立選題,查找資料,進行閱讀,得出結論,相互探討,達成一致。學生可以分析魯迅筆下的“拿來主義”對當今社會改革的啟示,以及對現在生活的啟示。如學生可以參考以下議題:魯迅筆下的小人物都有什么特征,他們的存在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哪些現象,魯迅先生對他們的批判對當今人們有什么啟發。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探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最后得出結論,這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大考量。這種方式能增強學生對群文閱讀教學的認識,同時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從思考中教學,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實踐中教學,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在討論中教學,讓學生體會分享知識的快樂。“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中要靈活運用。
結 語
群文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對語文閱讀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群文教學是構建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能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在進行語文群文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采用對比鑒賞的手法,突出文本特點,也可以采用多種類型、多種樣式的議題,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考慮問題。教師在群文閱讀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要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思考。同時,教師還需要重視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進步。教師要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其知識儲備,提升其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郭吉成,徐成輝,孫元菁,等. 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方式的華麗轉變——對姜志超群文閱讀課“劉亮程的鄉村哲學”的討論[J]. 教學月刊:中學版,2019,(01):82-87.
申容,蔣曉鸝.物盡其用 提升厚度——《林語堂傳》群文閱讀教學課例評析[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6(28):237-238.
李正浪.喚醒:讓精神相遇真實發生——基于心靈成長的魯迅經典雜文群文閱讀路徑之一[J].語文教學通訊,2018,(25):63-66.
闕朝乾.群文閱讀——架設課內外閱讀的有效橋梁[J].名師在線,2018(01):7-8.
作者簡介:趙亞蘭(1978.2—),女,江蘇鹽城人,碩士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鹽城市大豐區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