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芝群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事業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而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我國為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我國外交工作的核心理念。因此,提高全民英語教育水平是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初中階段是引導學生形成較為合理的語言學習思維、培養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具備較為地道的英語口語能力的重要時期。本文以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為論點,闡述如何進行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工作,并提出相應建議措施,希望對廣大初中英語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英語口語;教學工作;核心素養
引言:
近年來,教育事業改革工作不斷深入,因此我國英語教育工作也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果,從小學普及外語教育,讓新一代青少年兒童可以在最能培養語感的年紀里接受到優質的教育。而我國始終擺脫不了東西部、南北方英語口語之間存在明顯差距的現象,因此如何縮小英語口語差距的教育工作也顯得尤為重要。但在國際形勢的復雜變動下,如何基于我國推崇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英語口語人才,才是目前最為重要的。
融入民族精神,發揚傳統文化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始終奉行著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在對待世界問題上采取中肯、中立的態度。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審清對錯、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少西方反華勢力的魔爪卻通過文化輸送等形式,伸向我國的青少年,導致青少年無法具備一定的家國情懷,甚至出現在網絡上發表不當言論的現象。因此,在英語口語教育工作中,需要時刻提醒學生明白是非對錯。另外,在教育內容中融入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揚傳統文化,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這些工作,有效保證學生在接受外來文化思想時,保持內心的底線,明白文化之間的差距。英語是作為交流和發展的工具,通過組織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文化知識,能夠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并增強其對于英語口語的學習的興趣。
豐富教學內容,加強學生語感
我國教育事業中,英語教學是比較特殊的。由于英語是一門國際基礎語言,需要在聽、說、讀、寫中逐漸營造學生的學習氛圍,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外語綜合能力。我國的學生學習英語多是因為應試教育,實際上并沒有對其產生興趣,這對深化外語教學改革工作具有嚴重的阻礙性。這一情況的產生,主要是學習課堂中,教學內容匱乏所導致的。教師應該在教材的基礎上,加入更多的文化差異知識,從而吸引學生。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 Unit 1 Good Morning時,教師應該通過教材1A,向學生傳遞相應的外國入學知識:“As far as we know, foreign students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school bus, and then the teachers take them to school, so they have a lot of acquaintances in their lives, and campus life is also very fantastic.”通過學生對外國學生上學情況的基本了解,從而展開第一課的學習,讓學生產生一種仿佛處在外國教育環境下的感覺,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開展后續的學習。
開展情景活動,激發口語興趣
由于我國教育事業中的責任界限劃定機制尚不完善,因此學生活動開展比較少,這在一方面有利于保護學生,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但是另一方面也會阻礙學生對活動的參與能力的培養。英語教學是需要營造氛圍的,而開展情景活動可以有效幫助學生了解外國文化,提高自我動手能力,同時在活動中有利于口語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的Unit 2 I Can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時,教師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帶領學生開展到戶外進行垃圾清理義務工作,在情景活動中,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The earth is our mother, we should protect it well. 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in the garbage, students should lear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do not throw garbage, let us live in a better environment.”開展情景活動,就意味著期間存在著許許多多的交流,師生之間通過情景活動練習口語,營造學習的氛圍,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開口說英語,全面提高英語能力。另外,情景活動能增強師生感情,更加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利用網絡平臺,創新教學模式
我國英語教學工作往往是采用教師為主體的課堂傳授方式。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無法豐富教學內容和資料,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口語學習積極性。而在網絡信息行業高速發展的時代,外語口語教學工作也應該廣泛利用網絡平臺,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水平。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英語九年級冊的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時,為了創新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制作動畫小游戲,并從網絡上尋找更加貼近初中生生活的產品,比如介紹電燈是什么時候被發明的:“The electric light is an essential article in each of our lives, and before Edison invented the electric light, countless nights accompanied mankind. Edison in order to invent the light bulb, do more than a thousand experiments, in his perseverance, finally in 1877 successfully invented the light bulb.”網絡上的教學資料、視頻十分豐富,在英語教學中,組織學生觀看英文勵志電影,也是符合核心價值的教學模式,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在觀看的過程中培養聽的能力,學習地道的發音方式,促進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提高。
結束語:
總之,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內涵的具體闡述,對于我國當前的初中外文教育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在開展外語口語教育工作時,教師應該從自身及學生身上尋找阻礙教學工作的原因,從而提出解決措施,為教學工作服務。核心素養發展是要從多角度出發的,突破傳統外語教學模式,注重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訓練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參考文獻
[1]張俊娟.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初中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17,1724:93-95.
[2]肖清清,朱華.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策略[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06:50-52.
[3]楊星.關于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2:94.
[4]盧娟.初中英語口語有效教學提高途徑探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