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曉圓
摘? 要:鄉村的小學生一直處在閉塞的環境中,見世面比較窄,動手能力也較差。同時很多家庭存在個體差異,導致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是參差不齊。數學是一門邏輯嚴謹、科學性強但又很抽象的學科,教師如果想讓所有學生都能發展進步,提升數學成績就需要探索出不一樣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鄉村;小學;數學
從當前鄉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數學學習成績不理想,主要原因有兩個:(1)一些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理解能力較差,或者一些學生并沒有將注意力放到學習上,這是學生的主觀原因;(2)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恰當,這是客觀原因。因此,本文筆者就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從有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興趣;采用田園教學,提升思維嚴謹;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整合復習三方面,談談提高鄉村小學數學課堂實效性的策略,期待能和各位教師共同學習與借鑒。
一、有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作為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課堂導入設計得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關乎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目標導向的前提下,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及特點實現有效導入,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例如,在教學“循環小數”相關內容時,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導入環節,筆者對學生說道:在上課之前,請大家先聽老師講一個故事,看看你能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什么規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住著老和尚。一天,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住著老和尚。一天基于此,筆者讓幾位學生接著往下說,再讓全班一起說。在這之后,筆者向學生重復了先前的問題:你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了什么規律?如此導入,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理解了依次不斷重復循環的含義,進而為新課教學做了鋪墊。
二、采用田園教學,提升思維嚴謹
數學是對于生活經驗的高度概括,是對于生活中數學應用的抽象化,是其中最精髓的一部分。數學教學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這種抽象的原理,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以往的教學模式雖然有失偏頗,但在思維邏輯化、抽象化的教學上還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時候,既要避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加強知識的實際運用,但又不能丟棄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忽略了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否則那就成了狗熊掰棒子掰一個,丟一個。作為鄉村教師,我們可以將生活化教學合理的轉換為更為接近學生的田園化教學,以此來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經歷中去發現和總結數學知識,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克和千克”相關內容時,教師在將克與千克的知識化入田園情景的同時,不要忘了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經歷中發現和總結相關知識。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克與千克的知識。比如,有的學生會提到在生活中大部分時候都是用斤這個單位,那么斤與克、千克又有什么聯系呢?這時,教師再為學生講解斤是五百克,一千克是兩斤的知識,學生以后在遇到斤這一單位時,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克與千克,而數學中轉化的思想也就學會了。
三、借助思維導圖,進行整合復習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和大量習題的鞏固,還在于課后學生對知識點與練習中出現錯誤原因的整理與總結。這時教師要督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整理,將今天所學的知識,所做的習題(尤其是做錯的習題)按照思維導圖的框架進行分析和總結。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的學習注重與實際生活同發展,通過生活中的事例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對小學數學整理與復習有很大的幫助,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學生在學完新的數學知識時,腦袋里的知識會很混亂,教師要學會通過思維導圖的模式幫助學生理解、整理、分析。形成自己獨特的知識框架。對知識的總結與復習提高了學習的效率,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例如,在教學“數的認識”相關內容時,學生可以圍繞著正數的主題,以此展開利用色彩鮮艷的背景給學生視覺沖擊,在利用彎曲的線條,多種圖形和公式供學生梳理學習內容,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根據生動形象的圖像來認識知識間存在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大腦中形成知識網絡,方便學生運用與提取。在小學發展的階段,能牢記知識點很重要,這促進了小學生記憶的發展,保持新舊知識的儲存,雖然包含的知識點多,但是條理清晰,有助于學生的記憶與理解。
總而言之,以生為本創新教學形式,在現代已經成為了教學的根本立場和出發點,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將這一理念深入貫徹的落實到現實當中,并有效避免其流于形式,被淺表化,只有靠我們自己對專業素養的不斷優化和提升,并善于在實踐中進行摸索和總結歸納,如此才能真正的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李加成.“互聯網+”時代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7(23):150-151.
[2]肖啟棠.淺談如何上好鄉村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J].課程教育研究,2017(1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