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林
摘 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數學教師必須積極改革教學觀念,將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落實到實際教學中,遵循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課堂核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要積極創設趣味性的情境課堂,在此背景下,促使學生思維發展。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探索數學問題,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基于此,主要對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措施進行探索,首先要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在課堂中創建有效的提問情境;然后要合理選擇問題創建情境,并且要加強學生的代入感,尤其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需要有效的交流,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提升問題情境下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課堂氣氛
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數學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方式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然后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高漲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驅使下自主學習,充分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為綜合發展做貢獻。
一、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創設提問情境課堂
以前的課堂上,教師只通過口頭講述或者筆頭講述的方法來講解數學知識,對學生而言數學是特別深奧難懂的,因為他們認為平時是接觸不到的,通常情況下為了保持課堂秩序,教師都不茍言笑,外表很嚴肅,很長一段時間,學生會對老師產生疏離感,導致厭倦學習。但是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會了解學生所需要的、所接觸的,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創設的問題情境也可以更貼近學生。比如,教師講“除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時,可以準備一些牙簽,讓學生四人一組,每組分發二十四根,這樣可以促進同學們之間的交流,然后提出問題:把牙簽平均分成4份、6份然后看結果,教師則在此刻到同學們身邊巡視,了解學生的課堂進度,從而調整自己的講課進度。實踐結束后,提出了示范要求,讓學生積極參與并隨機選擇學生進行講解和展示。學生用自己的話講給同學聽往往比教師的專業術語來得通俗易懂。對講得好的給予表揚,表現差的進行鼓勵,并在課后與其溝通了解到問題所在,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除了緩和低迷的學習氛圍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外,這種方式還可以讓教師關注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根據學生的能力教學,并平等對待每個學生。
二、合理選擇問題創設情境,加強學生代入感
一切都是連貫的,數學也不例外。如乘法和除法,在教過乘法之后,我們直接講除法的時候是很突兀的,學生的思維是很難接受的,所以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之前學習乘法時積和乘數的關系來講解商和除數的關系,只要講通了之間的關系,學生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理解除法和乘法的關系。生活經歷也是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教師在選擇有效問題的情境創設時,選擇是很有限的。我們不可以選擇學生太陌生的情境,對他們而言是很難理解的,我們要選擇與生活貼近的情境。比如分蛋糕、買水果這些實際問題,學生在聽課時也會感到比較輕松自在,容易理解,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也很容易產生代入感,有利于情境的創設。
三、師生合作交流,提高問題情境下的學習能力
在課堂上,一些數學知識很枯燥,如果教學方法僵化,學生就缺乏學習的動力。此時老師就可以采用適當的情境創設。例如,在“圓柱表面積”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來構建長方體表面區域的過程。讓學生通過圖像和直觀動畫演示過程,很容易理解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的來源,讓他們更愿意和你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在問題創設的背景下,在小組交流時,學生的水平是不同的。如上面提到的分牙簽的情境,會導致做得快的時間被浪費、做得慢的時間太緊的狀況出現。這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做得快的小組提出新的問題,并給予表揚,以保持他們的積極性;對于做得慢的小組,教師可以參與其中,協助他們,或者給予他們一點小提示,師生一起合作。了解學生的情況并在下一組中進行調整,以確保每個小組處于同一水平。
四、結語
問題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產生了非常顯著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的質量和效率。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性,教師通過數學課程相應的內容,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其發揮作用,創設情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深入探究,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尤其是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湯婧.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的探索[J].科學咨詢,2020(41):174.
[2]王悅.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實踐與嘗試[J].考試周刊,2020(75):75-7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