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幼兒教育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保障教學質量,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能夠不斷提升幼兒游戲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家長對這一教學形式也極為認可。因此,教師在課程指導期間,需要將游戲活動與自然資源應用有效結合起來,在給幼兒帶來新奇體驗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自然資源;幼兒游戲活動;實踐
在學前教育階段,明確受教育基礎,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廣大幼兒老師的工作側重點。因此在現代社會背景之下,為提升幼兒的發展力,給他們提供健康成長的條件,需要將農村地區自然資源有效利用起來,避免課程教學活動陷入固化、單一的狀態之中。此時,幼兒園教學工作質量得到保障,將游戲活動有序開展起來,達到教育教學的目標要求。
一、利用農村特有資源推進游戲活動
幼兒教師要有善于發現生活的眼睛,將多樣化的土地資源利用起來。農村地區的自然環境質量較高,教師要認識到這一特點,讓學生放松參與學習。在游戲活動中,很多內容都是與游戲有緊密聯系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戶外運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平整的地方讓學生參與戶外體育課程。這種游戲教學與自然資源融為一體的形式,能夠給學生帶來新奇的學習體驗。場地空曠,學生還可以將幾個游戲穿插進行,無論是“跳房子”還是“老鷹捉小雞”等游戲,都是激發學生參與游戲活動興趣的必要方法[1]。當然,戶外的一些泥土地也是幼兒發揮自我創造能力的空間條件。教師可以讓幼兒動手捏小泥人、做泥碗等,將幼兒分為不同小組,讓幼兒在合作與競爭之中獲得動手操作以及實踐探究的機會。
二、轉變教學思想,結合實踐要求組織游戲活動
教師在幼兒教育教學階段,需要了解農村或鄉鎮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轉變教學觀念或思想,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獲得新知,不斷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需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以及成長背景,確保學前教育能夠支持學生在各個階段成長發展的基本要求。不少學生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限,且能夠給學生提供的學習條件、生活條件也非常有限,因此,教師要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盡可能鼓勵家長參與游戲活動,讓幼兒從菜園子豐富的果實開始,嘗試自己動手挖土豆、紅薯,摘新鮮的辣椒、茄子等,讓學生將這些食物帶到幼兒園之中裝扮實踐活動區域,讓幼兒認識到豐收與人們美好生活之間的聯系。當然,在游戲活動搭配期間,教師需要幫助幼兒發展觀察能力,讓幼兒在不同果實大小比對、口感分享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
三、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條件,控制游戲時間
幼兒在游戲活動之中很容易忽略重點,與課程教學的主題要求相背離。教師在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進行游戲活動期間,要依據幼兒的性格、心理發展狀況進行教學指導。不僅要關注學生在基礎文化知識學習階段的發展情況,還要有效控制游戲活動的實踐過程。教師將學生必須掌握的課程內容寫在黑板上,要求學生認真聽講之后在游戲活動中完成知識的鞏固[2]。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周圍的果林有多少棵樹、一棵樹能結出多少果實。學生理解記憶這類知識之后,再進行游戲活動,直接分析各類數字信息,對比以往的課程教學活動有明顯的優勢。教師對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獎勵,可以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從課程教學要求來看,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游戲教學,之后再利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帶領幼兒進行問題的分析,引導幼兒在學習、游戲、回顧分析的過程中找到平衡點,這對于廣大幼兒來講是輕松愉快的。
四、注重師資力量的培訓引導
將農村自然資源與游戲活動、教學活動等結合起來,要求教師做好教學組織工作,在了解農村地區實際情況之后,確立人才管理目標,實現對幼兒的專業性引導。在進行教育培訓引導期間,教師要幫助幼兒強化文化學習基礎,還應該將理論基礎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養成正確的求知意識[3]。當然,農村地區幼兒教師的待遇也應該是當地政府部門或教育管理部門關注的問題,要想留住優秀教師并穩定教師團隊,必然要建立教學保障機制,當幼兒教師擁有良好的生活條件之后,會有更多的教師愿意在教導農村、鄉鎮地區幼兒學生的過程中奉獻自我,并體現自己的社會影響價值,最終推進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
農村地區的幼兒園能夠獲得的娛樂、教育條件是有限的,但是在農村自然資源質量較高的生活環境之中,幼兒的童年往往是快樂無比的。因此,幼兒園教師要學會開導自我以及幼兒,將自然資源有效利用起來,在游戲活動中給幼兒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參考文獻:
[1]陳云.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游戲活動的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20):95-96.
[2]朱成紅.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中農村自然資源利用研究[J].學苑教育,2016(19):22.
[3]王艷玲.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快樂主題區域活動[J].遼寧教育,2012(18):72-73.
作者簡介:吳明靈(1980—),女,漢族,安徽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農村幼兒學前教育。
編輯 常超波