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
摘 要:體育活動內容多樣、形式多彩,深受學生的歡迎。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挖掘體育教育的德育功能,將體育運動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啟迪情感共鳴,獲得豐富體驗。本文以立德樹人教育背景為切入點,結合體育教育實例探討如何滲透德育。
關鍵詞:小學體育; 立德樹人; 德育教育
立德樹人是我國當下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而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自然也承擔著德育教育的重要功能。與此同時,我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也提倡將體育教育與品德教育相結合,凸顯體育教育的時代理念與德育價值,為體育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和新的突破點。小學體育課堂開展德育教育具有現實意義,而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歸根結底還是要以課堂教學為落腳點。
一、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堂德育滲透的現實意義
(一)德育滲透有利于養成好習慣
開展體育運動要建立在遵守規則的基礎上,既要掌握運動要點,也要遵守競賽規則,通過體育教學活動,學生逐漸有了守紀律、講規則的意識,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他們缺乏強大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往在體育課上經常出現懶散現象,如集合排隊時,有的學生動作緩慢,也不能整齊劃一;再有做廣播體操時動作不規范,敷衍了事。針對這些現象,在體育課堂上加強引導與教育,引導學生要遵守體育規則,要有集體意識,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這無論對參與體育運動還是學習、生活都有益處。
(二)德育滲透有利于培育集體感
現代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際與配合,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需要體育教師潛移默化地去培養、去滲透。當前很多小學生都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他人,不懂得團隊協作;在小學體育課堂滲透德育,實際上正是播種了集體意識,讓孩子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體育運動中、投入團隊合作中,通過集體訓練、趣味競賽,促進同學之間的交往,重新認識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在團隊中產生凝聚力與歸屬感。
(三)德育滲透有利于樹立責任心
大多體育運動都是集體活動,體育課上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上課,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意識,讓學生感到自己在團隊中的重要作用,不能給團隊拖后腿,要為團隊做貢獻。另外,通過德育教育,學生也養成了自我管理、自我規范的好習慣,樹立安全意識,不隨意做危險動作,也不會傷害同學,不能因為自己的錯誤而損害集體利益。通過開展集體體育活動,讓孩子感知團隊的意義,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取長補短,增強責任心。
二、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體育課堂德育滲透的有效路徑
(一)游戲活動,加強道德規范
體育教育新課標指出,體育教學、體育游戲以及體育競賽等每一個環節,都要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有意識地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公平競爭、尊重友愛的體育精神。體育游戲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游戲中滲透立德樹人教育任務更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在“跳繩”教學中,設計有趣的“跳格子過關”小游戲,所有人平均分成4個小組,先從起點單腳跳完成第一關,再進入第二關短跑一段距離,最后一邊跳繩一邊向前跳到終點,拿到接力棒后迅速返回起點,將接力棒交給排在第二位的隊友,以此類推。游戲最后,失敗的小組要接受懲罰,女生完成仰臥起坐10個,男生完成俯臥撐10個。在一片歡快的游戲氛圍中,大家既鍛煉了跳繩的技巧,提升了身體素質,也體驗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意義。另外在游戲開始之前,向大家認真地講解游戲規則,培養了學生的規則意識,若比賽中違反規則,需要回到起點重新過關,這樣在團隊競爭中體現了公平正義,每個人都能做到誠實、自律、團結,通過游戲傳遞體育精神、滲透德育理念。
(二)競賽活動,傳遞體育精神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好勝心理,對此體育教學中組織激烈的競賽活動,能夠調動其參與興致,培養競爭能力與進取精神,通過體育競賽傳遞“正能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例如,在學習“蹲踞式跳遠”時,設計“比一比,跳得遠”比賽活動,學生報名參加比賽,老師當評委,現場記錄、現場打分、現場點評。這樣,大家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如果跳遠中動作不規范,老師和同學也會及時指導,不斷規范動作、調整動作,通過以賽代練,大家參與的勁頭十足。再如,練習“耐久跑”時,改變過去枯燥性的訓練形式,引入有趣的比賽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推舉一名隊長,在隊長的帶領下大家奇思妙想,變換各種各樣的跑步線路,比一比哪一組跑步的花樣最多,哪一組最先完成跑步目標。在競賽中,學生能克服困難,保持濃厚的興趣,潛移默化地滲透了頑強拼搏的精神,樹立集體主義意識。
(三)團隊活動,塑造心理品質
體育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塑造心理品質。課堂上設計團隊活動,要立足小學生的身心特征,營造愉悅的、趣味的體育運動情境,讓大家樂于參與,緩解內心壓力,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稻草人”游戲中,每兩個同學為一組,一名同學扮演稻草人,跟著老師的指令作出動作,如向前抬起左腿、向后轉身、向右舉起右臂等,另一名同學則負責觀察與糾正動作,如果動作準確則加1分,動作錯誤則扣1分,最后計算總成績,選出得分最高的小組,頒發“默契搭檔”榮譽獎項。在活動中,大家集中注意力,跟著指令快速反應,生怕自己小小的失誤而影響團隊成績,無形中磨煉了學生意志力與堅強毅力,大家不怕辛苦、不怕疲憊,形成了強烈的集體榮譽感以及不驕不躁的良好品質。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背景下,決定了體育教育將在德育滲透中發揮優勢作用,這也正是體育教育的價值所在。作為小學體育教師,要把握立德樹人的發展內涵,找準“教書”和“育人”的契合點,創新體育課堂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讓學生真正在體育運動中獲得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朱成忠.探究當下小學體育教學融入德育教育[J].讀與寫,2019,16(34):209.
[2]李永斌.融入德育教育理念下的小學體育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9,(32):66.
[3]嚴冰.新時期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教育界,2019,(3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