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珍 胡丹丹
摘? 要:項目式教學在職業教育中已經成為了最主要的教學方式之一。通過教學項目仿真職場真實項目,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提升。然而,項目教學法是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實際中導致存在不少學困生完不成項目任務,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本文通過傳統教學方式與項目指導教學方式的實踐與課堂觀察,總結兩種方法的特點,提出項目教學法成功的關鍵是教師的有效指導。
關鍵詞:項目指導教學;傳統教學方式
傳統教學方式在本文中界定為:知識講解+例題示范+規律總結+練習鞏固。項目指導教學方式在本文中界定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完成項目任務。本校將17級計算機專業按中考分數與學生平均成績分成兩個班,1703班71人,1704班72人。我們對1703班采用以項目指導教學方式教學,對1704班采用傳統模式進行教學。教學內容針對Excel2010電子表格的使用技能。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我們主要以學生考試的人平分、及格率、優良率作為學生知識與實際技能的掌握程度指標,其升降參照2019年6月兩班期末考試成績進行分析。用分階段的問卷調查結果與不同維度的課堂觀察結果來分析對比兩種不同教學方式的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從上表數據可以看出,采用項目式教學比傳統方式教學,及格率與人平分明顯更高,而優良率比較接近。因樣本容量不大,數據的本身可能存在缺限與誤差。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即使是短期能完成的某一知識內容,學生的心理品質、知識技能、接受能力的個性差異等也會影響教學效果。通過對上面兩次期末的考試成績分析,1704班進入考試排名前30的人數十次有八次比1703更多。考試試題的難度、坡度可能會影響數據的效度。總的來說,及格率與人平分出現顯著性差異,說明“項目指導”比“傳統式”更具有促進整體成績上升,改善兩極分化,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
下面是對辦公軟件:“Excel2010運用”一節內容教學時分別采用指導項目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的課堂觀察統計對比。
Excel2010除公共文化課《計算機應用基礎》中有涉及的內容外,《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標準》將電子表格設置為辦公自動化的專業方向課程,要求學生具有熟練的運用辦公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的高級應用能力。整個辦公軟件計劃為64學時,分配到Excel2010為24學時。上表是對兩個班連續24學時的課堂觀察結果的平均值匯總。上表數據反映,在討論參與、師生互動、課堂活動與動手參與、興趣培養方面,項目教學方式明顯比傳統方式更優,但在學生思考、自主學習、聽講習慣培養方面,傳統式比項目式更優,其他方面差異并不明顯。
項目教學法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因而產生項目指導教學法。學困生遇到的實際困難運用項目教學方式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多。缺少教師的指導,學困生難以完成項目任務。而項目教學法又不能將操作程序化,那樣學生把東西學死,束縛創新思維的發展。
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開展探究,學生在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一個項目任務多種解決方案,即使是失敗的方案,都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創新思維。
以在“Excel中輸入乘法九九表”的項目任務為例,要在Excel中得到一張乘法九九表,但沒有方法標準:只要能完成任務,不論什么方法都行。
這種開放式的任務將學習興趣激發,將求知欲激發,將創新思維激發。
下面是教師指導下的項目教學情況。
方法一:直接輸入法,對于學困生,讓學生直接輸入,設置對齊格式即可。
方法二:創建輔助行列,用填充柄填充。教師指導填充柄的用法思路,讓學生去探索。
方法三:用函數Row(),Column()與填充柄配合,實現快速完成項目任務。
方法四:宏方法,在VBA中,用循環嵌套。
其他方法:如方法三與宏配合。
Excel針對不同層次的用戶提供多種解決方案。方法一的側重點在于字符輸入技能的熟練程度,方法二的側重點在于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與對公式的理解運用,方法三是在方法二的基礎上,對Excel應用水平的提升,使之能夠比方法二更簡單,但涉及恰當選用Excel內部的工作表函數。方法四側重點是程序的循環嵌套結構的理解,將學生領進計算機語言的大門。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需要對Excel中的很多知識進行大量探索,不斷嘗試與實踐,將相關知識與技能綜合在一起,系統地解決實際問題,從于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與創新思維的發展。
綜合所述,項目教學方式在多方面優于傳統方式,最主要的特點是是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興趣。項目教學法運用成功的關鍵是教師的有效指導。
參考文獻:
[1]李葉.項目教學在中職計算機專業課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8):86.
[2]熊善軍.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改革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2,000(00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