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旭
摘? 要: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探索高效的歷史教學策略,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認識。通過有效設計課堂導入法,能夠吸引學生對歷史課堂的注意力,從而促進學生歷史學習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師應不斷探索多樣化的課堂導入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從而促進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高。本文具體闡述了故事導入法、興趣導入法及以舊導新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及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導入;教學方法;策略探究
在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導入法來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通過巧妙設置課堂導入環節,教師能夠基于本節課的知識和內容,通過靈活多樣的導入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產生歷史學習動機,并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產生探究的欲望。通過巧妙運用課堂導入法,教師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在課上的思維能力,使他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收獲良好的學習效益。據此,教師應不斷探索課堂導入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策略,對原有教學方式進行完善與創新,使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來學習歷史知識,構建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那么,教師在具體運用課堂導入法的時候,應該怎樣去做呢?下面,筆者就據此問題與各位同仁進行探討,以期本論文能夠對高中一線歷史教師工作的開展歸納可借鑒經驗。
一、故事導入
想要借助故事導入法開展課堂導入,教師應對高中歷史教材中的內容具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與之相關歷史知識。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史冊書籍等途徑,搜集與之相關的歷史資料,在開展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本節課中相關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關故事來切入,從而轉變原有的沉悶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入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授《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這一部分的內容時,筆者就向學生講述了以下這個故事:據說明朝時期,有一個水鎮名為盛澤,那時只要走進這鎮子,就能聽到的織綢機的聲音,鎮上的石橋上還刻有:“晴翻千尺浪,風送萬機聲。”從這個故事使學生感受到明朝絲織生產業的繁榮。隨后,筆者結合故事引導學生思考:“明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繁榮景象呢?”據此來完成課堂導入,引發學生探究歷史知識的欲望。
二、興趣導入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也是使學生保持良好學習動力的內在因素。高中歷史教師應在課堂導入環節,結合學生的興趣來設計,使學生能夠在參與課堂導入的過程中,獲得情感上的滿足,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深入探索的積極性,以自覺高效的方式完成教師制定的歷史教學目標。在課堂導入環節,高中歷史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當前階段的發展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參與度。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歷史課堂的利用效率,還可以促進歷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這一部分的知識前,筆者結合學生熟悉的戲曲黃梅戲中的經典劇目《天仙配》,在課上為學生播放片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戲中的依據詞“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并向學生介紹這就是我國古代男耕女織的生活的真實寫照。從這句歌詞中,學生們可以形象地感受到我國古代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生產形態。
三、以舊導新
在開展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復習已學知識,通過新知識與教知識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創設有效的課堂導入環節,不僅能夠使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同時又能夠為學生學習新的歷史知識鋪墊基礎。由于學生在高中階段所學的歷史知識和歷史事件之間,往往存在著一些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征,來借助以舊導新法設計課堂導入,從而將學生的舊知識與新知識自然而然地進行連接。同時,教師應注意在運用以舊導新法開展課堂導入的時候,應結合歷史教材中的內容,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這一部分知識的時候,筆者向學生進行提問:“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新航路的開辟,有誰知道,新航路開辟前,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怎樣?”學生回答道:“世界處于相互隔絕的狀態。”隨后教師由舊知導入新知:“通過新航路的開辟,人們不僅發現了新大陸,而且隨著對非洲大陸的探險,人類的視野開闊起來,打破了相互隔絕的狀態,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世界市場逐步形成。”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應用課堂導入法,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好地喚醒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熱情,使他們在課堂中積極主動地開展思考與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不斷探索課堂導入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這樣才能夠不斷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歷史知識,提高歷史素養,從而推動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倩歡.興趣導入,讓歷史課堂充滿生機[J].學周刊2012.
[2] 宋橋寧.高中歷史課堂師生互動教學策略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